準備年貨
每年的臘月十五,錫林大地開始彌漫著濃郁的年味。在那壹天,所有的壯族人都要煮豆沙來祭祀祖先。其中有壹句話是“糧食上漲,糧食下鄉”,意思是在吃了十五次豆沙後,他們等待著新年的到來。隨著元旦的臨近,他們開始如火如荼地準備年貨。他們準備柴火和衣服,還有食物和熏香。
在貧窮的年代,壯族的家庭主婦非常忙碌,她們必須為整個家庭制作所有的衣服。從臘月開始,他們不得不加班熬夜給全家人做新衣服。在新年的第壹天,所有壯族人都應該穿上新衣服,以顯示新年的氣氛和萬事如意。
新年的頭三天過後,妳必須脫下妳的新衣服,留著將來探親或趕集時穿。現在生活好了,新衣服也不再那麽珍貴了,但過年穿新衣服的習俗沒有變。
準備中國新年食品是西林壯族人民的壹項重要活動。過了臘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殺豬做臘肉,以備來年食用。每個寨子都要選擇同壹天殺豬,大家互相幫助,非常熱鬧。
做糍粑是壯族的壹件大事。幾個家庭聚在壹起,或蒸香米,或壹起搗碎大米,或揉搓成型。這種制作誘餌餅的原始手工藝傳承了千年,見證了西林壯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和群居精神。
腌制腌菜也是西林壯族人不可或缺的工作。腌菜是他們最喜歡的食物,他們厭倦了在新年吃大魚大肉。腌制蔬菜是他們調節食欲的最佳食物。
清潔衛生
臨近年關,西林壯族的家家戶戶都要幹幹凈凈講衛生。他們不僅要清除房前屋後的雜草和垃圾,還要清除屋內外的蜘蛛網和灰塵。他們還要清洗桌子、蒸籠和其他器具,俗稱“拉”,可謂“辭舊迎新”。
過去,他們甚至不得不擦洗鋤頭、梨耙甚至泥簸箕等生產工具。除夕夜,他們必須把所有的牲畜趕回家,給它們餵好東西。在除夕之前,他們應該先餵狗,看看狗是先吃肉還是先吃飯,以判斷來年的運勢。
觀察黃道十二宮來測量天氣或收成
在過去,西林的壯族人有壹種判斷來年天氣和收成的方法,即在正月初十二看黃道十二宮。如果第壹天是醜時,第六天是午時,這意味著“壹頭牛幹活,六匹馬得馱著它”,表明豐收。如果第壹天是“午”,第八天是“醜”,這意味著“八頭牛工作,壹匹馬可以扛得動”,這意味著收成不好,妳必須努力工作。
天氣是這樣判斷的:如果第壹天是“辰”,則意味著只有壹條龍在興風作浪,這意味著來年雨水相對稀少;如果初九是“辰”,則意味著有九條龍在興風作浪,這意味著雨水很多,需要預防洪水;如果妳遇到壹對“辰”,雨就更少了,這意味著這對龍會互相推卸責任,沒有人會努力工作,所以妳必須防範幹旱。
判斷天氣,他們還有壹種預測方法,那就是看正月前12天的早晨(每壹天代表壹個月)。如果妳早上起來看到那天山坡上有霧或雨,這意味著那個月有雨。如果是晴天,則意味著該月很少或沒有下雨,因此您必須根據情況種植作物。
雖然人民的判斷方法有些不科學,但也顯示了他們仔細觀察生活現象並積極總結經驗的精神,這是幾千年生活智慧的結晶。
祭祖
祭祀是西林壯族人過年的必經之路。由於姓氏和家族的不同,祭祀的方式也不同。提供的食物不同,時間不同,碗筷擺放也不同。但是吃什麽都壹樣。吃肉的人會放上肉,而素食者會放上有鱗的魚,以及豆腐和粉絲。對於西林壯族人來說,祭祀是壹種文化、壹種信仰,傳承了千百年,同時尊老愛幼的道德觀念也深入下壹代的心中。
祈求祝福
新年伊始,西林壯族人民十分註重祈福。正月初壹,天還沒亮,家家戶戶的長輩們就爭先恐後地起床,提著水桶,拿著三根用三張紙錢包著的香,到他們居住的水源地取水,用水做新年的第壹頓飯。這就是所謂的“搶占先機水”。
“搶第壹水”包含兩層含義:壹是祈求水神讓生命之水源源不斷;二是祈禱全家人來年壹帆風順,吉祥如意。
正月初壹吃過早飯後,壹家人朝著吉利的方向走了壹趟,撿了壹些柴火回家,這意味著“抱柴進全家”,祈求來年財運亨通、豐收。至於開業、開始工作和外出,他們應該選擇壹個吉祥的日子來展示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這種祈禱方式至今仍很流行。
祝賀某人喜事連連
新年互相祝賀是壯族的習俗。當他們在新年見面時,每個人都會微笑著互相問候,互相祝賀和祝賀。在正月初壹,他們不喜歡互相拜訪。第二天,他們會邀請別人來家裏吃飯,送壹些對方不會做的美食,然後壹起做飯,以增進感情和友誼。
出嫁的女兒在第三天帶著丈夫和孩子到娘家拜年。有“米歇爾·普拉蒂尼”的孩子想去看望“米歇爾·普拉蒂尼”,向他致以新年祝福。他們不僅要帶壹些臘肉、粽子等禮物,還要放鞭炮。這是孝順老人的表現,也是壹種美德。在馬榜鎮壯族村,也有早年祭祀山神的習俗,祈求山神護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百姓平安。
娛樂
過年時,西林的壯族人喜歡聚集在村頭,或打牌、打陀螺、唱山歌、徒手玩耍、拉二胡或吹嗩吶,其樂融融、祥和祥和。現在有更多的運動和體育項目,如籃球、拔河和舞蹈,增加了許多新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