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我國各地春節都有什麽習俗呢?

我國各地春節都有什麽習俗呢?

我國各地春節每個地區的習俗都不同,以下介紹壹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省份春節的習俗

廣東省:

海豐壹帶,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潮州春節節食有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初四夜裏,家家要點壹盞燈,準備壹缸水,叫做“等神水”。東莞正月初壹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頭,叫做“富貴有緣”。

2.江蘇省:

江寧縣元旦貴家於房門口貼畫雄雞。吳縣多於元旦至通元寺禮拜觀音大士。蘇州習俗:元旦壹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級”。清晨出門,要遵循黃歷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並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準安人傳說,吃湯團可以接財神,所以從大年初壹清晨就開始下湯團,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湯團吃。武進縣婦女元旦剪松柏枝,繞以紅絲,戴在發髻上,據說可以長壽。

3.四川省:

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遊西郊的杜甫草堂。長壽縣元旦於門外燃九支臘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

4.陜西省:

富平縣各宗族皆為祖先畫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後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面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壹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於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彩懸於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後,拿到門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5.山東省: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壹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壹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秋千,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稭燒火,意味新的壹年像芝麻開花壹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膠東的新媳婦第壹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劄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劄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壹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6.臺灣:

到了除夕這天每家每戶往往先將象征新春祥瑞、萬事如意、招財進寶等內容的春聯,貼在自家的門窗、糧囤、豬圈、井臺等處,爾後在堂屋供桌上擺設供品、香燭,以祭拜祖先並迎接他們“回家過年”。從這時開始,燃放煙花、爆竹之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而且壹直延續到大年初壹的早晨。

7.香港: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壹般是在家裏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聚在壹起,享受晚飯。而飯後首選就是逛花市了,市民習慣於晚飯後壹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大家壹起歡度佳節。在春節拜年時,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8.澳門: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板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是允許公務員“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