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加坡是壹個小島,但新加坡人經常搬家,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壹。由於城市重建和住房開發帶來的生活環境變化,不僅人們普遍頻繁搬家,就連這個島國最具象征意義的魚尾獅雕像最近也宣布了搬家的喜悅。4月23日,在新加坡河口壹個小公園裏矗立了30年的魚尾獅雕像開始移動。雖然新址和舊址之間的距離只有120米,但分三個階段完成搬遷需要6天時間。這座雕像高8米,重70噸,比想象中復雜得多。必須使用幾艘船、起重機和配套車輛來轉移過橋,並在陸地和水上忙碌。幾經周折,我於4月28日在富勒頓1號的新家安頓下來。整個過程真的很費力,費時費力。由於魚尾獅壹直被視為國家象征,因此它的搬遷也成為了大家眼中的歷史性舉動。旅遊局通過媒體活動進行宣傳,並歡迎公眾見證這壹歷史性時刻。魚尾獅著陸後,它象征性地噴了壹次水。這個噴水儀式,包括落地時間,都是在風水師的建議下安排的。魚尾獅新址將新建壹座公園,於今年9月15日正式開園。魚尾獅再次入駐,它的環境、格局和氛圍顯然都經過精心策劃。和當時的舊址壹樣,它也矗立在新加坡的入海口,昂首挺胸,傲視藍天大海。目前,正處於建設最後階段的濱海劇院中心計劃同時開業,有兩家備受爭議的“大石榴公司”,將與魚尾獅相呼應,在我們的濱海灣建立壹個全新的景觀。魚尾獅搬遷第壹天就吸引了近千人“觀禮”。他們為什麽如此關註獅子頭和魚的雕像?這種關註維系的是壹種什麽樣的感情?魚尾獅對整個新加坡人民來說象征著什麽?它有什麽典故?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麽?還有,為什麽這座雕像不壹定要放在新加坡的河口呢?似乎很多人都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奇怪的是,30年後,沒有多少人理解壹個站在歷史地標上並被提升到國家層面的符號的出版和內涵。有什麽問題?很多人不知道魚尾獅最初只是壹個商業符號。它是由1964的範克裏夫水族館館長布倫納設計的。魚尾獅於1966被旅遊局註冊為其商標,並由著名雕塑家林朗新於1971委托制作。魚尾獅的設計理念來自《馬來紀年》中Shanilautama發現新加坡的傳說。在公元11世紀,這個島嶼最初被稱為淡馬錫。壹天,老港口的王子Niirautama乘船來到這裏。當他上岸時,他看到壹只黑色頭、紅色胸部的奇怪動物。他的隨從告訴他這是壹頭獅子,於是他把這座島嶼命名為“新加坡——獅城”。至於魚尾獅雕像的魚尾形狀,漂浮在層層海浪中不僅代表了我們從漁港轉變為商港的特點,還象征著遠渡重洋來到南方謀生的祖先。1972 9月15日,時任新加坡總理的內閣資政李光耀為魚尾獅雕像揭幕。他在演講中表示希望魚尾獅能成為新加坡的象征,就像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象征壹樣。在隨後的幾十年裏,魚尾獅成功塑造了新加坡的國際形象,這位政治領袖的話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隨著國家大力鼓勵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和旅遊局雄心勃勃的推廣戰略,新加坡作為旅遊目的地的知名度也開始提升,魚尾獅雕像成為吸引外國遊客“到此壹遊”拍照的最佳鏡頭。由於其顯著的表征性,這壹商業符號逐漸從旅遊層面擴展到各地的各個領域和層面,甚至最終被圖騰化和神聖化。它原本是壹只美麗而富有創造力的魚尾獅,白色的身體,微笑的眼睛,豐富的毛發和新鮮的鱗片。白色的浪花日夜從獅子口中噴出,流向河流和大海,為伊麗莎白女王道周圍的風景營造出美麗的氛圍。這件藝術品凝聚了許多藝術家的心血。當時,林朗新正在新加坡河口的角落裏日夜雕刻。風吹雨打,日曬雨淋,他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廢寢忘食。他的八個孩子有時不得不輪流給他送飯,或者全家人壹起幫忙幹活。原本以創作水牛雕塑而聞名的林朗新,在布倫納設計圖紙的基礎上,經過壹些藝術加工和再創作,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他非常謙虛,並告訴拜訪他的媒體,魚尾獅對他來說只是壹件商品,而不是他創作的藝術品。盡管如此,這並不影響魚尾獅在人們眼中的魅力。已經去世的布倫納和林朗欣可能沒想到。許多年後,另壹只奇怪的魚尾獅出現了。為了吸引遊客,旅遊局於1996在聖淘沙島上建造了壹座高達37米的巨型魚尾獅雕像。爬上獅子頭頂,乘客可以向四面八方張望,俯瞰南部島嶼和遠處的廖內群島,並從獅子嘴的縫隙中拍照。然而,即使新魚尾獅的外形巨大,但它的外觀並不可愛。許多人甚至認為它很兇猛,晚上眼睛發出的綠光更令人恐懼。令人不解的是,旅遊局竟然請人編造了壹個所謂的“魚尾獅傳說”,向遊客介紹魚尾獅的來歷,說是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壹只長著獅子頭的奇怪動物突然出現在海面上,它的眼睛閃爍著敬畏的光芒,它來到這裏是為了保護島上的人們...這種毫無意義的虛構壹度引起了許多人的批評,甚至在國會引發了壹場辯論。評論家們還批評這個龐然大物的外形粗俗。為什麽旅遊局編造了壹個神話,並放棄了自己檔案館中已經保存的關於魚尾獅起源的記錄?為了宣傳新加坡,吸引更多遊客,旅遊局編造魚尾獅神話的意圖或許可以理解。然而,我們怎麽能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