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淮河之濱,1950年依礦建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境內資源豐富,物產富饒,有“五彩淮南”之稱。以下是我整理的淮南有什麽好吃的美食,歡迎閱讀。
1、八公山豆腐
產地:中國安徽。
歷史;八公山豆腐歷史悠久。相傳在二千多年前,西漢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藥,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黃豆和鹽鹵制作靈丹妙藥,結果仙丹未得,卻無意中發明了豆腐,稱之為“八公山豆腐”。當地將此豆腐,配以筍片與蝦子制成菜肴,並成為歷代。饌美味。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說:“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所以豆腐菜肴在我國居眾素之上,而且久吃不厭。
特點:用八公山豆腐和筍片經炸、燒而成。成菜色澤金黃,外脆裏嫩,滋味鮮美。
2、淮南牛肉湯
淮南牛肉湯選料講究,取制江淮壹帶的黃牛為原料,用牛骨頭熬湯,煮牛肉時必須浸泡血汙,內臟清洗幹凈,均可下鍋同煮,還用自制的牛油,將炸制好淮椒(紅幹椒)做成紅油。牛肉湯故以湯為主,湯不醇則無味,然牛肉湯的燙制方法多樣,都取用當地特產,淮芋粉、綠豆餅、豆腐皮(幹章、百頁)、豆圓子等為輔料。淮南牛肉湯,給人的感覺是:湯濃醇鮮,香辣適口,原料豐富,味足味厚,令人回味無窮,四季皆宜。
3、糍糕
用蒸熟的糯米,拌上小蔥、調料,再用特制的模具壓成約1厘米厚,切成約8公分長的方塊行。吃的時候在油鍋裏炸成金黃色就好了。這個東西外面炸的酥酥的,噴噴香,裏面糯糯的,鹹滋滋的,美味極了!
4、上窯饊子
上窯粗條饊子,也稱“油果”、“油面條”。 (上窯、洛河壹帶較為多見)用面粉、明礬、精鹽、白糖 等和成油面,把油面盤擰成網被形,下入油鍋中浸炸定形,成品後有乳白色、淡黃色、金黃色。具有軟、脆、焦、酥、香、鮮、鹹、微甜等特點。它可直接食用,也 可燴、涮、淡季制餒,可做主料、輔料。上窯古稱秦墟,歷來就有經商之習,是三縣壹市重鎮,商賈雲集,騷客多集此地,故民風盛行。當地人每逢傳統節日和走親 訪友時,多有拎上集市的壹種看似金黃澄澄、壹反反整齊如梭地捆紮在壹起的“點心”。
5、夏集面圓
夏集面圓又稱莊子面圓、貢圓、白圓、飪子等。為“淮河三豆”之壹。原料有面粉、豆粉、五花肉、雞蛋、澱粉等;輔料有適量蔥、姜、鹽、味精、五香粉等。其 特點是口味鹹鮮適度,香醇爽口,南北皆宜。典故:有關夏集面圓傳說很多,因它地取古壽州。相傳夏集面圓,曾作為貢品,以謝聖上聖明,解百姓於火熱、饑餓之 中,救大命之恩。又有說:“莊子”曾經遊塵途經壽春壹帶,饑渴難忍,投壹老農婦家,農婦用當地的“飪子”招待了他,莊子吃後,贊不絕口,頗為感激,故流傳 至今。
6、朱馬店羊肉湯
朱馬店羊肉湯是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朱馬店鎮的特色美食。朱馬店羊肉湯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以其香辣可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馳名。
朱馬店鎮燙羊肉湯被評為淮南市著名小吃,在周邊縣市到處都有掛正宗朱馬店鎮羊肉湯牌子的羊肉湯館,在北京、上海也有我鎮羊肉湯館的蹤跡。據統計,在安徽省內合肥、淮南等地開羊肉湯館已達百余家,外省如上海、江蘇南京、湖南長沙、浙江義烏等大中城市都有正宗“馬店羊肉湯”館。
近年來,朱馬店鎮緊緊圍繞馬店羊肉湯做文章,建成了十萬只良種山羊養殖繁育基地,建立了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皖北畜禽交易大市場及4家肉制品冷凍加工廠,山羊年屠宰量達15萬只。
7、淮南糊辣湯
胡辣湯又叫油茶。淮南的油茶有很多的地方特色。裝的容器很有特色,是個巨大的鋁皮壺,有長長的壺嘴,用木塞塞住。吃的時候就倒壹碗出來,稠稠的,不添加醬油的.。裏面加了面筋、千張絲、海帶絲、花生仁、黃豆、芝麻等,口味不壹樣的賣家加的東西也會有所不同。喜歡辣的可自己加點辣,呼嚕嚕喝下去,非常過癮。但是註意,不能壹直用調羹攪和它,不然會謝掉的,謝掉以後就像水壹樣,就不好吃了。
8、煎餅卷油條
淮南的煎餅,是用和得很稀的面在平底鍋上攤出來的,又薄又松,抹上自制的蒜蓉辣醬,卷上剛出鍋的油條,松松脆脆,早上壹個就夠飽!
9、金錢餅
做法:將綠豆粉、面粉加水和成水粉漿,下平鍋中攤(烙)成似銅錢狀大小的餅片。可炒、炸、燴、掛箱等,當地有軟炒豆餅、香炸豆餅、怪味豆餅、掛箱豆餅,是 入饌佳品。典故:傳說在清朝道光年間,古洛澗(洛河)大灣,連年饑慌,壽州知府令鄭氏為洛澗郡長鄭郡令赴任,勤懇為民,治郡有方,鼓勵鄉鄰務農經商,並提 議制豆餅為商品,是時洛河壹帶盛行,故影響四方。
10、火燒冬筍
制法:將冬筍連殼埋入木柴火灰中,燒燜至手按覺微軟時撥灰取出,去殼、根,用菜刀的後部插入筍肉中向外撬成壹塊塊的如劈柴狀的條塊。另用蕃茄醬、甜面醬、辣醬、芝麻油、醬油、蔥姜汁等作調味品,可根據個人喜好選用。
冬筍脆嫩,入火灰中焐燜,筍內水分損失少又不少原味,用刀將筍肉撬下,筍肉表面毛糙,極易吸收鹵汁,故味濃,質清脆鮮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