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紮實的教學常規,力促教師專業化成長
教研組工作突出“研”的氛圍,堅持壹個“實”字,不斷健全科組活動制度,確保每次活動內容充實、有方案、目標明確。我們英語科組老師們認真學習《中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按新課程要求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壹體的課程目標,在確定目標的基礎上認真探討教材,仔細研究教材,利用每周的科組活動時間交流教材學習心得,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再進行集體備課。備課時充分發揮每壹位教師的潛力,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對教材進行恰當的調整和重組;在備課中既要把教材設計成活的內容,又要考慮到我們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時,同年級組成員對組內規定的課題分散備課,寫出詳案,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集體討論,把最終定下的教學設計由壹位老師代表上課,科組集體聽課。聽課後再進行評課、反思(上課老師寫上課反思,聽課老師寫聽課反思),再重新整合教學設計,確保每節課都收心、引趣啟思的功能,力爭節節皆“精品”。而且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課後的輔導工作,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每兩個月科組都會進行壹次全校的聽課、評課或說課活動,要求同年級的老師同備壹節課、同備壹個教案。每月進行壹次小的年級段的聽課、評課活動。在活動後,老師們會交流新的教學方法,新的遊戲活動,討論新的教育教學話題,使我們的課“常教常新”,結合英語是壹門語言的特點,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學習的作用,為終身學習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制定自己適合班級的英語教學計劃,老師們都會嚴格按照計劃實施教學,每個月進行定期的常規檢查和不定期的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教師的備課、課堂教學、作業的批改、課後的輔導,教學進度是否合適,教學反思的深刻程度,讀書筆記及學生的單元測試情況等。 英語科組有著良好的傳、幫、帶傳統,為了讓教師快速成長,采用“壹對壹”或“多對壹”形式,以使教師吸取更多優秀教師的優秀經驗,促使他們更快地成長。我們還采用了市鎮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方法,提高教師素質。
二、大力實施科研興組,增強科組教育教學活力
1、探討有效的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主陣地,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學生在非英語語言環境下學習英語,那麽教材、教師就是他們的主要知識渠道,因此就更需要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習得。我們2008年9月以來。我們壹直在開展“小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教師們通過網上收集資料、學習理論、觀看優秀的課例,再通過組織科組內的教師上示範課、評課、進行教學反思。使得我們的學校的英語教學具備了關註學生的實際能力、關註學生的學習效果, “小步走,多回頭”的風格,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基礎更紮實、有效。
2、深入學科研究教學,力促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科研興教、以教研促進教學,是現代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科組於2010年4月申報了中山市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示範學校,並把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定為深灣小學英語科組的研究課題,2010年9月《農村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模式研究》獲得了中山市立項課題。所以我們科組教師們在我校課題引領下,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教育思想的同時,不斷加強探索與實踐。為了順利完成課題研究,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前期研究階段。確立了參與課題研究的實驗班級,要求每位老師圍繞著本課題上壹節科組匯報課,且所上的課要有壹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夠說出壹定的問題,確實給科組的課堂研究帶來壹些新的思考。如在課題定下初期,三年級的老師不理解語篇教學的概念,認為在三年級也開展語篇教學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成長是我們生命中永恒的主題,感受到自我成長無疑是壹件愜意的事。我們經過與三年級的老師重新學習有關語篇教學的理論,把低年級英語語篇教學的概念確定下來,再觀看優秀的英語語篇教學的課例,解決了老師們困惑。同時,科組教師通過課堂實際行為的反思,分析教學實際進程與教學設計的差距,把課堂上存在的某些問題作為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對象,增強了科組教育教學的研究的時效性,促進了教師的成長。計劃通過3到4年的系統訓練,使學生在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時可以達到《英語課程標準》二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