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驢打滾:它是北京小吃的古老品種之壹。制作時要求餡料卷制均勻,層次分明,外觀呈黃色。其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
3.艾窩窩:北京的傳統小吃。每年農歷新年前後,這種品種在北京的小吃店供應,壹直銷售到夏末秋初。因此,艾窩窩也是春秋品種,壹年四季都有。
4.蜜餞:是京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客特別是女性食客的青睞。它又軟又甜又好吃。蜜餞的主料是山藥和大棗,輔料是李子、桃仁和瓜仁。新鮮山藥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精制纖維和維生素,是壹種中藥。
5.豌豆黃:北京春夏的應時產品。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該產品呈淡黃色,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甜清涼。因慈禧對美食的熱愛而聞名。
6.糖耳朵:又名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的名品,因形似人耳而得名。前人有句詩:“耳朵可以吃嗎?老盛經常和他的搭檔蜂蜜麻花壹起問誰好,並指著前面的第二輛公交車。”並註明:“糖耳蜜撚,壹種為清鎮人制作的食品,制作原料無非是糖、面粉和小糖,也就是俗稱的稀。”
7.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餐小吃之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中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為著名。糖火燒又香又甜,軟而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窯爐燒餅最初是河北省的小吃,後來傳入北京,成為北京的小吃。其特征是用圓筒做爐,直接在圓筒壁上烘烤餅幹生坯。
8.在北京小吃中,面茶通常在下午出售。有壹首詩這樣寫道:“當妳下午醒來時,妳必須總是添加幹姜和芝麻醬。”喝面是很講究吃法的。吃飯時,不需要筷子、勺子等餐具,但可以用壹只手沿著碗轉圈喝碗。我怕非老北京人不能這樣吃。這與品嘗面茶的味道有關。
9.因比:因比是北京的壹種小吃,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它香脆油潤的口感真的讓人吃不夠。北京人吃燒餅,經常喜歡吃inby,喝豆汁壹定要吃inby。Inby是壹種古老的食物,制作起來很麻煩。由於勞動效率低,壹般餐館不願意制作,所以經常會被封鎖壹段時間。說到轟炸英派斯,北京人都知道壹個“英派斯帥王”原來是壹名去世的“南來順”員工。他的技術不能和普通人相比。油炸後的inby呈褐色,大小適中,尤其具有香、脆、脆的特點。如果放在桌子上,輕輕壹碰就會碎,而且永遠不會覺得硬。
10,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深受百姓喜愛,制作比較麻煩。
11.奶油炸糕:奶油炸糕是北京小吃中營養豐富的小吃品種。
12、蛤蟆吐蜜又稱豆沙燒餅,是北京小吃中常見的品種。因其餡料為豆沙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人們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因為燒餅的邊緣有壹個天然的開口。
13、姜絲,從它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知道它的原料中有新鮮的姜,所以吃起來有明顯的新鮮姜味而得名。
14、炒肝作為北京傳統早餐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百余年的歷史。炒肝是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惠仙居創業發明的。在原來白湯雜碎的基礎上,將心臟和肺部切除並加厚,因此形成了流傳至今的炒肝。在1930,另壹家炒肝老店天興居在匯仙居對面開業。由於選材更好,並使用味精和醬油等新型調味料代替原有的蘑菇湯,該業務逐漸蓋過了匯賢居。1956年,兩家店合並,只剩下天興居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