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周口的八景四珍是什麽?

周口的八景四珍是什麽?

第壹次聽說,感到很是汗顏

下面是我找到的資料--

八景四珍只找到了八景二珍,希望能夠得到補充

明萬歷年間稱周家口。清乾隆年間置周口鎮。與朱仙鎮、道口鎮、賒旗鎮合稱河南四大名鎮。

周口古稱潁川,是豫東重鎮

壹、普濟鐘聲

周口南岸新街北側河堤上,古有壹座雄偉壯麗的普濟寺,據說建於清初,正殿楹柱上,有當時舉人杜耀德(字蘭谷)題的對聯,文曰:靈毓潁川潮,歷五十三參奧義,眾生普渡;喚醒塵世夢,聽壹百八杵鐘聲,大地同聞。寺內僧人每日敲鐘3此,每次凡108響,鐘聲清越,三鎮可聞。

二、虹橋燈火

現在架在賈魯河上的“二板橋”(實事水泥石板橋),系在原“二板橋”舊址上重建的,過去的“二板橋”比現在的“二板橋”要高的多,橋兩頭店鋪林立,橋下面舟船簇集,十分熱鬧,暮色降臨,長橋臥波,燈火輝煌,宛如彩虹,直至深夜。

三、鬧市輪蹄

舊周口全盛時期,各地商旅雲集於此,商品交易十分廣泛,以陸陳(糧食)為大宗,牲畜交易馳名於長城內外。河南、河北兩條坊子街,每天買賣各種糧食的馬車、牛車、獨輪車不下數千輛,裝卸各種糧食的大小船只又何止數百艘。河南、河北都有牲口市,成天萬頭攢動,輪蹄喧鬧,據雲每天的牲畜成交量達萬頭

四、危桿晚照

周口有句歇後語:“老街的旗桿—獨立獨站”。壹般說來旗桿都是同時豎起兩根,而豎在河南老街中間路西的旗桿卻只有壹根,並且相當高,至於為何人所豎,為何只豎壹根,今天均已不詳。該旗桿毀於抗日戰爭時期,目前已毫無痕跡了。

五、埠口渲渡

周口(老橋)未建之前,南北交通不大方便,過往行人全靠木船擺渡,渡口從東往西有齊埠口、新渡口、火星閣、小渡口、大渡口(沙河上)、王埠口(賈魯河上)。由於渡河人多而船小,因此,日日夜夜人聲鼎沸,喧鬧異常。1935年周口橋落成,埠口喧鬧之聲不復存在。

六、翠閣映霞

翠閣指的是河北關帝廟的春秋閣(現在周口市博物館後院)。當時的關帝廟前院有大殿、東西廊坊、戲樓、鐵旗桿。後院除後西樓、兩廊之外,中心建築物就是春秋閣。因閣中供有關雲長“夜觀春秋”的泥塑,故名“春秋閣”。此閣建築獨特,高聳入雲,飛檐吊鬥,蔚為壯觀,琉璃翠瓦,金碧輝煌,在朝陽或晚霞的映照下,五光十色,氣象萬千,不愧為潁川壹景。

七、濱河漁唱

賈魯河與沙河的匯合處,也正是魚群的匯合處。每天東方微明,漁人架著柳葉般的扁舟,在風波煙霧裏穿梭,舉網得魚,或鯉,或鯽,或鱖……。漁人辛勞壹天,賣魚買米,順便沽些老酒,三倍下肚,叩弦而歌,其聲淒涼婉轉,聽之使人涕下。天上繁星燦燦,港灣漁火點點,儼然是壹副有聲有色的江南漁鄉的水墨畫兒。

八、柳巷笙歌

中州路橋頭東南側正是昔日的所謂“花街柳巷”—萬貫街(抗戰爭時期改為易俗街,解放後改為新生街)。當時,這街上有很多家妓院,老鴇們從揚州、蘇州壹帶或從本地買來壹些良家少女,教以吹拉彈唱,供那些官僚、富賈、土豪、劣紳、玩跨子弟尋歡作樂。每當華燈初上,街上車水馬龍,院內笙管齊奏,常常通宵達旦。當時有壹文痞曾寫詩描述那燈紅酒綠、紙醉燈謎的生活,其中有“花柳多情地,笙歌不夜天”之句,故把“柳巷笙歌”也列為八景之壹。

《《《《《《《《《俱往矣,周口現在已是完全舊貌變新顏》》》》》》》》》》

二珍

周家口牛腱始於明永樂年間,勝於康乾,是老周口八景四珍之壹。

周家口牌灰培豆腐,是老周口特產小吃、傳統美食。據文獻記載,遠在清康熙年間,就有傳統匠人采用草木灰制作獨特的灰培豆腐,以其特有的風味享譽中原,是老周口八景四珍之壹。

還有二珍未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