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撫順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撫順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撫順美食排行榜前十名的有:八碟八碗、大夥房水庫魚宴、紅燒哈什蟆、滿族火鍋、酸湯子、麻辣拌、新賓羊湯、蘇子葉餑餑、沙琪瑪、滿族粘食。

1、八碟八碗:八碟八碗原為滿族正宗桌席,飯桌上的八碟八碗,與滿人的豪爽相匹配,碟是實實在在的大碟,碗是深深大大的高碗,當這高高大大的碗碟壹齊落滿桌,不由得妳不舉碗痛飲,暢快淋漓。八碟八碗的菜品並不固定,會根據季節選配,在撫順滿族的發祥地,您能吃到最正宗的八碟八碗席。

2、大夥房水庫魚宴:撫順大夥房水庫水質好、魚類品種眾多,產品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胖頭魚)、鯉魚、鯽魚、團頭魴(武昌)、黑魚、鯰魚、黃顙(嘎魚)、翹嘴紅鮊(大白魚)、紅鰭鲌(麻鰱)、參條(尖嘴)、重唇(蟲蟲)、甲魚等等。其中以野生花鰱(俗稱“胖頭魚”)魚最為出名,大夥房水庫出產的花鰱魚個兒大、味兒鮮,口感極佳。

3、紅燒哈什蟆:紅燒哈什蟆即紅燒林蛙,其味道極為鮮美,有近千年的食用歷史,清朝時被列為宮廷貢品,素有“軟黃金、動物人參”的美譽。它的營養成份主要含蛋白質,以及多種氨基酸、酶類和各種胡蘿蔔素等物質。

4、滿族火鍋:滿族火鍋歷史悠久,早在金代,滿族先世女真人就有在野外狩獵時架火燒陶罐,用雞湯煮食鹿、麅肉片的飲食風俗。陶罐內煮沸的雞湯熱氣騰騰,鹿、麅肉片隨切隨煮隨食。滿族火鍋至今仍保持其傳統大沿火鍋,即鍋有沿。鍋沿上可放麻醬等各種小菜,鍋內湯中加酸菜、肉片,眾人圍坐而食,四季皆宜。

5、酸湯子:酸湯子是滿族人民傳統風味食品,是滿族家庭招待貴客的美味佳肴。這種食品是由撫順地區興起,延長至寬甸、新賓、通化,直至長白山壹帶地區,是壹種用玉米面粗糧細做的食品。將玉米先用水泡脹後,用磨磨成糊狀,擠進“湯筒”,使之成面條狀漏入沸騰水鍋中,煮熟即可食用,可加蜂蜜、芝麻做為輔料。甜中帶酸,味美適口。

6、麻辣拌:麻辣拌是撫順人在引入的麻辣燙基礎上發明的,非常受歡迎,有甜酸口味,麻辣口味等等。現在遼寧周邊也有麻辣拌出現,不過最正宗的都在撫順。是撫順兒女出門在外最思念之物。麻辣拌主要有土豆、海帶結、豆皮、丸子、魚丸、甘藍、寬粉、茼蒿、白菜、燜子、豆泡、蟹棒、蘑菇等原料組成。

7、新賓羊湯:新賓羊湯選取農家笨養的“遛達羊”身上各個部位的精華,用大鐵鍋經過大火、漫長的熬制後,制成老湯,加上秘制配方和佐料,濃香、可口,逐漸成為當地人招待外地客人和友人的招牌菜。

8、蘇子葉餑餑:蘇子葉餑餑是滿族人喜愛的風味粘食。其做法是將粘米(粘高梁米、粘大黃米、粘小米、粘苞米、粘糯米,近代才加入了粘大米)浸泡後磨成粘米面,將小豆煮熟搗成泥狀做成豆餡,包進粘米面中,外側用蘇子葉裹上,而後放在籠屜中蒸熟即可食用。蘇子葉清香可口,是滿漢人民都喜歡的食品。

9、沙琪瑪:沙琪瑪是用水和雞蛋或奶油把白面和好,搟成薄片,切成細條,用油炸熟。再用砂糖或冰糖熬成糖稀與之攪拌,倒入事前鋪好芝麻、青紅絲、瓜子仁的木槽內,將其壓平,取出切成方塊即可食用,香甜適口。清代關外三陵祭祀,以其為供品,可見滿族對其重視喜愛。沙琪瑪現為全國各地、各民族人民普遍喜愛的糕點。

10、滿族粘食(粘火燒、粘豆包):粘豆包和粘火燒的制作方法差不多,首先是將粘米面濾凈水分,再將小豆餡包入其中,團成饅頭狀的叫粘豆包,搟成餅狀的叫粘火燒。粘豆包用鍋蒸、粘火燒用鍋烙,熟時食用既香又甜。過去粘豆包和粘火燒的制作都是在冬季,現在夏天也可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