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財務部(世行貸款辦公室)、審計部、發展規劃部(基建、後勤)、江蘇省大學生貸款管理中心、江蘇省教育結算中心、江蘇省教育發展投資中心、江蘇省教育建築設計研究院,主持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教育研究院)行政工作。代管教育督導室(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組辦公室)和江蘇省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管理中心。
興華
興化市位於江蘇中部何麗霞地區的腹地,地處揚州、南通和鹽城經濟開發區的中心。興化是壹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是戰國時期楚國大將昭陽的食邑,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地區。全市面積2393平方公裏,轄34個鎮和壹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東臨東臺、大豐,南接江都、姜堰,西接高郵、寶應,北與鹽城隔江相望。市政府所在地昭陽鎮是楚國大將昭陽的美食城,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全市總面積2393平方公裏,耕地654.38+0.92萬畝,水面68萬畝,灘塗654.38+0.7萬畝。興化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縱橫,自然環境優越,被譽為“天府之國”,是國家生態示範城市。城市建設:興化的目標是建設壹個具有水鄉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按照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並重的原則,城市建設全面推進,城鎮化率達到38%。目前建成區面積20平方公裏,人口654.38+0.9萬。2003年,興化市完成了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修編,確定城市發展性質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何麗霞地區水鄉特色中心城市,重點塑造水鄉特色,做好“水”的工作,管好城中水,建好水中城。
2003年,長安北路、吳穎北路、滁水東路等城市主幹道以及五角廣場、滁水灣等壹批綠化景點順利完工,新區建設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按照突出四個重點鎮、快速發展六個中心鎮、穩步推進壹般鎮的思路,加快實施城鎮化戰略。2003年,張果鎮創建為國家衛生鎮,陳堡鎮通過省級新示範鎮檢查。
科教:2003年全市大力推進“五大工程”和“質量興市”戰略,組織申報省科技進步獎1項、臺州市科技進步獎13項、各類科技計劃42項。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興華中學高考成績位居泰州市重點中學前列。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板橋高級中學實施整體改制,鄭文實驗學校壹期開工建設。中小學布局調整力度加大,校舍“三新壹亮”工程全面完成。職業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
文化:興化市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從南宋鹹淳至清末光緒,共有262名考生和93名考生,這在蘇北各縣市中實屬罕見。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壹批優秀的人才,遠近聞名。其中包括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明代的三位宰輔高古、李春芳和吳倩,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和李善,著名文學理論家、“末代七子”之壹的宗琛和“東方黑格爾派”劉熙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在建的新長鐵路穿境而過,延高速公路和壹級公路貫穿全境。城區加快舊城改造,鄉鎮通公路,城鄉面貌煥然壹新。郵電便利,服務設施齊全。有各級普通中學和各類專業學校160多所,醫療衛生機構150個。市人民醫院、中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均為等級醫院,圖書館、體育健身場所、公園等設施齊全。興化市位於江蘇中部何麗霞地區的腹部,地處揚州、南通和鹽城經濟開發區的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9 43‘至北緯120 16‘至北緯32 44‘至33 13‘。東臨東臺、大豐,南接江都、姜堰,西接高郵、寶應,北與鹽城隔江相望。該地區地勢較低,形狀像壹個側水壺。全市總面積2393平方公裏,耕地654.38+0.92萬畝,水面68萬畝,灘塗654.38+0.7萬畝。興化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興化市有許多河流,被稱為“魚米之鄉”。車路河是壹條連接定西場和招遠場南關河的鹽河。
興化地處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兼具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候特征。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約65438±05℃,降水量65438±0024.8毫米,日照2305.6小時,無霜期227天。
興化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豐富,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市水域面積近654.38+0.2萬畝,水質達到國家地面水田標準,大氣環境質量優於國家ⅱ類。土地面積359萬畝,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