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開創了“豪放派”。
他的《寒食詩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書法史上影響頗遠。
他在詩、詞、書、畫、散文等方面同時也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可謂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
現在,我們經常在聊天中常用的“呵呵”壹詞,蘇軾早在千年前就已在文章中使用過60多次了。
蘇軾可真是頂流!
《人生如逆旅,幸好還有蘇軾》壹書,將文壇巨匠蘇軾的作品整理成隨筆集,並從故鄉、親情、賞花、友情、談吃、家風、品茶、生死***計八個側面,給讀者呈現出壹個立體的蘇軾,展現這位古人的文藝魅力和思想力量。
著者是湘人彭二,現為“為妳讀詩”《詩意的人》欄目負責人。
插畫作者符殊,是知名國風畫家。音頻由朱衛東朗讀,他曾獲得“金話筒獎”殊榮,也是“為妳讀詩”首席語言藝術指導。
蘇軾的壹生並不平坦,而是起起伏伏,哪怕身處絕境也怒放生命。
他出生在四川眉山,在京當官,居高位,被貶職時,最遠至今天的海南。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都留下過他的足跡、詩詞和“發明創造”:
修蘇堤、發明東坡肉、東坡肘子、建醫院“安樂坊”、開創“自來水”工程……
《定風波》詞裏 “此心安處是吾鄉”,短短7個字,力透紙背,將他自己的逆境和不順遂表達得如此豁達和超曠。
這種對人生生死榮辱的超然態度,在蘇軾的詩作中都有體現,值得我們壹讀再讀,幫助我們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
蘇軾每次陷入人生低谷,都能突破逆境,堅韌的性格離不開家風的影響。
母親程氏教會了他善良和仁愛;父親蘇洵教會了他寫文章應是“有為而作”;祖父蘇序教會了他質樸和灑脫。
童年所受到的愛和人格的教育,是蘇軾壹生的財富,在他後來既有光明、又有黑暗的人生旅程上,都在精神上引領他頑強地活著,拼盡全力去體驗人生的美好。
蘇軾也是性情中人,大愛之人,為朋友、妻妾、子女、甚至政敵都投入極致的深情。
因為彼此政見不同,蘇軾和王安石在朝廷上是死對頭。後來,王安石被小人陷害,退隱南京。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路過南京,曾拜訪王安石。
壹連數日,倆人冰釋前嫌,相談甚歡,彼此欣賞,成為了朋友。王安石曾勸蘇軾留在南京,和自己做鄰居。蘇軾也對王安石始終未被權力和金錢扭曲本色而感到敬佩不已。
蘇軾還有壹個平民朋友叫巢谷。他們從小相識,行俠仗義,但從未想過攀附蘇軾。但當蘇軾落難黃州時,他還親自跑到黃州為蘇軾下廚,以解蘇軾對家鄉美食的相思之苦。
後來,當蘇軾又遭不幸,被貶海南時,所有人都避免同他交往。但,當70多歲的巢谷知道後,卻堅持徒步去看望蘇軾,並且在途中還因遇小偷而喪命。
這份情誼,近千年之後,仍讓人動容。
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西江月.梅花》都是他對弟弟蘇轍、亡妻王弗、侍妾王朝雲的思念和悼念。
《人生如逆旅,幸好還有蘇軾》的編者就這樣,很巧妙地將蘇軾故事及他的詩詞串聯在壹起,將蘇軾有血有肉的壹生呈現在讀者面前。
閱讀這本書,好似在看蘇軾的電影,他是鮮活的,是立體的,他充滿著人性的光輝和對生活的深情。
書中的詩詞,編者也用白話文註解,頗為用心。
欣賞著書裏中國風的插畫,讓人仿佛夢回宋朝,正與蘇軾壹起練字、吃茶、簪花、品小吃。
若妳恰巧也正聽著書中的音頻,這種穿越感更能讓妳迷醉。
此時的妳,如果正陷入人生的困頓和迷茫,又或者正被生活暴擊著壹蹶不振,不妨來閱讀這本書,在蘇軾的身上汲取樂觀主義和哲思的力量,元氣滿滿地朝著目標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