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最讓人難以下咽的地方美食,妳知道哪些?

最讓人難以下咽的地方美食,妳知道哪些?

簡答:所謂地方 美食 ,大都是經當地壹代或幾代人用若幹年時間精心制作而傳承下來的食材,有色香味俱全,人人想得兒食之的 美食 ,如德州扒雞、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鴨等等。也有色味不被人接受的 美食 即題主所指的難以下咽的 美食 ,如在夜市上會看到那些食材如湖南臭豆腐、皮蛋、毛蛋之類的,確實讓壹般人倒胃口難以下咽,但也有壹些人吃的津津有味,真是壹人壹口味啊!

西湖醋魚是本人吃過最難吃的菜,當年去杭州 旅遊 ,點了這道名菜,結果壹口下去就崩潰了,從來沒有吃過這麽難吃的魚。。。

過去工作便利,經常出差,所以去過的地方也算有不少。對於所謂的 美食 ,其實也沒有那麽大的興趣和胃口,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容易了解並且加深對某地某城文化的印象,所以對於特色小吃還算是比較留意,畢竟不管怎麽樣,飯總是要吃的。

今天和幾個條友互動還提到了其中壹樣: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坦率說,兩次經歷,壹次自己去的(但這我自己那剛剛懷孕的老婆),壹次因為業務被合作夥伴邀請;但整體印象都不好,價格貴似乎只是貴在了硬件上,但是在口感、文化特色上完全沒有體現出來任何讓人有印象或者能產生愉快(哪怕是有壹點特別之處),但還不能滿足題主所指的難以下咽。

這類食物(難以下咽,但有人喜歡吃)其實還是有的,就從我自己的經歷上來說,分別有北京的鹵煮、四川的腦花,雲南或四川的魚腥草(也叫折耳根),還有壹樣就是我們本地的漿面條。

北京的鹵煮,說起來很多人都很喜歡,但我是在當年嚴重缺乏日常營養(收入太少,不常吃肉下館子)的時候,在壹位好哥們兒請客的場景下,吃了壹次鹵煮。說起來也是好大壹碗,各種豬下水陪著餅吃,結果不但沒有讓我美餐壹頓,反倒是壹直在反胃,最多吃掉了壹半,當時那好哥們兒還很不理解怎麽能吃不完這樣的美味?但我因為不習慣其中的部分食材,尤其是豬肺,所以把口感徹底毀掉了,自此再也沒有碰過鹵煮,甚至聞到味兒就已經挺不舒服了。

四川的腦花,壹般都是烤著吃,或者火鍋裏煮了吃。但我在早年攀枝花的金沙江邊壹個路邊店裏,點了壹盤牛腦花,當時也是因為膽子大,覺得想試試沒吃過的東西,結果還是在極其昏暗的燈光下,被端上來依舊新鮮的壹大盤腦花震到了,當時還是勉強吃了壹口,然後就立刻浮想聯翩,好像我自己已經成了手拿吸管專能敲骨吸髓的怪物壹樣。立刻味蕾崩壞,食欲全無,要不是旁邊黑黢黢的深谷裏,金沙江水洶湧奔騰的聲音,我都有可能要立刻跑去全部摳了吐個幹凈。

魚腥草,這個很多人可能都吃過,但讓我愛上它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兒,充其量是鼓足勇氣嘗過兩筷子,那個味道總像是在發過大水的街角撿拾起的垃圾,的確無法享受。還有個原因是,我的家鄉有壹樣特色~銀條(感興趣的可以上網搜“洛陽銀條,或偃師銀條”),那個東西的樣子和魚腥草非常像,但口感簡直是壹個天上壹個地下。銀條的口感和蓮藕有些相似,但卻比蓮藕菱角都要美味的多,往往壹年只有冬季能夠見得到。所以這麽壹對比,魚腥草更是無法令我向往。

漿面條,其實這個東西倒也談不上難以下咽,它是我們家鄉的壹種特色食品。是壹種在漿水煮面的食品,因為原料是綠豆發酵後的豆漿,這個漿汁兒的味道非常奇特,有股酸臭味道。在過去經濟不發達的時候,常常是壹個手工匠人拉著壹個平板架子車(人力架子車,兩個大車輪子),車板上擱置著壹個大油桶,從外觀上看和過去拉糞的車子也很相像,再加上味道獨特,所以把我自小的胃口就毀滅的差不多了。但是本地人(包括我家裏人)都非常喜歡吃這個漿水煮出的面,而且據很多人說,這個東西是越剩飯越好吃。

大概就這麽多吧,分享就先這樣吧。

當屬毛雞蛋了。

那是壹個寒冷的冬夜,我當時還在上大學,有次壹整天沒吃飯,餓得不要不要的,跑到校門外,看到有個大媽在賣炸雞蛋,問她是啥,她說是毛雞蛋。

我當時還不知道毛雞蛋是啥,黑燈瞎火的根本也看不清那雞蛋長啥樣,於是就買了壹串來吃。

咬了壹口發現不對勁,為什麽蛋白這麽脆這麽硬?

當時還覺得,是不是大媽炸的火候比較老,把雞蛋都炸硬了?

吃完壹個之後總覺得味道很奇怪,於是把剩下的兩個蛋扔了。

多年以後我知道了什麽叫毛雞蛋。

回想起那個寒冷的冬夜,我覺得“硬硬”的東西,應該是孵化了壹半的小雞的羽毛。

頓時胃裏翻江倒海……形成了永遠的心理陰影……

來來來,上個圖……

新疆的羊雜湯,說實話,是我最難以下咽的,壹大鍋大雜燴煮在壹起,有羊肚,羊腸子,羊頭,羊心,羊腿,時不時的路過還會味到壹股子羊騷味,那種味道至今已過六年,我還依然記得,我有幾個朋友特別愛吃,他說,羊雜湯是人間美味,喜歡吃的人覺得是很好吃,我其實也沒有吃過羊雜湯,但是確實也不願意去嘗試,看到都沒胃口,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壹大鍋都是放在路邊上,人來人往,車來車往的,全是灰塵

牛癟火鍋是廣西西南地區和貴州黔東南地區、苗族、侗族的特色 美食 ,牛癟火鍋具有健腸胃,助消化的作用,壹般都是用來招待客人的,但因為其特殊的制作原料,使得很多人視其為“黑暗料理”。牛癟火鍋之所以讓很多人談之變色,就是因為牛癟火鍋是用牛胃裏面,沒有完全消化完的草和牛膽汁制作而成,所以又稱“牛糞火鍋”。雖然本人沒有嘗試過,但根據本人多年來對 美食 的了解,能成為兩個地方特殊 美食 ,肯定有其優點,就像傳說中的“貓屎咖啡”壹樣,原料的得來雖然在人們看來很是奇特,但卻是很受歡迎,所以有機會推薦廣大朋友去嘗試壹下[馬思純的微笑]。

壹聽說豆汁兒,可能很多人會以為是和豆漿差不多的早餐飲品,如果妳這樣認為那就錯了。老北京豆汁兒的制作是用水磨綠豆或者團粉,經過沈澱後,取出其中的澱粉,留下來泛綠色的汁水,在經過發酵制作而成。相信很多人去北京 旅遊 都有嘗試過,但大部分人嘗試壹下就吐了出來,因為那味道太過獨特,說真的還不太好形容,嗯、有點像“洗鍋水”壹樣。

來南京“金陵”這座古城 旅遊 ,妳不但能感受到那濃厚的古文化氣息,在很多地方,還有這樣壹種地方特色 美食 ,叫“活珠子”,也就是北方地區講的“毛雞蛋”,對於這種 美食 ,對其感官人們分化兩極,有的人覺得很美味,覺得這樣制作出來的 美食 營養又好吃,有的人卻覺得很殘忍,對於她(他)們來說,尚未孵化的小雞吃起來殘忍,讓人難以下咽。

結語:每個地方都有其不同之處,就像我們經常聽到,北方人講南方人飲食方面精致、細膩,南方人講北方人豪爽、大方。地域不同,各方面都不壹樣,對 美食 的評定也壹樣,各有不同,各執壹言,這很正常[偷笑]。

呼倫貝爾海拉爾的血腸,看了是不是好。。。。

上學時,壹次在室外打掃衛生,見壹豆蟲,又肥又大,很瘆人。壹山東籍同學見之大喜,遂抓起豆蟲,用壹小木棍從豆蟲壹頭捅入,將其翻過來,用手抺去其內臟。撮了壹小堆落葉,用火點著,將豆蟲在火中燎了燎,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見者無不駭然。據這位同學說,他的家鄉視此物為 美食 。

後見到有人吃燒烤,我便想起這場景。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回答,看看個人對食物看法,因為特別是南北飲食文化的不同,北方我覺得是毛雞蛋,我實在不敢吃,小雞都差不多成型了,在北京呆了八年時間我也沒敢吃那個毛雞蛋!南方應該還要多壹些。

我在西雙版納的時候吃過壹次竹蟲,可能好多人都沒吃過,就算妳吃過,我想問問,妳吃過活的竹蟲嗎?我吃過,也許大家會覺得很惡心,其實妳不知道,那可是高蛋白的東西,比蜂蛹還要好!

今天暫時就介紹到這裏了,朋友們下期見!

還有天水醪糟,那酸爽,讓妳感覺就是被水泡了的大米發黴的味道,還有酸湯,漿水,也是很酸爽,但那邊人非常喜歡喝,外地人壹般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