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以“紅杏枝頭春”為題寫壹個150字的景物描寫片段

以“紅杏枝頭春”為題寫壹個150字的景物描寫片段

紅杏枝頭春意盎然

江南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爭艷。在鐘芳園林中,杏花以其獨特的美麗為春天的江南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當梅花落在後面時,杏花“深紅素凈,對著梨花微笑,落處微飄,朵朵疊雲”。可謂“壹梅無新聞,壹春風有數杏花”。而葉紹翁的千古絕唱“春色關不住園,壹顆杏仁出墻來”,更是讓杏仁成為了動人春色的化身。當杏花盛開時,它們總是在江南春雨之際,因此杏花與江南春雨結下了不解之緣。妳沒聽說“杏花在雨中”“小樓聽春雨壹夜,深巷賣明朝杏花”嗎?“江南杏花春雨”是多麽清新明麗、夢幻迷人的江南春意啊!

杏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春秋時期管仲所著的《管子》中曾記載:“五頃良田之地,適樹也”。中國古代農書《夏·鄭瀟》曾說:“正月李、杏、桃開花”,“四月有杏”。可見,杏樹早在公元前就已經成為園林樹木。

杏是薔薇科落葉喬木,樹高可達5-12米。花是單生的,芳香的,第壹片葉子開放了。花瓣是白色或略帶紅色的。花期從3月到5月。核果是黃色到黃色紅色的,它在六月和七月成熟。因果長得像梅,所以杏又叫“甜梅”。杏樹可以種在前墻的角落、路旁或水邊。也可在山坡、水邊成團成叢種植,也可作為沙漠、荒山造林樹種,是我國著名的觀賞樹種。

杏花的顏色多變,含苞時為紫紅色,開放後逐漸變淺,落下時為純白色。因此,壹樹杏花,紅色和白色,每壹種都呈現出自己的美麗,而且這種美麗難以復制。難怪詩人說:“白不是真白,紅不是紅,請紅白相間,不要看自然。”杏花也有壹些不同顏色的傳說。例如《幽經雜記》中說:“壹位東海船長來到臺灣,獻上壹顆五色六花杏,雲縣人吃了。”相傳古代有黃杏花,也是杏中珍品。

杏子開滿了花。當它盛開時,樹木充滿了精致的紅色和白色,雲凝聚而成,耀眼而壯觀,映襯出無限的春色。風吹花落時,樹枝上的彩霞耀眼奪目,樹下的白雪鋪滿壹地,“小紅雨杏花”又是另壹番動人景象。

杏花聞起來很香。“清香如雨,細彩作細煙”。“走過小路尋壹朵清花,捧壹枝香條聞嫩香”。壹個溫柔的詞完美地描述了杏花清新淡雅的香味,如果有的話。有人甚至稱贊杏花是“第壹流的”。

由於杏花生長旺盛,適應性強,長期以來在我國被廣泛栽培。它不僅在江南的春雨中醞釀著纏綿的情愫,也在北方的春風展現著迷人的風采。中國也有很多以杏子命名的地方。江西廬山有杏樹;山東孔子有杏壇;山西有杏花村,以生產汾酒而聞名。然而,在杜牧的《清明》詩中,“請問餐廳在哪裏?牧童指著杏花村。”杏花村到底是什麽?時至今日,安徽貴池和湖北麻城的人們還在為此爭論不休。由此可見杏花經久不衰的魅力。

據傳說,唐朝的皇宮裏有壹個杏園。每年大賽之年,新上榜的狀元都會被邀請到杏園賞花,這被稱為“探花宴”,其中的“不太帥的人”也被命名為“探花大使”。說明當時上流社會對杏花的浪漫時尚十分珍視。而民間對杏花的喜愛也不遜色。在古代,婦女用杏花做頭飾。有句話說:“莫怪杏園雕零,城裏插花人多。”自古以來,關於杏花的傳說和典故也頗為流行。按照莊子的說法。《漁父》載:“孔子遊於魏林,歇於杏壇,弟子讀書,孔子歌。”孔子曾在講學的地方種植杏樹,山東曲阜有杏壇遺跡。因此,後人稱贊教壇為杏壇。據傳說,三國時的名醫董奉治病從不收錢,只允許病人種植杏樹以代替報酬。為癥狀輕微者種植了壹株植物,為癥狀嚴重者種植了五株植物。幾年後,杏樹變成了壹片森林。後人以“杏林”贊良醫。在宋代,宋祁因其詩《紅杏枝頭春鬧》中對“鬧”字的巧妙運用而被稱為紅杏史,壹時傳為佳話。

杏不僅是名花,也是佳果。杏子生吃,酸甜可口,可以潤肺平喘、生津止渴。它們特別適合咳嗽、煩渴和食欲不佳的人,但他們不應多吃。《食經》說:“不要吃得太多,會引起疼痛和癤子,並傷害妳的骨骼和肌肉”。除鮮食外,杏還可加工成杏脯、杏幹、杏醬等佳肴。此外,甜杏仁是壹種美味的幹果,還可以制成奶油杏仁、杏仁餅和杏仁茶等食品。杏仁還可以用來榨油,顏色透明,芳香可口。它是壹種很好的食用油,也是壹種優良的工業用油。早在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姚敏書》中,就提到“杏可以榨油”和“杏仁可以煮粥”。在《漢書》中,也有教人煮杏酪的記載。苦杏仁辛溫,毒性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外感咳嗽、肺虛久喘、暴瀉、痢疾、瘡腫等癥。杏果和苦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具有抗癌作用。據說,在世界“長壽之國”斐濟,以及生活在喜馬拉雅山麓、平均壽命超過90歲的洪紮部落,都沒有發現癌癥患者。其健康長壽的奧秘之壹是,這兩個地方的居民除了使用杏仁油作為調料外,還有食用新鮮杏、杏幹和杏仁的習慣。

中國是杏研究所的故鄉,各地有許多優良品種。在果用杏品種中,河北的杏和“串枝紅”,北京的水晶杏和杏,山東的“關葉蓮”和“胭脂片”,甘肅的金馬杏和大姐杏,陜西的大梅杏和曹杏,以及山西的“脆扁擔”和“沙金紅”都頗有名氣。在仁用杏品種中,北京門頭溝的“白玉邊”、新疆庫車的“基齊爾庫曼提”、河北的“蜜蜂群”和“龍王帽”都是名優產品。

杏的果實壹般很小,但也有例外。古有“金杏大如梨,黃果如橙,拳杏大如拳,三果重壹斤。蘭州的大杏和陜西禮泉的大杏6-7個經常重達1斤,最大的有半斤重,非常可愛。(李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