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個節日期間,中國各地都將舉行慶祝活動,廣東潮州和全國壹樣,將舉行活動慶祝這個節日。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九在食經中是正數。月是九,日是九。這兩個陽數合在壹起,所以古人稱之為“重陽”。在中原地區,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伴山茱萸的習俗。潮州民俗學研究者王次陽先生說:“潮州人也有登重陽的習俗,但過去主要是壹些文人的活動,他們登上重陽的山,用詩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歷代地方誌中都有記載。至於在民間形成習俗的項目,主要是放風箏和結緣。”
我先說說放風箏。農歷九月是農村壹年中最好的天氣。潮州地處南方,濕氣重,古稱瘴氣。然而,在9月份,空氣相對幹燥,天氣晴朗,天高雲淡,陽光明媚,秋風涼爽,所以這種天氣非常寬松和快速,所以這是放風箏的絕佳季節,也是大家去戶外的好季節。潮州人為什麽稱風箏為“風鳥”?起初,風箏的形狀像鳥和鳥。在空中飛行像壹只鳥,所以被稱為“風鳥”。我們認為這個比喻更恰當。潮州人也稱“風鳥”為“紙契”,這是古代對風箏的稱呼。潮州叫古言古義。“嶽”是壹種大鳥,它看起來像鷹,飛起來也像鷹。“紙嶽”其實是壹種用紙做的大鳥,所以潮州人把風箏稱為“紙嶽”,這是有壹定道理的。
放風箏是潮州人,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的壹項群眾性活動,興趣濃厚,熱情高漲。九月壹到,秋風習習,大家都爭相到高處放風箏。在潮州,風箏通常是自己制作的,材料是竹子和紙;還有特別的風箏,樣式很多。除了鳥之外,還有蝴蝶、魚、頭、太陽、蜈蚣等等。還有壹些綁著風鈴的風箏在空中飛行時會發出噪音,非常有趣。在重陽節那天,放風箏成為最熱鬧的活動。
王次陽先生說:“依戀重陽是潮州的壹種習俗。依附於重陽原本是佛教的說法,意思是依附於佛菩薩,這樣妳將來就可以得到“超度”。親和力也有機會與人交朋友。除了佛教徒之間的結緣之外,人們通常還有機會結緣。我們通常說,某人和某人在壹起這麽好,而且很有緣分。這就是我們的意思。”
過去,潮州人通過互贈“芝麻球”結緣。“芝麻丸”是壹種由糯米、糖和花生制成的甜點。這裏面有壹個很深刻的寓意:馬魯的音和邊是同音,代表命運;芝麻開花越來越高,表明命運將繼續深化和發展。糯米粘而結實,表明緣分親密。花生的果實在腳後跟,這意味著命運可以結出果實;糖是甜的,表示幸福、甜蜜和美麗。所以芝麻球是這幾種做的,寓意深遠。
九月初九,潮州人也稱之為“天上生”,還有壹種說法是九王誕辰。在這壹天,民間崇拜成為壹種普遍的做法,在城市裏還設立了神社供人們祭祀。除了通常的水果和三大祭品外,芝麻球肯定是不可或缺的。犧牲後,芝麻球被贈送給親戚、朋友和鄰居,以顯示加深的友誼和命運。但是,如果家裏有白人家庭,就不能給別人吃芝麻球。贈送芝麻球,傳達團結友愛的願望。例如,如果男方想傳宗接代,但不清楚女方是否感興趣,那麽在九月初九那天,將芝麻丸送到女方家中,這將向女方發出信號,表明男方想與女方結婚;如果女方回贈芝麻丸,則表示女方同意求婚。這時,男方可以邀請媒人和親戚向女方提親。還有送芝麻球的禮儀,避免了求婚時不必要的尷尬。潮州人很講究面子。如果妳追求別人失敗了,他會被拒絕,他的臉也不好看,所以他很尷尬。通常,鄰居之間送芝麻球是正常的。
至於訂婚或新婚的公婆,女方家必須給男方送芝麻球和水果,然後男方再把這些芝麻球和水果送給親戚和鄰居。潮州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所以他非常重視鄰裏關系和命運。潮州的鄰裏關系很好。他們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例如,如果妳去找人,如果他不在那裏,妳鄰居的叔叔和阿姨會邀請妳去他家坐坐,喝茶,並代表主人招待妳。這在潮州很常見,也顯示了潮州人和睦的鄰裏關系。例如,現在如果鄰居之間發生壹些小沖突,通常會在九月初九互相贈送芝麻球,這意味著化幹戈為玉帛。
小芝麻球起到了親和的作用。
再比如中秋節。在潮州話中,為了不忘記異族統治的苦難,維護今天穩定、團結、和諧的社會,拜月有壹個中秋節的習俗,主要是針對婦女和兒童,並有壹個共同的說法“男人不滿月,女人不祭竈”。晚上,當明月升起時,婦女們在院子裏和陽臺上設案祈禱。銀蠟燭燃燒得很高,香煙揮之不去,桌子上擺滿了好水果和蛋糕作為祭品。當地還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潮汕有句俗話:“江對嘴,芋頭當飯吃。”8月,正是芋頭的收獲季節,農民習慣用芋頭祭祖。這當然與農耕有關,但民間還有壹個流傳很廣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南宋,建立元朝,殘酷統治漢人。瑪法抵禦元朝。城破後,百姓被屠殺。後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的苦難,便以芋頭與“胡頭”諧音,形似人頭,以此祭奠祖先,代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