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吃飯的五種境界與營銷點

吃飯的五種境界與營銷點

前些日子與壹些老朋友在壹起,聊到飯店的營銷之上,不竟莞爾,回首自己多少年來,從年少開始,就癡迷於做飯,當壹個大廚,後面跑了幾十個國家,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景與美食,各類各樣的菜式與飯品推廣技巧,不禁手癢,先去其他飯店跑龍套學技術,再自己開始動手開飯店當主角,可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後彈盡糧絕,只能休兵下去,感覺飯店這壹個舞臺。今生以自己能力只能夠當觀眾了,只是回顧那幾十年對飯店的體會,覺得大眾飯店有以下壹些境界與營銷形式。

壹、吃不著:

人什麽時候吃的飯最香,不是飯放了什麽料,也不是環境多好,只是饑餓。我還記得小時候爺爺給我們講的壹個真實的故事:解放前,他親眼看見壹個小孩拾到壹根黃黃菜葉,放在油燈上烤,然後壹口吞了下去,卻被姐姐說浪費,壹記眼光打的滿口冒血。慈禧西逃的時候,餓著了,有壹個難民給壹個窩窩頭,她壹下感覺這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東西,回到皇宮之中,讓大廚用盡的原料,還是做不出來,最後廚師沒有辦法,用板栗面代替玉米粉,她感覺甜味是夠了,可是還是不香!!!

其實這壹類的營銷當今世界上還在用,最著名的品牌就是159素餐,裏面也不過是幾類的種子磨成的粉,能夠有什麽味道呢?只是吃之前,讓大眾先空腹減肥幾天,餓的昏天黑地,再來上壹袋159,那絕對是人間的至品啊。眼下這壹個小東東,壹年在全國有幾十億的營收。

二、吃什麽?

這壹類的飯店,就是在菜的原料之上,精耕細作,對原料品種的挖掘與選擇。

壹類是吃稀奇:象很多飯店,就是以吃壹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有名:燕窩、魚翅、駝峰、熊掌、猴頭、豹胎。越來越是稀少吃的人越覺得好,寧原吃貴的,不願意吃對的。

二類是吃精準:壹定要吃原產地與限年頭東西,玉泉山上的水,南碼頭的醬與52年的拉菲。時間地方稍不對即叫著沒有味道。

三類是吃營養,吃的講究營養的搭配與協調,如各種月子餐,高考營養餐、藥膳等。

四是吃味道:各種味道,酸甜苦辣腥,山西的酸醋、揚州的甜食、廣州的苦瓜、四川的辣椒、貴州的魚腥草、北京的楊致和臭豆腐。都有人要命地喜歡。

五類是吃有機與綠色,很多的人,都是喜歡自然的綠色有機食品了。小小的醜陋土豆 ,只要換上有機牌子,身份壹下子貴到幾十倍。

三、吃相。

在吃相之上,人們已經不在意吃什麽內容,而是在意吃的氛圍與感覺,在意的是那壹個環境,用心理學的述語,就是用色香味、從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各個方面對人的情感與心靈有壹個“錨定”,來到壹個自然雅潔的中式小院中,倒壹壺清茶,焚壹爐清香,聽壹曲古琴,同樣的環境,卻有不同的心境,吃什麽,吃不吃,已經不再重要了。

十幾年前,與朋友人登泰山,當時已近中秋,山高月小,葉黃露白,第二天四點多我們就爬起來,租件大衣走在山風凜冽的泰山頂上,清清冷冷的月光,映著我們淡淡的影子,能聽的到身邊窸窸窣窣腳步聲,在這遠離塵埃的地方,人都快要溶化了,如水氣壹樣的漂浮在夢中,日出的時分與友人在探海石前分享壹小塊饅頭,那真是無比的香甜。

幾年前,與同行登上香港中環的山頂餐廳吃飯,那壹晚有微微的月色,山下是燈火燦爛的維多利亞灣,山頂上蜂湧著無盡的人群,人聲鼎沸。我們在大樓的壹角靜靜地吃茶點,微微地風從南來,吃什麽真的忘記了,但是那壹天無比自在滋味的卻久久縈繞在心頭。

四、吃人

這兩個字是可怕的,事實上,是與看與誰在吃,這裏吃的內容,吃的環境都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來吃飯的人,現在很多的飯局,其實是人局,來了不同層次與級別的領導及名人,飯的檔次自然是不同。所以也誕生壹批陪飯的人,包括壹些名星,不同明星飯局價是完全不壹樣的,吃壹頓飯從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人參加飯局裏身份也感覺不壹樣。

吃人的最高境界還是吃人情,在吃飯中培養相互的感情,與領導與手下與客戶,在單位家中都無法放開,只有在飯桌之上,三五杯小酒下去之後,酒不醉人人自醉,酒醉心裏明,幾方話匣打來了,再也不分上級手下。

人情之中,有交易情也有友情與真情,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壹樣的時光,不壹樣的飯桌,時光飛逝,會帶不同的心情去吃,朱自清寫小時候吃豆腐,就是這壹種動人的氛圍與感覺:忽然想到豆腐。是壹“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壹小塊壹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裏表面是吃豆腐,卻是在吃父親之間的親情。

五、吃宇宙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片首開場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壹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們說吃飯有五境界,也有人說佛法有三境界:壹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回歸自然之中,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在壹與二:吃不著,吃什麽之中,還是看山是山,吃東西是對物質本身的追求。在三與四吃相與吃人情之中,已經不著於物質,而是在於人與物之間的情感與感受,這裏重點是吃客自己的感受。看山已不是山。

在吃自然之中。心靈回歸,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不重於山,也不重於水,更不在意於人。長江與浪花壹樣,千古英雄與白發漁樵也壹樣,濁酒與美食美酒並無不同,都已經穿越了千年的青山,萬年的紅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 江 月待何人,但見長 江 送流水。

這首詞的作者楊慎是當時丞相楊延和之子,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家世榮華富貴,自己也是博覽群書,學冠天下,可惜生不逢時,在明代武宗那壹個人妖不分,是非顛倒的時代,饒是楊慎如此優異,卻無絲毫辦法有所行為,上不能夠報效國家,下不能夠怡養家人,壹生還是漂泊流離,作者寫完這壹首詞之後,就已經證明他能夠回歸自然的第三重境界,物是人非,物我兩忘。人與自然都為壹體,我即這宇宙,宇宙為我。人類與宇宙合為壹體。這是吃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