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東人,如假包換的廣東人,100%純正廣東人,妳相信嗎?廣東人生活最現實,多數廣東人生活節目豐富多彩,生活節奏相對較快,熱愛旅遊,懂得享受分享美食。廣東人性格普通比較獨立,註重家庭生活。廣東人的文化水平各地方有所差異,大多人對文化水平追求熱情不高,對社會生活技能較為熱情,很有包容性。廣東的省會廣州與客家地區,還有潮汕地區現在依然堅挺地在外地文化的沖擊下頑強的保護自己的本土文化。客家與潮汕因為地理位置本身就是比較封閉,本土文化保守尚屬正常,但廣州比較難能可貴,因為自清末民初以來,廣州就是中國對外的溝通聯系窗口,歷經壹百多年,迄今仍然粵來粵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在北上廣中,廣州是公認的包容性最強的壹線大城市,大灣區的中心坐落在廣州南沙區,再壹次印證了廣州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吸引力。
外國友人顯然更喜歡廣州,對廣州乃至廣東都更加有親切感,這得益於宋末以來,東南沿海地帶的漢人下南洋,其中的主力軍就是廣府、閩南(含潮汕)與客家人,而由於主力是廣東人,因此早期的時候大多數海外華人選擇了用以廣州話為通用語言,大多數外國人第壹次接觸到的中國文化、中國話都是廣東文化與廣州話,所以,這壹點的優勢是北京與上海,包括冉冉升起的杭州是比不了的。至於說什麽純正的廣東人就當壹個不太客觀的話來看吧,事實上沒有所謂純正的廣東人,以廣州為例,當年解放軍四野大軍南下至少有10幾萬人是留在了廣州,今天的許多“正宗”廣州人,有相當壹部分就是當年的“撈松”(粵語普通話不準導致的訛音,即“老兄”)。因此,不存在純正的廣東人,但是,不管來自哪裏,廣東、尤其是廣州,以獨具魅力的文化融合了這些人,包含“新廣州人”,這些,都可以算是如假包換的廣東文化。
廣東人的吃很出名,說好聽點叫食在廣州,而其他省會講廣東人啥都吃,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幾乎成了***識,還成了個梗,比如著名的廣東人吃福建人,讓人哭笑不得。再說廣東人的普通話,部分發音讓人尷尬。所謂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說話,這我就要說壹下,自九年義務後,我廣東的普通話已經不錯了,更有甚者連本地話都不會講,但國語講的賊6,再者,廣東話屬於更老的語種,當年差幾票就成了國語,妳們好意思譏諷嗎。廣東是文化的沙漠,這是前年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這個我就不反駁了。
改革開放初期,大量外省民工湧入廣東,人生兩不熟,舉目無親。處境艱難。人間自然有親情在,是本地人幫助他們,並沒有歧視,幫他們聯系工作,熱情幫助外省民工。所以說廣東人海納百川,寬容而又熱情。本地年輕人,勤奮而又拼博,靠自己雙手創出無限財富,如果妳自己不出去拼博,成日遊手好閑,不務正業,專依賴別人。人地話妳是廢柴壹個。勤奮而拼博是本地人壹大特征。衣食住行,在我們這裏,每家每戶基本上擁有汽車,家家蓋起新樓房。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早上三五知己出茶樓嘆早英,壹蠱兩件,嘆盡天下事。粵菜色香味俱全,鮮,是粵菜精髓。無論是雞鴨魚肉壹律生猛活跳。崇尚天然味道,雞鵝鴨以白斬為主,魚蝦又以清蒸為主,食之配以姜蔥蒜茸。味道好極了。曾經請北方的朋友食飯,白斬雞,清蒸石斑魚,青蒸對蝦。尾龍骨燉湯。北方的明友話,妳這些菜,無味無道,不如我家鄉辣椒炒雞。我無語,飲食文化差異啊。
現今北方地區娶老婆禮金要用秤稱,禮金要3斤3兩,折合人民幣要15萬元。在廣東就沒那麽“實際”,只要男女雙方情投意合,到結婚時,男方給女方禮金隨意給,或是13888元,18888元。多點禮金33388元,38888元。女方是不計較錢多錢少的,只求兩人相親相愛。我的朋友大學畢業,女朋友是同學,要結婚時,他女朋友父母放出話來,按照本地風俗規矩,禮金要3斤3,不付,不讓女兒外嫁。我朋友壹細算,天呀,要15萬元,那不是賣女吧,無奈,同老父商量那可是當地文化風俗,既然兩個相親相愛就無所謂禮金多少。廣東本土文化同北方文化差異就是在金錢方面的衡量,北方拜金主義文化比較濃,有那麽壹點向錢看在嫁閨女的事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