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棲霞縣轄17處鄉鎮,在此基礎上於1958年9月成立17處人民公社。1959年2月至1962年4月,因將官道公社並入觀裏公社,故此3年的行政區劃為16處人民公社。1962年4月後,官道由觀裏析出,另增設大柳家公社,遂固定為18處人民公社者20余年。18處人民公社的名稱如下:蘇家店人民公社、寺口人民公社、小莊人民公社、官道人民公社、觀裏人民公社、楊礎人民公社、蛇窩泊人民公社、大柳家人民公社、唐家泊人民公社、桃村人民公社、鐵口人民公社、大莊頭人民公社、廟後人民公社、亭口人民公社、臧家莊人民公社、寨裏人民公社、松山人民公社 城鎮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人民公社為鄉(鎮)體制,同時調整部分區劃,設8鎮15鄉。8鎮:棲霞鎮、桃村鎮、臧家莊鎮、亭口鎮、唐家泊鎮、觀裏鎮、寺口鎮、蛇窩泊鎮;15鄉:蘇家店鄉、小莊鄉、官道鄉、楊礎鄉、連家莊鄉、大柳家鄉、鐵口鄉、大莊頭鄉、廟後鄉、占疃鄉、中橋鄉、寨裏鄉、松山鄉、金山鄉、劉家河鄉。其中連家莊鄉由蛇窩泊鎮析出;占疃鄉由亭口鎮析出;金山鄉由松山鄉析出;劉家河鄉由棲霞鎮析出;中橋鄉由臧家莊鎮析出。
1992年9月19日,撤銷棲霞縣鐵口鄉、中橋鄉、蘇家店鄉,分別設立鐵口鎮、中橋鎮、蘇家店鎮。1993年6月,撤銷寨裏鄉,設立寨裏鎮。1993年7月,撤銷楊礎鄉,設立楊礎鎮。1994年3月,撤銷小莊鄉,設立西城鎮。1994年4月18日,撤銷官道鄉,設立官道鎮。
1995年12月,撤銷占疃鄉,其區劃並入亭口鎮。1995年12月,撤銷劉家河鄉,其區劃並入棲霞鎮。調整後轄21鄉、鎮。15鎮:棲霞鎮、西城鎮、蘇家店鎮、寺口鎮、官道鎮、觀裏鎮、楊礎鎮、蛇窩泊鎮、桃村鎮、唐家泊鎮、鐵口鎮、亭口鎮、中橋鎮、臧家莊鎮、寨裏鎮;6鄉:大柳家鄉、大莊頭鄉、廟後鄉、松山鄉、連家莊鄉、金山鄉。
2000年3月15日,撤銷大莊頭鄉,設立大莊頭鎮(魯政函民字[2000]28號)。2000年5月18日,撤銷廟後鄉,設立廟後鎮;撤銷連家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蛇窩泊鎮;撤銷松山鄉、金山鄉,以原松山鄉、金山鄉的行政區域設立松山鎮,鎮人民政府駐原松山鄉人民政府駐地(魯政函民字[2000]39號)。調整後轄19個鄉、鎮。18鎮:棲霞鎮、西城鎮、蘇家店鎮、寺口鎮、官道鎮、觀裏鎮、楊礎鎮、蛇窩泊鎮、桃村鎮、大莊頭鎮、廟後鎮、唐家泊鎮、鐵口鎮、亭口鎮、中橋鎮、臧家莊鎮、寨裏鎮、松山鎮;1鄉: 大柳家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棲霞市總人口651357人;轄18個鎮、1個鄉,各鄉鎮人口: 棲霞鎮 113932 觀裏鎮 34214 蛇窩泊鎮 44970 唐家泊鎮 28781 桃村鎮 45163 亭口鎮 33583 臧家莊鎮 35554 寺口鎮 22461 蘇家店鎮 36201 鐵口鎮 25317 中橋鎮 22560 楊礎鎮 27655 西城鎮 27406 官道鎮 31579 寨裏鎮 25053 大莊頭鎮 20605 松山鎮 35914 廟後鎮 21482 大柳家鄉 18927
2000年12月19日,撤銷鐵口鎮、大莊頭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桃村鎮;撤銷中橋鎮、寨裏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臧家莊鎮;撤銷大柳家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蛇窩泊鎮。撤銷棲霞鎮,分別設立莊園街道辦事處和翠屏街道辦事處,將原棲霞鎮的上宋家等45個村劃歸莊園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古鎮都;將原棲霞鎮的城關等55個村劃歸翠屏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棲霞鎮人民政府駐地(魯政函民字[2000]84號)。調整後全市轄13鎮、2街道辦事處,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953個行政村。總面積2016.02平方千米。全市總人口65.9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9萬人。
2001年,全市總面積2016平方千米。轄15個鎮(辦事處),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95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5.4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89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2016平方千米。轄15個鎮、辦事處,2個工業園,1個開發區,95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4.9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16萬人。
2003年9月27日,棲霞市將楊礎鎮的中富源、西富源、南富源等3個村劃歸翠屏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3年,全市總面積2016平方千米。轄15個鎮、辦事處,1個開發區,95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4.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42萬人。 經濟概況編輯本段 國內生產總值94.6億元,比上年增長16.9%。第壹產業實現增加值17億元,增長9.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1億元,增長23.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3.9億元,增長14.1%。壹、二、三產業比例25.4∶38.9∶35.7。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3.19億元,比上年增長42.8%。實現財政總收入3.1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5.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0.7億元,比年初增加2.7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2.3億元。比年初增加3.9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9.99億元,比年初增加3.1億元。
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2.6億元,比上年增長21.3%。農業增加值14.7億元,增長10.6%。糧食總產27.9萬噸,比上年增長12%;油料總產4.8萬噸,增長16.5%;水果總產105.7萬噸,增長46.3%;蔬菜總產17.4萬噸,增長31.9%;肉類總產2.4萬噸,禽蛋總產2.4萬噸,奶類總產0.2萬噸。水產品總產0.3萬噸,增長20%。全年造林2113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46.5%。全市農機總動力84.2851萬千瓦,增長4.5%。
工 業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5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2.2億元,比上年增長32.3%。實現出口交貨值13億元,增長61.6%。產品銷售率達97%,比上年提高0.9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16億元,增長48.4%;實現利潤6.3億元,增長83.2%;實現利稅9.1億元,增長49.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17.31%,比上年提高42.21個百分點。
建設環保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7.1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更新改造投資2.3億元,增長415.7%。房地產開發投資1.77億元,增長86.3%。資質五級以上建築企業25家,實現增加值8742萬元,增長?125.4%?;實現利稅4514萬元,增長79.4%。完成環境汙染治理項目33個,完成投資額13577.7萬元,增長?17.5%?。
交通郵電
公路通車裏程630公裏,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356.3萬人、20804萬人公裏,分別比上年增長-6%和-5.7%;公路貨物運輸量102.8萬噸、周轉量9671萬噸公裏,增長10.4%。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7728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7785萬元,增長12.7%;郵政業務總量3762萬元,增長22.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6.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8.13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26部/百人,互聯網用戶0.9萬戶。
貿易旅遊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6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城鄉商品交易市場58處,成交額10億元,同比增長5%。實現進出口總額1646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2.4%,其中出口13547萬美元,增長40.1%。新簽利用外資項目51項,增長45.7%;合同外資額16212萬美元,增長32.9%;實際利用外資5731萬美元,增長33.4%。主要旅遊景點有牟氏莊園、牙山森林公園、艾山森林公園、太虛宮、國路夼生態旅遊度假村。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實現旅遊總收入6020萬元,增長-30%?。
教科文衛
全市各類中小學校165所。中等專業學校4所,在校生0.27萬人;普通中學38所,在校生51107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3.9萬人;小學123所,在校生3.6萬人。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600人,其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560人。***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7項。專利申請量43件,比上年增長34.4%;授權專利15件。擁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表演場所2個,公***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擁有衛生機構25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9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4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482張,衛生技術人員1818人,其中醫生682人。有體育場館1處,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獲獎牌82枚,其中金牌35枚。
社會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8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04.06%;人均消費性支出為4965元,增長100.9%;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4.43平方米。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2619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03元,比上年增長13.1%;生活消費支出1936元,增長16.2%;人均居住面積25平方米。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5875人,比上年增長27.1%;其中城鎮3425人,增長35.9%;農村2450人,增長27.9%。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3個,床位320張,收養270人。社會福利企業3個,安置殘疾人員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