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富"六喜圓"
寧富"六喜圓"工藝精湛,歷史悠久,口味特別。2002年5月18日,中央電視臺"同壹首歌"欄目走進阜寧舉辦以"六喜圓"為主題的"寧富食品文化節"。早在明朝中葉,阜寧通河達海,水陸交通便捷。萬歷年間便成淮東重鎮。鹽業興旺,商貿興隆,有"出不盡的東南,賣不完的西北"之稱。南來北往的客商匯聚阜寧經商,阜寧地方廚師為適合不同地域人的口味,就制作了象征吉祥、美滿的美食"六喜圓"。選用豬腿精肉剁碎,放入雞蛋調味,將姜蔥的細末和細鹽加入其中,再放入壹定比例的澱粉作勾欠攪和,然後用湯匙做成大小適中的圓球狀,放入油鍋裏煎炸。用旺火烤皮,文火逼熟。這樣出鍋的肉圓是油炸而不覺膩,是肉味而不覺葷,清淡平和,鹹甜適度,油而不膩,淡而不薄,清鮮醇厚,口味獨特。既可以紅燒,又可以清煮,深受南來北往的客商歡迎。 因為肉圓含有圓滿吉祥的意思,地方上的老百姓逢年過節、生日添壽、金榜題名、朋友造訪、婚嫁喜慶、建屋造宅等時候都要吃肉圓。久而久之,人們稱此為"六喜圓"。清乾隆私訪江淮時品嘗過六喜圓,回宮後不覺吟出"踏遍江淮三千裏,至今猶記肉圓香"的詩句。如今,平和清淡、清新醇厚的肉圓成為淮揚菜系的主打品牌之壹。近年來,阜寧的肉圓不斷推陳出新,由傳統的豬肉圓,發展到牛肉圓、魚肉圓、芹菜圓、藕圓和獅子頭等。阜寧寧富食品公司經過包裝的"六喜圓"產品獲輕工部優質名牌產品,鹽城市優秀特色產品。
軟兜長魚
軟兜長魚是阜寧縣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壹道特色菜肴,現已成為淮揚菜系中壹道主打的傳統品牌菜。2003年鹽城建市20周年之際,由阜寧興谷大酒店選送的軟兜長魚被評為鹽城市20道最佳菜肴的第壹名。
長魚即黃鱔,其制作過程是:選用1-2兩重的野生黃鱔,用開水穿熟,隨即將燙好的長魚盛入冷水之中,再用竹刀劃成長魚肉絲。選用適量的長魚中脊肉,做成筷子寬的長魚絲,用醬油、紅曲、白糖、澱粉配兌成粘稠的佐料,另加胡椒粉、姜、蔥、蒜作輔料。將豆油在鍋中燒開,把長魚肉放入鍋中略炒幾鏟,旋即放佐料,兜炒片刻,就把炒好的長魚肉盛入盤中,用煎熟的冷麻油淋澆,再撒上壹些胡椒粉,就可食用。此菜香脆不膩,清香醇厚,鹹甜適口,口味平和,在制作上特別講究輔料搭配、火候運用,保持主菜的原汗原味,同時又體現佐料的滲透。史載清光緒十年,兩江總督左宗棠視察雲梯關淮河水患,駐淮安府,淮安知府特地從阜寧請廚師做了壹道軟兜長魚供左大人品嘗。在左宗棠的推薦下,軟兜長魚作為淮安府的貢品之壹晉京恭賀慈禧七十大壽的生日。
益林玻璃工藝
益林玻璃工藝聞名全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歷經二十多年,現已形成規模企業37家,中外合資企業4家,外資獨資企業1家。其中有5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年產3萬多種8000多萬件的玻璃工藝品,銷往歐美、日本、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蘇北地區的特色產業。 目前,益林玻璃工藝品協會為適應市場,提升產品的競爭力,與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合作成立"益林玻璃工藝研究所",先後開發了空心件、五金結合件、水晶玻璃結合件等科技含量高的玻璃工藝產品,融入地域文化,提升產品工藝質量,現已成為鹽城市指定的旅遊紀念品。
馬家蕩螃蟹
馬家蕩地處阜寧西南邊陲,是蘇北裏下河地區壹片廣闊的湖蕩濕地。蘆濤荷海,水鄉澤國,環境優良,盛產優質大閘蟹。 馬家蕩淡水資源豐富,水草豐盛,有64種植物和75種動物生存,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周邊百裏之內無任何汙染源,馬家蕩蕩區生產的螃蟹青殼白肚,煮熟以後金鉤黃爪,肉質鮮嫩,膏肥油滿,富含多種可溶性微量元素,是餐桌上的時令佳品。清代詩人孫太初吟誦的"八月桂子香飄早,維揚盡誇蕩蟹好"就是贊美的馬家蕩的螃蟹。 每年秋天,地處蕩區邊緣的馬家蕩水產品交易市場人頭攢動,來自全國各地的蟹販雲集馬家蕩,爭相購買馬家蕩大閘蟹。2002年,馬家蕩大閘蟹榮獲江蘇省無公害產品,是蘇北地區唯壹準許使用無公害標識的蟹產品。馬家蕩每年生產優質大閘蟹1000多噸,暢銷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