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工作,壹定不要太拼

工作,壹定不要太拼

工作中的每壹次全力以赴,都是不歸路上的壹程快馬,

用力越猛,便越在這條路上迷失得越遠

1.

我室友的導師在室友眼裏壹直都是壹個對待學術嚴謹,對待學生嚴格但愛護有加的人。40出頭,副教授職稱,壹畢業就進了大學,在大家心目中是壹個工作狂,對了,她信奉基督教,沒有孩子。

室友三年的研究生時光都是在她的安排下度過,因為要考博的緣故,她導師也讓室友進了自己的課題組。和導師更多地接觸讓室友更加欽佩導師的敬業精神,壹次偶然的機會,室友知道了導師和她丈夫曾有的約定——不評上教授職稱不要孩子。這在大家看來也很好接受:L老師是個工作狂人,手上帶著的項目沒有斷過,總是要做研究的人,還要給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上課,確實無力分出時間來照顧家裏。

導師和她的丈夫關系聽起來很好,丈夫曾經在她學術研究最難的時候傾盡全力支持,對待不要孩子這個問題上也表示非常能夠理解。聽室友說,每次聽到她導師提到她丈夫,都能感覺到在被導師瘋狂餵狗糧。

就是這樣壹位傾盡全力工作的老師,卻對身邊幾乎所有人都隱藏著壹個秘密——她的丈夫幾年前意外去世了。後來我們才知道,失去丈夫之後她壹度抑郁,勉強決定重新開始生活後信奉了宗教。沒有孩子是她壹生最大的遺憾。如果可以重來,去他的工作,去他的職稱,她壹定會選擇家庭、選擇去向家人表達愛與依賴。 “工作太拼”的她,本以為逼自己壹把,之後“早早到終點”的她就可以多騰出時間來陪陪自己心愛的人,可不曾想,拼著工作的日子,也是她至親所生不多的時日。明天和意外,妳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2.

我之前的上司,是壹個比我大三歲的哥們兒。 哥們兒壹畢業就回了家,“我畢業第壹個月的工資,1285!”他在壹次加班中告訴我們。

在家那邊工作了壹年後辭職去了京東,在京東工作了5年後跳槽來到了我的上家公司。 我們部門壹***也就14個人,兩個數據六個運營4個商務拓展。D小哥兒是商務拓展中最被總監看重的,號稱“第三梯隊”終點培養對象。

D哥們兒後來被提拔作為商務拓展經理,升職加薪本來是個令人羨慕的事兒,可是D卻壹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我現在基本是24小時在線。各位金主爸爸隨時找我要數據要資源位,資源位各位運營可不是隨便給的,拿不到運營要的活動力度運營不給引流,拿不到金主要的位置轉手投訴就到了VP那裏。”D無奈地說,“我這張老臉已經刷不動了。” 真不是D哥們兒矯情,總監壹有事情就@他,例會中當著壹眾數據運營商務拓展的面兒大罵D的情況我也算是親歷的兩次。經常在董事長CEO面前露臉的他經常被問到非常奇葩的問題,每天生活如縷薄冰。

“如果讓我再選壹次,我應該會選擇留在京東吧,做壹顆小小的螺絲釘留點時間給自己。當初以為做了經理就算半個財務自由了,現在想想當時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升職後算算時薪不漲反跌,現在連“女朋友自由”都沒有了,VP已經給安排上恒安的壹位對接的妹子了。”D苦笑說到。

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差距,遠比人和狗的生活差距大。圈子外永遠無法想象圈子裏的生意和生活。我們從外面看到了壹個表象,然後就想為了這個表象去“奮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魚又安知魚之苦呢?精英遍地,比妳有錢還比妳努力的人也還是有的,每每想到這些總是感到壹絲絲沮喪和迷茫。壹些人拼死拼活達到的境界,不過是另壹些人父輩的起點而已。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公平,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有些人祖祖輩輩就住在羅馬,這能比嗎? 太拼的人會更難堅持下來,勞逸結合不是沒有道理的。

工作從來都不是壹場短跑,我們要工作至少30年,千萬不要在壹開始就耗費掉自己全部的心力和能量。

工作,壹定不要太拼。多少應屆生曾滿懷信心走出校園,走向職場,在工作中被虐得遍體鱗傷。前有某公司員工22月無休後猝死,後有某公司員工患病被辭退。老是覺得,年輕拿命賺錢,老了拿錢換命。如果人沒有了幸福感,甚至連命都沒了,那真的就不值得了。

幾個小建議,助妳提高生活中的幸福感。

1.把工作之余的時間,當作壹天中的壹天

不知各位是否聽說過“心流”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心流就是在做事的時候完全沈浸進去,內心仿佛湧出壹股暖流。處在這樣狀態的人幸福指數是很高的。但是實驗人員曾經做過壹個實驗:告知處於心流狀態且正在工作的人去休息,這時候去問他們是否會選擇繼續工作(這時工作是確實使他們快樂的)他們基本都拒絕了而選擇去休息。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內心深處,我們是需要休息的,需要擺脫工作去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的。這就引導了我今天想說的,把工作外的時間,當做壹天中的壹天——去為自己做壹頓飯、去練習自己之前因為種種原因放棄的樂器、去寫點兒什麽記錄下生活……當然了,休息也是必須的。

但是我們不能只追求短暫的放松,而應該尋找從根本上能解決問題並長期有效的方法。我們的大腦決定了我們“放松”的效果,如果大腦解除了疲勞與壓力,那我們的身體將會感受到無比幸福的感覺。大腦的所有疲勞和壓力都來自過去和未來:對過去的事情心有不甘,對未來的事情充滿不安。如果我們的內心始終無法好好休息,那再怎麽度假和娛樂都毫無意義。如何讓我們的大腦放下包袱,讓身體進入到真正的放松狀態呢? 這裏介紹壹個高效休息法——冥想與正念

.只做最基本的家務,與此同時放空自己,關註當下。

.去壹些不太遠、妳沒去過的地方。即使是去過的地方,試試走平常沒有走過的路(比如每天的通勤,可以試試不同的線路)

2.把自己的沈浸在“多重身份”中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身份,妳的工作所表現出的,只是n分之壹的妳而已 我始終認為我們是壹個完整的人,是員工,也是子女(父母),更是我們自己。我們有著多重角色,在生活中壹定要有重點的合理兼顧到。我們在不同方面被不同人需要著,也在不同方面需要著不同人。

壹眼望到頭的生活,壹個單壹的身份讓人絕望。有些人的五年是五年,而有些人的五年只是相同的壹天重復了1835遍。或許沒有來世讓我們彌補今生的遺憾,那就盡量讓此生無憾吧。

3.多用點兒“巧勁”

我們想自由的方向太多了,但是眾多自由中,時間自由才是核心 財務自由大概是這個時代最熱的幾個名詞之壹了。有人說,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工作。有人說,我現在的目標就是努力賺錢,等我財務自由了我再好好享受人生。 持有以上觀點的小夥伴,我認為,與其追求財務自由,不如追求時間自由。什麽是時間上的自由?大概是說可以努力而開心地投入到有節制的工作中且收入足以養活自己和家人。

真正時間自由的人,是有對工作說不的權利的。比如現在疫情,如果自己感到恐懼和害怕,就可以暫時休息壹段時間。 壹句財務自由簡單,可是到底掙多少錢才算得上財務自由呢?這個財務自由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量,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這個財富積累的量級都不清楚,沒有目標,又如何監控自己呢? 財務自由,其實從跟本上來說,是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同時不必擔心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所以那些持有"我的理想是不工作"的小夥伴,假設真的到了財務自由的那天,以後的人生可能也會覺得無聊吧。

現在我們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沒有達到財務自由的標準,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自己認為自己的收入與自己的開支及自己的努力/才華不匹配。我們很多人是用時間來掙錢,這個過程的邊際成本是很大的,即:我這個小時的工作換來的是我這個小時的工資,除此之外忽略掉這個小時的工作帶來的自身技能的提升外再無其他。想想作家,他們壹旦創作出壹部作品,已花去的時間可以有機會在未來無限長時間內為自己帶來回報,這樣的對時間的投入才是明智的。

為了追求時間自由,我們必須格外珍惜對現在時間的把握。用現在的時間去做壹些可以為我們帶來持久收入的事情,這樣壹來,未來才可以在做著自己喜歡事情的同時,消費著已經過去的時間所創造出的金錢以保證我們高質量的物質生活。

正常的大學畢業是22歲。從22歲到35歲,13年。13年,我們應該有能力掌握經營自己的人生的能力:此時的我們,雖然精力正在衰退,但因為前期的努力和積累,所以可以從容對待生活的種種。 可是社會上有很多令35歲人憂慮的言論,不可否認,確實是現實。在我看來,35歲前還未實現時間自由,多半是因為前期不夠“自律”。

.不夠自律,所以沒有堅持做副業

我很喜歡的壹個美食博主,視頻內容就是做家常菜,每天壹個。剪輯很簡單,話術也很樸實。但就是因為每天都更,積累了百萬粉絲。相信他已經實現了時間自由。

.不夠自律,所以沒有堅持鍛煉和健康飲食

鍛煉和健康飲食都是對自己身體的管理。好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很多年輕人不敢看體檢報告單,只有在身體出現問題時才後悔吃外賣和熬夜。壹個垮掉的身體就是巨大的吸錢無底洞。

.不夠自律,所以沒有堅持理財 為什麽投資

買房子的人在前幾年都可以投資回報翻倍?因為房產的買賣比較繁瑣,很多人是麻煩厭惡的;因為房產在貶值時,大家想著反正房子還能住,不賣就不賣了吧。說到底,是因為拿的時間夠長。 基金定投已經被證明是穩賺不賠的,可還是有很多人小心臟在回撤時受不了,明明低價該更多買入,自己卻做了相反的操作。

堅持理財,或許是最不費力的副業。

工作中的每壹次全力以赴,都是不歸路上的壹程快馬, 用力越猛,便越在這條路上迷失得越遠 。

工作,壹定不要太拼

經常停下來想壹想,這樣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

如果人沒有了幸福感,那和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有什麽不同?

在路上,在總結,復盤自己的每壹天

every day counts

去體驗,去犯錯,去擁抱不同身份的自己

you deser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