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菜肴的配色原則

菜肴的配色原則

關鍵詞:美食、配色、享受

美食能夠激起人們美好情感,增進人們的食欲。配色是廚師美化菜肴的重要手段,配色是廚師利用原材、調料、烹調方法對菜肴進行美化,從而給食者以藝術的享受。

菜肴的色香味形是體現菜質的主要因素。菜肴的色與形,首先進入就餐者的感觀,美麗鮮艷的色彩,能夠激起人們的美好情感,增進人們的食欲。我國的烹調技術,十分講究菜肴色彩的調配。壹桌酒席菜肴,廚師們巧妙的選用各種原料的本色,運用烹飪中的起色和運用調料、植物著色劑進行配色,使壹桌酒席的菜肴紅綠相間,黃白相映,組成壹幅幅絢麗多彩的圖畫。

菜肴的色彩種類,按色的來源可分為原色菜的配色菜;按色的多寡可分為單色菜、雙色菜、多色菜、;按色相可分為紅色菜、白色菜、綠色菜、醬色菜、黃色菜等。

在切配烹調中,菜肴配色的方法壹般有:

1.利用原材料的天然色彩配色。烹飪所用的原料,其自然色彩豐富多彩。運用原料的天然色彩配色,是廚師最廣泛使用的配色方法,如廚師經常運用肥膘肉、熟蛋白、珍珠菜、白扁豆、鮮口蘑、鮮筍、大西米、通心面、花菜,川竹筍、豆芽、白菜、白蘿蔔、白木耳、白菊花等原料的白色,運用腌制的精瘦肉、火腿、香腸、蕃茄、紅辣椒、胡蘿蔔、紅菜頭等原料的紅色,運用菠菜、白菜葉、韭菜、蒜苗、青蔥、青椒、萵筍、豆苗、金花菜、黃瓜、芹菜、香菜、青豆、鮮河葉的綠色,運用韭黃、鮮黃花菜、熟蛋黃、黃色的胡蘿蔔、榆耳、冬筍、姜、黃菊花的黃色,運用紫菜、紫菜苔的紫色,運用發菜、冬菇、黑木耳、海參、黑豆、黑芝麻的黑色等配制菜肴,不僅使菜肴的色澤絢麗多彩,而且保留和豐富了菜肴的營養成分。

2.利用調料的顏色加色。各種調料都有壹定的顏色,烹調中恰當的運用這些顏色,是廚師配色的方法之壹。如用紅腐乳汁、紅油、辣醬、醬油可烹制出紅色的菜,用糖可烹制出金黃色的菜,用甜醬可烹制出醬黃色的菜,等等。

3.運用烹調起色。蔬菜、肉類在加熱過程中色彩多數會發生變化。職炸魚炸肉,初炸是黃色,再炸就會變成焦黃色,久炸就會變成黑棕色。又如“炒豬肝”,初下鍋時是暗紅色,後是灰色,久炒就會變為鐵黑色,氽炒新鮮蔬菜時,火大,氽炒時間短,起鍋快的,就能保持菜的鮮艷原色;火小,起鍋慢的,就會變成其它色。

菜肴的配色如同彩色繪畫,根據色彩學的原理,壹般要遵循四條原則:

(1)、色彩既要鮮明,又要諧調。烹調中常用對比色即行話“岔色”方法配色,其成色壹般都比較鮮明行動。烹調中常用的口訣“青不配青、紅不配紅”就是這種配色原則的形象概括。所謂色彩諧調,就是行話說的“順色”,即是用色環上相鄰近的顏色,如紅與黃、黃與綠、綠與青、青與藍、黃與白等相匹配,其成色比較雅致和諧,如雙色蛋餃,為黃、白兩色,四周配以綠色的波菜和嫣紅菜,四色相襯,十分雅致。

(2)、突出主題,選好主色。主色在美學上稱之為“基調”。不論繪畫或攝影,都要求配色有“基調”。烹調配色也是如此。下壹個菜肴的顏色,壹般是以主料色為“基調”,附色的選用要以突出主料色的原則而定。附色只起襯托、點綴作用。如“芙蓉雞片”是以雞肉的白色為基調,再配壹些綠色的波菜,就可以把雞片的白色燒烘托陪襯得為突出,再如“炒蝦仁”,如單炒則白中透紅,若配以青豆同炒,顏色就是白綠相間,顯得十分和諧鮮明。

(3)、註意使用暖色。自然界的顏色根據人的生理感覺,可分為暖色、冷色和中性色三種。紅、黃以及傾向於紅、黃的顏色,可稱為暖色。青、藍和傾向於青、藍的顏色,稱為冷色。綠與紫色居中,稱為中性色。暖色可以使人興奮,刺激食欲,還可以在酒席宴會上增加歡樂的氣氛,因此在烹調中多使用暖色,以肉類和糧食類為原料烹制的菜肴,用醬油、辣椒、豆瓣等紅色作料烹制的菜,多為紅、黃或傾向於紅、黃的菜肴。在青、綠色的蔬菜中,也常點綴壹些紅色,形成“萬綠叢中壹點紅”的畫面,也能起到誘人食欲的作用。

(4)、單色菜肴要註意“跳色”,就是要讓壹種單色菜顯現出來的意思。有壹些單色菜肴,如珍珠丸子、溜魚丁、其菜色都是白色,如用白色瓷盤盛裝,就會給人以單調之感。如配以青瓷盤,就能顯出菜肴晶瑩純白的色彩,給人以青新爽快的感覺。再如蟠龍卷切,主料是黃色,如簡單盛裝在白瓷盤中,其色就不鮮明,若在卷切四周鑲以喇叭型青蔥,就能使卷切的黃色鮮明突出了。

菜肴要求色彩協調,美觀大方,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在壹般情況下,要以主料為主,不能喧賓奪主,輔料要適應主料、突出主料、襯托主料,把菜肴的顏色配得既協調又大方。

菜肴配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就餐者的心理感受。成功的菜肴,是色、香、味、形俱佳的作品。因此,壹個飯店要制造出高質量的菜肴,必須註重菜肴的配色,而且這也是美色的壹個很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