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四大節之壹,也是二十四節氣之壹。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氣的傳統美食及養生妙招,希望對妳們有幫助。
清明節傳統美食
1、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壹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采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凈,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幹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壹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面團裏,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2、青團子
清明時節,江南壹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壹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幹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壹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3、芥菜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而且在這段時間裏,在閩東許多城鄉中還可以吃到壹種富有閩東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櫻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漿裏,烙熟為時令小吃,這種小吃頗富鄉野風味。
4、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壹。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肴,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
5、吃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壹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爾族、東鄉">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6、烏稔飯
另外,關於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畬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畬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畬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壹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清明時節的養生妙招
氣虛型
體質特點:面色蒼白,肌肉松軟不實,常自出汗,且動時尤甚,氣短懶言,易疲乏。學生和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容易氣虛。
推薦運動:可多參與太極拳等以練氣為主的運動。
飲食註意:健脾祛濕,培補元氣之品,如黨參、黃芪、白術、陳皮和甘草等。
藥膳選擇:黨參黃芪粥(黨參10克,黃芪15克,大米100克。將黨參、黃芪洗凈後放入適量的水中浸泡30分鐘,再用文火煮沸40分鐘,去除中藥後,放入大米煮成粥即可)和蟲草黃芪煲烏雞(烏骨雞半只,蟲草3~5克,黃芪30克。將烏骨雞去毛和內臟,入沸水鍋中焯去血水,然後與蟲草、黃芪、姜片壹起放入砂鍋**煲,待雞肉熟爛時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
血虛型
體質特點:面色蒼白、無光澤或萎黃,唇色、指甲顏色淡白,脈細無力,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健忘等。
推薦運動:慢跑、散步、打羽毛球、太極拳等,註意保暖,最好能有微汗出。
飲食註意:可適當進補魚膠、雪蛤、玫瑰花、阿膠、大棗、當歸、枸杞、熟地和何首烏等。
藥膳選擇:魚膠紅棗粥(魚膠15克,紅棗10粒,冰糖適量。先將魚膠用清水浸泡發大,使其變軟,之後洗凈,切成細絲,與紅棗、冰糖壹起放入燉盅中隔水燉2個小時即可),對氣血不足、神疲體倦、肌膚不澤、面有皺紋者尤佳。
陰虛型
體質特點:體型偏瘦,皮膚偏幹,易生皺紋,長黑眼圈,性格較急躁,容易咽幹、口渴、眼目幹燥,失眠多夢,兩顴發紅,幹咳,少痰等。多見於喜吃燒烤、煎炸或嗜好煙酒的人群。
推薦運動:多外出踏青,並可通過下棋、釣魚等調節情緒。
飲食註意:陰虛,易生內熱,推薦食用西洋參、石斛、麥冬、百合和菊花等滋陰潤燥。
藥膳選擇:西洋參石斛燉老鴨(西洋參10克,石斛6克。先將老鴨洗凈,控幹水分,連同西洋參、石斛壹起放進煲內,加水約500毫升,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燉1個小時即可)。
陽虛型
體質特點:膚白體胖,肌肉松軟,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或冷痛,易脫發,筋骨萎軟不健等。長期偏食寒涼的食物也會形成陽虛體質。
推薦運動:可進行慢跑、球類動態運動等,以避免外邪侵襲。
飲食註意:調理陽虛的人需要溫補,還需要兼顧脾胃,增強抵抗力,可食用人參、冬蟲夏草、核桃仁、鹿茸、芡實、山藥、杜仲和薏苡仁等。
藥膳選擇:山藥薏米芡實粥(山藥、薏苡仁、芡實各10克,粳米100克。將淮山藥、芡實用水稍浸壹下,去雜質洗凈。將粳米、山藥、薏苡仁和芡實放入鍋中,同煮成粥,具有健脾滲濕和滋補肺腎的功效)。
肝郁型
體質特點:皮膚偏黃色,面圓頭大,手足較小,但肩背豐厚。腹部較大,大腿到跳脛部都生得壯實,全身肌肉豐滿勻稱。
推薦運動:慢跑、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以不疲倦為度,不宜出汗過多。
飲食註意:宜進薏苡仁、蘿蔔、山藥等健脾食物以及柑橘、佛手、蘿蔔等理氣食物,少食甜食、糖類,忌辛熱、酒及油膩之品。
藥膳選擇:甘松粥(甘松5克,粳米100克。將甘松水煎,煎成後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熬粥,待粥熟時加入甘松汁稍煮即可)。
清明時節預防疾病
壹、註意保暖防風邪
清明時節因為天氣驟變的原因,導致了風邪增多,因此人應當註意防風保暖,防止風邪入侵人體導致身體健康遭受損害。在外出祭祖或是踏青時好能夠隨身準備壹件外套,讓外邪無法入侵身體。
此外,對於孕婦、老人、孩童等身體較為脆弱的人來說,在防範風邪的同時,好能夠多多的休息,這樣便可以保護好身體的健康。
二、保護肝臟防肝病
肝臟疾病很容易在清明時節出現於身體上,因為此時風較為幹燥容易使人肝火變的旺盛,如果沒有及時的清火,很容易就會誘發肝臟疾病,因此在清明時節,應當重視起肝臟的健康,預防肝臟疾病。
多食用平肝補腎潤肺的食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食用壹些新鮮的水果能夠有效保護肝臟的健康。
三、預防過敏
春季空氣中的過敏源較多,並且清明前後是很多花開的時間,因此在外出踏青時,就壹定要重視護膚的問題,有著花粉過敏的朋友,好不要到百花齊放的地方踏青,在野外好避免過高的草叢。
因為清明前後正是蟲類活躍的時期,此時進入草叢很容易被蟲子咬到,從而誘發過敏現象,所以在生活中對於這壹點壹定要重視才可以。
四、不食不明野菜預防胃病
春季是很多野菜上市的季節,但是在清明外出踏青時,即便是看到了野菜也不可隨意采摘食用哦,防止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的壹些腸胃疾病。要知道,雖然很多野菜看似沒有害處,但在誤食後,很容易成為健康殺手。
五、祭祖註意心臟健康
清明節是壹個祭祖的時節,但在祭祖時壹定要註意不可傷心過度,防止心臟健康遭受損害,尤其是本就患有心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更是需要註意這壹點。因為劇烈的情緒波動很容易將這些疾病引發出來,從而導致心臟健康被毀滅。
六、防春瘟
春季是壹個生命復蘇的季節,同時也是壹個危險的季節,為何說它危險呢?因為春季雖然萬物復蘇,但是空氣中總是會包含著大量的病毒、細菌,如果沒有重視起這些病毒和細菌,很容易就會被之感染從而誘發疾病。
如流感、流腦、百日咳等病癥,都是在清明前後容易出現的,所以在生活中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漱,做好防春瘟的工作對於保護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七、預防流行性腮腺炎
在清明前後還有壹種疾病很容易出現,它就是流行性腮腺炎,並且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極強,甚至通過唾液飛沫都可以傳播,因此想要預防這種疾病在外出遊玩時,好將口罩戴上,就餐時好選擇幹凈衛生的餐廳,並且使用公筷,這樣可以有效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出現。
八、預防眼部疾病
眼部疾病同樣容易在清明前後出現,如紅眼病、沙眼因此在清明時節想要保護健康,對於這些眼部疾病就應當預防,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盡量不要使用手去揉眼睛或者和他人***用壹套洗簌用品,常洗手、洗臉可以幫助我們有效預防眼部疾病的出現。
九、預防呼吸道疾病
空氣中的細菌增多,變得更加活躍,此時就應當保持室內有著良好的空氣,適當的開窗通風,可以有效預防呼吸道疾病。並且將房間中的廢氣排出,可以幫助人們保護肺的健康,壹石二鳥的事情,我們為何要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