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裏的洪七公,因為嘴饞,耽誤了壹件要事,壹發狠把右手食指給砍了下來。不過,嘴饞的毛病似乎也沒有改掉,連皇宮裏的禦菜也敢偷。
歷史上還真有壹位仁兄,因為食指大動,嘴饞了壹下,而砍了……壹位君王的頭。他叫公子宋,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執政大臣。他比洪七公更厲害的是,他的食指有超凡功能,不用看到、聞到美食,只要預感到美食就會動起來。
鄭國是春秋時期的壹個諸侯國,和周天子是親戚關系,也是最早不服從周天子的諸侯。鄭國雖然地盤不大,但很有誌氣。鄭莊公是春秋小霸,是五大霸主崛起之前,數得上的壹號人物。
鄭國有十萬兵力,號稱千乘之國,曾經打敗過晉、楚聯軍。但鄭莊公的子孫都不爭氣,壹代不如壹代,國勢越來越弱,不得不讓出了霸主之位。到了戰國初期,鄭國被韓國所滅,立國432年,國都是現代的新鄭。
由於鄭國的稱霸歷史和心態,使其與周邊各國關系都不怎麽好。為了自保,鄭國交好楚國,將其引為強援,防止幾大霸主來占他便宜。公元前605年,鄭靈公登基。為了表示祝賀,楚國送來壹支黿,和甲魚差不多,而且是體型最大的壹種。
據稱,最大的黿體重可達100公斤,身長1米以上。既然是楚王的禮物,想來個頭絕對不會小了。現在這種黿已經是珍稀動物,極少能見到了。鄭國處於現在河南省的中部,大概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大的黿。
鄭靈公決定用大鼎煮甲魚湯吃,並召集群臣壹起分享。怪不得商周的銅鼎都那麽大個,只要往地上壹放,架起柴禾直接就可以煮食物,比鐵鍋方便多了。
兩位執政大臣公子宋和公子歸生,正好來找鄭靈公。半路上,公子宋突然食指壹動,他樂了,說每次食指動,便即將有美食入口。公子歸生不信,跟他打起賭來。
等到了宮殿中,果然看到壹鼎的甲魚湯,聞著撲鼻的香味,公子宋大為高興,對公子歸生說,自己的食指沒錯吧。鄭靈公聽到了他們的賭約,便讓手下先分給其他大臣。等到最後輪到他們倆時,只剩下了壹碗湯。
鄭靈公把最後壹碗湯遞給公子歸生,等他喝完,然後對公子宋說,妳的食指不靈啊,這不沒喝到美味的甲魚湯啊。公子宋也不是省油的燈,伸出食指,在鄭靈公的甲魚湯裏,攪拌了幾下,再放在嘴裏吸幹凈,回答說,我的食指還是很靈的。說完,公子宋轉身離去。
鄭靈公驚呆了,還能這麽玩啊。論輩份,公子宋是鄭靈公的叔叔,但鄭靈公是君王,公子宋這也太無禮了。鄭靈公十分生氣,起了殺心。公子歸生領著大臣們好不容易才勸說鄭靈公不要生氣。
沒想到,公子宋比他更生氣,公子歸生找他去向鄭靈公道歉,公子宋不但不肯,還對公子歸生說,鄭靈公戲弄自己,不把我們放在眼裏,我們要殺掉鄭靈公,不然早晚遭殃。
公子宋和公子歸生想立公子去棄為新的鄭王,但去棄堅決不肯,他認為自己德行不足,應該按長幼次序即位。於是,公子堅繼承了君王之位。
接下來的事更奇怪,按說公子宋是主謀,反而被釋放,公子歸生卻被滅了族。理由是,他身為執政,受人鼓動,明知弒君而協從。他的官職更大,責任也就越重。就這樣,公子歸生全家糊裏糊塗倒了黴。
從此以後,中國語文裏多了兩個詞,壹個是食指大動,另壹個是染指於鼎。前壹個好理解,後壹個用來形容占有了不該擁有的利益。也有文獻稱,王八湯是盛在小鼎裏面端出來的,所以才有了染指於鼎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