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蝗災無數人餓死,人們為什麽不敢拿蝗蟲充饑?
其實並沒有什麽迷信,也不是因為沒有油去炸蝗蟲,人惡狠了什麽都吃。我小時候,70年前,就見過天津市有油炸螞蚱,很香。
真正的原因是大群蝗蟲到來時,弊天遮日,黒鴉鴉壹片,幾十分鐘,所過之處,寸綠不留,連最愛吃蝗蟲的雞都嚇得滿地亂飛,當遇到大河時,蝗蟲自動滾成大鐵鍋大的團,利用浮力過河,滿河都是青色的蝗蟲。
過境的速度極快,壹日之間,赤地千裏,事後沒有幾只蝗蟲了。
那時都是小家小戶,沒有預警,突然而來,壹轟而去,莊稼就都沒有了。人們還在驚嚇中,來不及反映,蝗災已經形成,蝗蟲也無影無蹤。
人們逮不住蝗蟲,是不能以蝗蟲為食物的主要原因。
解放後,隨著 科技 的發展,開始有了壹些滅蝗的方法,如挖溝掩埋,火燒。現在更是用無人機預警,從幼蟲開始就送大批雞鴨去吃,在真有蝗災時可以用飛機噴灑殺蟲劑,所以建國後,沒有見過大規模的蝗災。
“蝗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螞蚱”,這種飛蟲喜歡群居和幹旱天氣。
蝗蟲喜歡在幹涸的泥巴地裏產卵,並且蝗蟲的繁衍能力很強。這樣壹來,每遇幹旱必發生蝗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十旱九蝗”。
由於古代發生旱災的情況較多,加上蝗蟲的天敵少和沒有有效的噴施農藥,古代鬧蝗災的時候很多。
蝗蟲成群結隊的飛來,鋪天蓋地啃噬百姓的莊稼,蝗蟲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因此造成了大量的饑民。
老百姓沒得吃,只好啃樹皮吃觀音土,甚至易子而食。
於是有人提出了疑問,古代蝗蟲那麽多,為什麽人們不油炸蝗蟲吃呢?還別說,吃油炸蝗蟲確實是很好的辦法。經過科學研究,油炸蝗蟲的蛋白質含量,高達55.8%,其營養成分超過了其他肉類,絕對是壹道 美食 。
現在許多飯店或者大排檔都有這道菜,既然有諸多的好處,古代老百姓為什麽就不吃蝗蟲呢?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是人們的觀念和思想問題,老百姓真正吃蝗蟲也不過是在近些年。
從前人們從心裏壓根就沒想到過要吃蝗蟲,這就好比大多數人不敢吃蛇壹樣,源於壹種內心的恐懼和認知。
古人不吃蝗蟲另壹個原因就是,蝗蟲遷徙的很快,不是始終在壹個地方停留,遇到災年,即便蝗蟲能吃也吃不了幾天。
要說最早吃蝗蟲的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有壹年鬧蝗災,李世民在他宮中後花園做了壹次政治秀,他當著文武百官生吃了壹只蝗蟲。他說蝗蟲吃百姓的糧食,我吃蝗蟲,這叫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當時嚇壞了文武大臣,壹起跪下來說:“陛下,千萬不要吃蝗蟲,對身體不好。”
從官方的認知來看,吃蝗蟲有害無益,老百姓自然也就不敢吃了。
另外古代鬧蝗災,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認為這是上天派來的“神蟲”懲罰人間,是人類做的不夠好,是上天示警,老百姓怎敢吃“神蟲”。
當然這是壹種愚昧的認識。
由於沒有吃蝗蟲的先例,沒有敢做第1個吃“螃蟹的人”,這就好比最初西紅柿傳到我國時,多數人認為西紅柿不能吃。現在西紅柿不是成了大眾菜了嗎?
吃油炸蝗蟲也不過是近些年的事,首開先例的是南方人。
即便到現在,我覺得仍有壹部分人對吃油炸螞蚱有心理障礙。
古人不吃蝗蟲,另壹個原因就是過去沒有那麽多油來炸蝗蟲,也就是說沒有現在這麽多的烹飪技術,總不能讓人們生吃螞蚱吧?
每逢饑荒年代,吃觀音土啃樹皮是壹種慣性認知,也就是說這樣做沒有任何違和感,反而吃螞蚱倒成了另類。
有些事情是隨著 社會 發展而發展的,不能壹蹴而就,更不能以現代的觀點看古人,也許在未來,人們能吃的東西會越來越多。
文/秉燭讀春秋
古代蝗災發生時,確實是因為饑餓餓死很多人,但原因卻根本不是因為不吃蝗蟲:
第壹,蝗蟲的恐怖,就是絕收。蝗蟲發生災變時,正好是青苗的時候,蝗蟲群飛過,所有妳能看到的綠葉,不管是莊稼,草葉和樹葉,全部吃得壹幹二凈。
這壹季,肯定絕收了,就別想了。只能等下壹季,這壹下子,春夏不擔心,但秋冬六個月就沒糧了。怎麽辦?
第二,發生了蝗災,地方組織人們滅蝗。可是,耐不住蝗蟲太多了,而且,會飛。其實,滅蝗蟲在古代,效果真的壹般,被打殺的蝗蟲,都被人們吃了。
可是,蝗蟲壹是沒辦法長期保存;二是打下來的蝗蟲,人家是飛行過境的,打下來的,根本不夠吃幾天的。
想吃,沒有了,怎麽辦?
妳想想壹下,蝗蟲飛的十幾到上百米高,壹天飛壹兩百公裏呢。過境吃妳家糧草時,妳能打多少?夠幾天吃的。
第三,蝗蟲過境後,開始重新種,只能種壹些快長但收獲少的農作物了。壹般人家的存糧,蝗災是春天發生的,最多吃到秋天,秋天收獲,正好接上。可是,被蝗蟲吃了,這壹秋收獲,可能十不存二三了。
等堅持過了秋天和冬天,壹到春天,就餓殍滿地了,剛開春,連葉子都沒有,不吃樹皮,吃什麽?
蝗蟲過後的來年春天,於是,大量人員逃荒,或者凍餓而死,根本等不到春暖花開了。
吃呀!怎麽不敢吃,餓急眼了,什麽不吃!
只是哪有那麽多的蝗蟲可以吃壹年四季?
更何況蝗蟲也算是吃“肉食”,只要能充饑,再多的蝗蟲也不夠吃!
不過,蝗蟲是季節性的害蟲,來去匆匆,吃蝗蟲也不能讓老百姓免於餓死啊!
在蝗災年代,古人只要餓不死,什麽都吃的。只是飲食和現代不壹樣,沒有那麽大的油水,更不會油炸蝗蟲,頂多是用狗尾巴草串串,放在火堆裏燒燒熟就可以吃了。
蝗蟲有稱螞蚱,和我壹樣農村長大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長的不算醜的害蟲。
小時候常聽奶奶講以前1958——60u年之間鬧饑荒的事情,特別是小孩子因餓致死的很多,奶奶帶著年幼的伯伯們挖野草樹根充饑,壹鍋清水裏面就放點樹根或者野草,就是壹餐,很苦很苦的日子。
有常識的都知道,蝗災時候,成群結隊的蝗蟲很快就會吃光莊稼,然後再遷徙到下個地方,時間很快。
古人雖然知道蝗災過後莊稼會減產,或者顆粒無收。但是要在那麽短時間內,抓到多少蝗蟲才能保證以後不餓死,顯然做不到,但也沒有制止的辦法,只能看著蝗蟲糟蹋莊稼。
在古代,人們沒有儲存食物的條件,總不能在蝗災時候拼命的逮螞蚱吃,這壹頓吃飽了,下頓怎麽辦呢?
並且蝗蟲具有很強的移動性,邊吃邊遷移,想捕捉到足夠的蝗蟲維持溫飽不太現實。即使吃蝗蟲能解決壹時的饑餓,那接下來壹年沒有糧食怎麽過?
況且古人耕種方式比較落後,耕地糧食普遍不高產,但蝗蟲光臨過的地方呢又莊稼又沒了?為了消滅蝗蟲古人也是用了很多方法,其中人吃蝗蟲也是方法之壹,在《舊唐書》之中記載,在貞元元年夏天四月,關中蝗災肆虐,難民們將蝗蟲捉來蒸;興元元年秋天,關輔大旱,莊稼被吃光了,百姓也捉過來蒸著吃,燒著吃,以達到節省口糧的目的。
中國古代屬於自給自足的農業 社會 ,而農業的發展受制於天時,就古代而言,古人最害怕遇到上三災,所謂上三災,即旱災、水災和蝗災,壹旦發生三災之壹,勢必對農業生產帶來巨大沖擊。這裏就以蝗災為例。
單個的蝗蟲並沒有任何威脅,哪怕壹個小孩子都可以輕易拍死,但若是成群的蝗蟲,聚集起來便是壹場災難,所謂蝗蟲過境,寸草不生,成群的蝗蟲能吞噬掉壹切可以食用的植物,而農作物自然也難逃此劫。
壹旦農作物遭到破壞,可能顆粒無收,這會讓農民失去賴以果腹的食物來源,進而會造成大範圍的饑荒。蝗蟲是可以吃的,比如雲南十八怪,有壹怪便是“螞蚱當下酒菜”,這裏的螞蚱就是我們常說的蝗蟲。
那麽,古代發生蝗災時,無數人餓死,為什麽人們不吃蝗蟲,反而啃樹皮充饑呢?
第壹,潛意識作祟。在古人看來,蝗蟲是上天派下來懲罰君主的神蟲,是不能吃的,而且蝗災發生時,蝗蟲都是成群結隊出現,鋪天蓋地都是蝗蟲,這時候人們都不敢上去抓蝗蟲。即便有膽子大的,也往往因為捕捉工具簡陋而抓不了多少,反而壹不小心就讓成群的蝗蟲啃的血肉模糊。由此,古人在潛意識裏就認為蝗蟲是不能吃的。
第二,不知道吃法。現在蝗蟲最常見的吃法是用油炸,然後再撒上香油、花椒等,就是壹道很美味的菜肴了,但對古人而言,特別是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油是壹種奢侈品,壹年到頭也吃不了幾回,更不可能將如此珍貴的東西“浪費”在蝗蟲身上了。而如果不用油和香油、花椒等調料,這樣做成的蝗蟲 美食 將難以下口,甚至根本不能吃。
第三,蝗蟲不能當主食。現在吃蟲子的人也不少,但基本沒有人將蝗蟲當主食的,而在古代,即便人們有了先進的捕蝗神器,掌握了許多有關蝗蟲的烹飪方法,然而,以蝗蟲為食物,最多只能吃上幾天。而古代蝗災發生的時間主要在夏秋季節,這時候蝗蟲破壞農作物,從農作物遭破壞到次年春天,少說也有幾個月,古人不可能在這幾個月裏天天抓到蝗蟲,更不可能天天吃蝗蟲。
要知道,蝗蟲最多在壹個地方待上幾天就去禍害下壹個地方了,所以人們抓的蝗蟲,只能解決短時間內的溫飽。隨著時間推移,蝗蟲走了,食物都吃完了,農作物也沒了,這時候就只能啃樹皮了,當樹皮都啃完了,饑荒就發生了,接著就是 社會 動蕩,蝗災對古代的破壞性之大,由此可見壹斑。
總之,不是古人不想吃蝗蟲,而是抓不到蝗蟲,抓到了也不知道怎麽吃,更不可能天天吃,這時候許多人為了活下去,就只能啃樹皮、吃觀音土了,甚至還有無數人餓死。
蝗蟲造成的災害, 歷史 上多有記錄。在古代,蝗災後果之嚴重,成因之困惑,來去之迅速,治理之無效 ,讓人民談蝗色變。本是自然現象,因人們的無能為力 ,往往就附加上非自然因素,充滿迷信色彩 ,認為是蝗神對人類的懲罰,唯有誠惶誠恐祈禱,不敢冒犯,更別提去食用了! 壹蝗災後果嚴重水災時,地勢高壹點的地方勉強還有收成;
旱災時,地勢窪壹點的地方基本能有收成。
蝗災時就不壹樣了,無論高崗下窪,所有莊稼,包括樹葉,所到之處,壹掃而光。所以,蝗災之後,人們連樹葉也沒得吃,只有吃樹皮了,後果嚴重如此。
二成因令人困惑以前科學不發達,人們對蝗災的成因知之甚少,不知道蝗蟲的卵孵化的條件,需要在濕度小於50%的幹旱環境中。所以面對幾年甚至幾十年壹遇的蝗災,人們無法理解為什麽會壹下子生出那麽多的蝗蟲,而且是和旱災重疊在壹起,好像是神靈對蒼生的懲罰,自然而然地就附會到神力之上,畏懼之心油然而生。比如今年非洲地區的蝗災,最嚴重時,在非洲東部形成壹個長60余公裏,寬30余公裏的蝗蟲帶,當地農村仍有人認為是神力所致。
三來去之迅速單個蝗蟲食量有限,數以億計的蝗蟲同時出現,所吃食物就是壹個驚人的天文數字了 ,壹個地方的莊稼和草甚至樹葉是有限的,所以蝗蟲大部隊就需要不停地轉場 ,不然就會餓斃。因此,蝗蟲大部隊來去匆匆。
聽老家裏壹個老人講,有壹年發生蝗災,從西邊的天邊好像飄來了壹片烏雲,人們紛紛準備防雨用具。來到跟前 ,人們才知道是發生了蝗災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蝗蟲把壹切能吃的莊稼和樹葉全部吃掉,欲哭無淚,沒辦法!
四治理之無效以前沒有科學手段滅蝗,僅僅靠人力,不異於杯水車薪 ,治理很難見成效,就更加助長了有神論的說法 。既然是神力,人類肯定不是對手 ,哪還敢去吃蝗蟲,蝗蟲啊蝗蟲,只要妳不吃我,我也不吃妳!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掌握了滅蝗的技術,所以 ,只有在壹些不發達的地區,蝗災還會不時出現,但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蝗災基本上很難形成氣候 ,蝗災大勢已去!古時候人們饑餓的時候連樹皮都吃,不應該是因為挑食而不吃蝗蟲的。而是蝗蟲的速度太快,不會在壹個地方做長期停留,人們工具有限,在短期內抓不到多少的,即便抓到了壹些也很難長期保存。
其實蝗蟲的味道還不錯的,以前 旅遊 的時候忘記在哪個城市了,在壹個景區就有賣油炸蝗蟲的,當時沒敢嘗試。
後來記得好像是我姐給了我壹些,也是朋友送的,已經油炸好了的。當時本來心裏很抵觸,沒打算吃的,不過聽我姐說壹斤蝗蟲,能賣五六十的,壹想竟然比牛肉還貴壹倍,好吃不好吃也得吃啊。
結果壹吃味道還真挺好吃,嚼起來有點像,吃肉的感覺。有壹點點蟬蛹的味道,細細壹品還能吃出點鵝肝醬的味道,雖然我沒吃過鵝肝醬。
不過聽人說,新鮮的蝗蟲油炸的更香,我吃過的是已經冷凍過的了,有點皮了,壹點不脆。從網上看也說蝗蟲之類的營養價值挺高的,味道也可以,所以古時候不是不吃蝗蟲,而是等他們真正到了災年挨餓的時候已經抓不到蝗蟲了。
我們如今看 歷史 ,見古代如果發生蝗蟲災害的話,伴隨著的往往是民不聊生、饑不擇食,更有甚者出現易子而食的殘酷行為。當蝗災來臨時,地面上所有的綠、所有能吃的,都被蝗蟲吃掉了,而那個時候,已是顆粒無收的農民,為了果腹充饑,不得不把那蝗蟲吃剩下的草根、樹皮拿來啃吃了。
每當我們想到這樣壹幅畫面,除了感到不寒而栗外,還有就是心裏有壹些疑問、有壹些問題讓我們想不通。那就是:蝗蟲乃營養豐富的蟲類,既然它吃了農民的莊稼使農民沒有吃的,那為什麽農民不把蝗蟲捉住吃蝗蟲來填飽肚子呢?
反正這玩意兒又沒毒,吃不死人的。這玩意兒非但沒毒吃不死人,其營養價值以及口感,真的不錯呢。觀魚兒文靜在農村老家時,曾吃到爺爺捉來油炸下酒的蝗蟲美味。哇哦,那滋味,那口感,老棒了,簡直令人回味無窮啊!
想著把蝗蟲洗凈,放進油鍋裏滾壹圈,使其表面炸地金黃,內裏炸地酥脆軟嫩,再準備壹些佐料,佐料裏加入花椒和孜然粉,然後使用筷子夾壹只已炸好的蝗蟲蘸壹蘸佐料,其後慢慢放進嘴裏,只是單單想壹下這樣的畫面,就感覺肚子已經餓了,想吃。
另外建議吃的時候請細嚼慢咽,這樣有助於仔細品嘗蝗蟲的個中滋味,不要像豬八戒吃人參果壹般,壹口就吞了。
咳咳,不能多想了,咱們言歸正傳。
古代農民為何不敢以蝗蟲充饑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壹、 無論我們中國的古代,還是非中國的古代,那個時期的人類,對於自然災害的認識都不夠充分,總是把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歸類於神秘學。
比如說蝗災出現了,人們普遍會認為是由於統治階級(我們中國古代壹般認為是皇帝)犯了重大錯誤,惹怒了上天,於是統治階級統治下的地區和人民,遭受到上天降下的懲罰。在這樣得認識下,人們又怎麽敢以蝗蟲來充饑呢?
第二、 蝗蟲災害來臨時,它們往往是鋪天蓋地,裏裏外外裹成壹大團,猶如壹朵黃色的雲壹般,從天上急飛而來,並把它們眼前看到的所有壹切能夠吃的都吃了壹個遍。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又怎麽敢去捉蝗蟲來吃呢?他們能夠躲在自家屋子裏或者地下,能夠不被蝗蟲吃了,這已經算是非常幸運了。
古代不像我們今天壹樣,我們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滅殺蝗蟲,比如說火噴、藥噴、網捕、鴨吃、人吃等,他們是除了等災害過後國家的救濟,已別無他法。所以,我們通讀 歷史 後,更應該感恩我們生活的時代。如果讓我們去到古代的世界生存,大概活不過第壹集的前15分鐘吧。 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油炸蝗蟲還是壹道非常不錯的美味,甚至還有人專門在飼養蝗蟲,為的就是能夠吃到這樣壹種美味。那麽現在人能夠吃蝗蟲,為什麽古代人就不吃蝗蟲呢?
實際上,在古代的官方典籍中,蝗蟲是壹個害蟲,因為他專門吃農民的莊稼,從而造成大面積的饑荒,所以在古代人們的認識中,蝗蟲是有害的,吃蝗蟲對自己的身體也是有害的,所以在主流的 社會 意識當中,蝗蟲是不能吃的,這其實就像西方人不吃動物的內臟和雞爪等等東西壹樣。
其實,古人吃蝗蟲其實就相當於是第壹個吃螃蟹的人,因為對於壹種公認的有害的東西,人們都是持有壹種懷疑甚至是恐懼的態度的,所以除非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否則人們是不會吃這種東西的。
況且,人們不吃蝗蟲的還有壹單原因就是,蝗蟲壹般不會再壹個地方長時間的停留的,因為蝗蟲可以在壹個很短的時間內就把附近的莊稼和糧食吃光,等到糧食吃完了,蝗蟲自然也就飛走了。
這就是沒有生活常識的提問,蝗災過後才致使糧食絕收,從而造成饑荒,而不是蝗災前的饑荒,再說了蝗災發生時遮天蔽日,同時過的也快,來不及打掃就飛走了,說句實話,妳現在偶爾吃幾只油炸螞蚱挺好的,如果是真讓妳吃螞蚱頂飯,妳就吃不下去了,畢竟不是飯菜,還有就是螞蚱除了油炸,用其他方法是不能做的,就是做出來也很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