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張艷梅的《雷雲兄弟》

張艷梅的《雷雲兄弟》

去年,我為《時代文學》的“著名作家簡介”欄目寫了壹篇文章《叫李浩的兄弟》。當時我還跟郝說,我真的很想接我承擔的“70後”國家社科項目,而不是通過打動作者得出結論。估計策劃辦給不了。李浩笑道。我壹生中遇到過很多人。說到印象,大多數都是轉瞬即逝的。相互理解不容易,所以我更加珍惜他們。

我認識雷雲很多年了。雖然我們不常見面,但我們是感情深厚的老朋友。

又是壹年春天。走在校園裏,滿眼都是。迎春、連翹、梅花、海棠、桃花和玉蘭花都開得如此燦爛;咕咕叫的鴿子,胖乎乎的灰喜鵲,敏捷的白頭翁,三五成群的麻雀,還有獨來獨往的戴勝,在林間悠閑地漫步。看著眼前生機勃勃的事物,我經常想起雷雲寫的文字和他拍的照片。如此安靜,如此溫暖,如此美麗。

說起雷雲,每個人都有類似的印象。雷雲溫柔樸實,低調內斂,話不多,眼神特別幹凈。所以壹個高大帥氣的男生,笑容裏總有壹種靦腆的溫柔。看著他會讓人感到特別的溫暖和安寧。向福軍的評價贏得了我的心:“雲雖輕如棉絮,裏面卻藏著壹顆雷。雷雲是壹個壹直保持低調的人。他很少高度評價人和事。談到雷雲,也可以用四個詞來評價他,我認為這四個詞真的是用來談論雷雲的。”他真的理解他。

我們多次在北京、沈陽、聊城和淄博壹起喝酒,談論我們喜歡的文學話題和我們關心的社會問題。雷雲話很少,也沒有必要勸人喝酒。不管誰說喝酒,他都默默地拿起酒杯壹飲而盡。有壹次在北京,我喝了差不多壹樣多。雷雲的臉上是常見的憨厚笑容,但他的話逐漸增多。偶爾,他還會取笑身邊的大臣和李浩。這種聚會通常是沒完沒了的,我們也很樂意聽他談論博爾赫斯、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和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我們不記得具體說了什麽,但在後來的日子裏,每當我們路過商店或與和郝在壹起時,我們都會想起那天深夜民族美食街上的小燈。

2014的盛夏,雷雲應邀參加了作家宗利華的作品研討會。雷雲談論的主題是如何講述中國故事。關懷底層、中國經驗、回歸生活是他壹貫的主張。閱讀他的學術文章與面對面聽他演講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會後,許多研究生告訴我,李老師的雷雲太迷人了!2017年春,我們召開了李鄉土小說研討會。李浩、李華和壹些學者對他的小說評價很高。孩子們的發言不僅表達了對他文學創作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發自內心、熱切的情感共鳴。

與雷雲聊天時,我曾說他符合我對作家和學者的所有期望。

也許每個人對自己和生活都有很多期望。在這個擁擠而喧囂的世界裏,如何到達人們向往的遠方,有多少人願意認真思考和追求它。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就像高高的柵欄壹樣,保護著我們的眼睛和心靈。很少有人在信仰破碎的情況下,急於跨過高墻去探索,甚至沒有興趣提出問題。不僅是普通人,大多數作家也憑借慣性在固有的軌道上滑行。

雷雲是壹個有意識的思想家。

無論是理論闡述、小說美學還是鏡頭鏡頭,雷雲總是平和地表達自己的人生理解和情感態度。崇尚底層文學,寫鄉土小說,包括照片中反復出現的單純可愛的胖乎乎,所有的思想、文字和色彩都從他對世界的熱愛開始。樸素大方的愛情是雷雲的情感背景,人道主義是他的思想基礎,自然事物和日常生活是他的審美偏好。用文字再現鄉村,用思想關註生活,用鏡頭記錄美好。雷雲是底層文學的推動者、鄉土世界的守護者和自然生命的發現者。

壹個作家不僅提供個人經驗,還為我們提供某種公共經驗。講故事、表達情感、建構思想顯然是不夠的。也需要從腳下的大地和生活中尋找壹些東西,不僅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存在。當我們在物質生活的喧囂中駐足,閱讀雷雲的文字時,無論是情感的溫度還是思想的共鳴,都深深地慰藉著這個時代的精神困惑和思鄉之情。作為世界的回音壁,作家憑借想象和虛構不斷抵達夢想的家園和彼岸的理想世界。在靈魂之谷,我們傾聽彼此內心的呼喚。那些古老的家園,那些年輕人的情懷,生長在家鄉土壤裏的壹切,都有我們稚嫩的目光。我們童年經歷的壹切都影響著我們走上什麽樣的道路,擁有什麽樣的人生信念。漫漫長夜,太多的輾轉反側,太多的無奈和考驗,我們彼此溫暖是多麽幸運。

我在農村長大。小時候父母工作很忙,生活很自由。像大多數農村孩子壹樣,我在北部的山坡、河流、小樹林和壹望無際的平原上遊蕩。生活的世界是如此開放和孤獨。雷雲寫了很多農村的東西,非常小而簡單。壹棵樹是梨白色的,壹個地方被月光照亮,鄉村道路,河邊的青蛙叫,雲,野花,土地,石頭,門口的狗,村頭的牛,最重要的是,那些與我們血脈相連的親人。他帶著柔情默默記錄,默默書寫,都是日常,沒有誇大苦難,沒有隨意美化,沒有刻意放大或追求所謂的縮影。平靜的敘述有溫暖和誠實的感情。在聊城大學舉辦的雷雲小說研討會上,我說雷雲人到中年還這麽天真,真是不容易,簡直是奇跡。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來,但都點頭表示同意。

湘府君說,雲中有雷。春燕老師說雷雲心中有阿牛·王默。我說在雷雲的心中,總會有壹個少年從鄉間小路走來。看似不同,放在壹起,卻是徹頭徹尾的雲與雷。這是壹個心中有愛的人,他不僅愛小事,而且理解世間萬物的漫長和短暫的生命,所有的痛苦和溫暖。了解那些年的歷史沈積並不否定現在的生活;明白生活的平淡和酸甜苦辣,依然相信世界的浩瀚和人性的美好;他的痛苦是自然、土地和世界的遺憾和財富,他的孤獨具有願意陪伴世界溫暖的確定性。雷雲用文字和鏡頭觀察世界,思考人生,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和思想歷程。他寫了我們記憶中的鄉村;拍攝了我們忽略的生活細節;所謂的歲月,對於我們來說,真的都是壹回頭,村子老了,而父母卻滿頭白發。時過境遷,我經歷了那麽多人性的打擊和幻滅。我也可以遇到像雷雲這樣的朋友,閱讀充滿他內心溫度的純凈文字。對我來說,這是壹生的幸運。

寫完這個印象,拉拉紮紮有很多切身感受,希望帶給大家。我認識的雷雲是壹位學者和作家。有時候難免覺得這個時代的共鳴越來越少了。對於雷雲,我想我知道的越來越多了。雷雲的思想和實踐對當代中國文學發展和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希望繼續關註他應該關註的群體和問題。雷雲的善良和美麗是他留給世界最珍貴的禮物,也是他思想和文學的基調。將他的美學觀與《土路》和《鬼黃金》以及與陳澤和李浩的小說進行比較,我感到他的美學觀更具現實主義和都市敘事性,而李浩強調歷史感和藝術性,雷雲的抒情性和鄉土敘事風格鮮明。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差異呢?當然,個人性格和文學理解的差異是主要原因,理想社會和理想小說的設定不同,大概也是原因之壹。

文末,讓我們許個願。我希望在2018的秋天,我們可以邀請雷雲,陳澤和李浩壹起回到我們的家鄉,壹起在田野、黃昏和煙霧中拾柴火、烤紅薯和燒花生。彌漫的溫暖和香氣是我們對生活最原始的熱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