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臺的分類多種多樣,比如購物類、娛樂類、專業領域類、明星真人秀類、遊戲類,等等。
1、購物類
可以說購物類直播的原型來自電視購物頻道。從前,電視購物頻道的模式是“美女模特展示+主持人叫賣”,而現在網絡購物的普及基本上讓電視購物這壹行業失去了生存空間,轉而變成網紅主播兼具展示和銷售的功能。
購物類直播目前主要是各路網紅在“電商+ 直播”平臺上和粉絲互動社交,達到商品出售的目的。主要的平臺有淘寶、聚美、唯品會、優酷直播。
發展現狀:
雖然購物類的直播轉化最直接,就是商品銷售。淘寶、聚美及唯品會這些電商平臺上線直播功能都只能算是“後來者”。因為微信、微博、美拍、小咖秀這些移動社交平臺,從14年至今已聚集了海量有商品銷售渠道的網紅。緊接著2015年下期,映客、花椒等主打社交和顏值的直播平臺也成為了網紅們的主戰場。
2、娛樂類
娛樂直播起源於早期的YY娛樂、六間房秀場直播,比單純博眼球的秀場直播內容更專業、更豐富。
發展現狀:
目前主推娛樂直播的平臺是YY及美拍,鬥魚。YY因起步較早,YY語音、YY體育、YY娛樂已經累積了10億註冊用戶,發展到目前的YY直播,其主播和內容的分類體系,主播及背後的經紀公司服務團隊都較為完備。
3、專業領域類
以專業垂直領域為直播對象的線上平臺並不多,專註於體育賽事的主要是樂視體育、直播吧、企鵝直播。專註商業活動的有微吼直播,專註財經分析的有瘋牛直播,YY旗下也有財經直播平臺“知牛”。美拍直播的覆蓋面也比較全面,專業領域的直播也有所涉及。
發展現狀:
專業領域的直播App針對的是有信息知識獲取需求的人群。體育賽事、股市分析、商業活動的內容,因為其專業門檻較高,所以對主播的解說和內容的關註度要求較高。
4、明星真人秀類
明星真人秀直播壹般是在預定的時間,在品牌或個人的直播間與粉絲聊天互動。比起拼顏值拼才能的網紅,以及拼技術拼口才的電競主播來說,自帶龐大粉絲群的明星上直播,聚集上百萬甚至千萬級別的觀眾,顯然輕而易舉。
發展現狀:
明星上直播和粉絲互動,多數是出於宣傳的目的,為個人的新作或代言品牌造勢。且明星的工作量通常都很大,沒有時間像遊戲主播、網紅主播壹樣長期駐紮在壹個平臺上,因此吸引力雖大,但是僅僅依靠明星影響的直播平臺是無法保證用戶的留存率的。
5、遊戲類
遊戲直播主要以遊戲及電子競技比賽為主,主播需要實時的展示且解說自己或他人的遊戲/比賽過程。國內遊戲直播用戶,目前主要集中在鬥魚、虎牙、戰旗、龍珠、火貓、熊貓TV等平臺。
發展現狀:
目前互聯網巨頭不斷加快著國內電競遊戲直播的布局,騰訊不光註資支持自家龍珠直播,還參加了鬥魚的B輪融資;阿裏體育日前斥資1億打造電競比賽。雖然巨大的資金流湧入這個領域,但由於帶寬存儲費用和主播的成本較高,各遊戲平臺盈利狀況並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