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櫧樹子生在高山區,未受汙染,經特殊處理後,加工成品,可葷可素,或煮或炒,細嫩而結實,爽口而柔嫩。為雲和等縣待客山珍之壹。
v麻糍 糯米經水浸透,入蒸籠蒸熟,再經舂制而成,形如圓餅狀,外粘舔豆粉,味舔香,咬勁足。慶元等縣菇民特色食品
山粉圓也稱山粉丸、滿堂紅。用山粉、芋艿拌入煮雞肉鹵汁,加碎肉、佐料和勻,撮入蒸籠炊熟,食用時再切成片、條或粒。山粉以蕨根粉為正品,葛粉次之,現多用番薯粉。
黃米果用山中壹特種灌木燒成灰,瀝取其汁,浸上等梗米至米色橙黃,沖凈蒸熟,置石臼中搗成團,然後分切小塊,趁熱將其揉壓成扁圓或長條形即成。黃中透綠,色澤晶瑩,清香宜人,柔嫩可口。用肉絲、青菜、冬筍等爆炒,色味更佳,為松陽、遂昌、龍泉、慶元、景寧等縣民間傳統節慶或待貴賓之食物
松陽茶葉,史載三國時即已形成規模,至明清,產茶名聲愈盛。松陽所有的名優茶具有***同特點:采摘細嫩,加工精細,外形內質各具特色,具有高山名茶的品質風格,不愧為茶中之珍品。那嫩綠清沏的湯色,鮮醇爽口的滋味,和濃郁鮮爽的香味,無壹不令品茶人嘆服
香菇,又名香蕈,是食用菌的壹個主要品種。香菇“肌理玉潔,芳香韻味”,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素有“諸菌之冠,蔬菜之魁”美稱。是我國傳統的“山珍”之壹,自古以來,香菇壹直被視為珍品,遠銷東南亞、日本、朝鮮等許多國家。香菇不但是席上之珍,還有獨特的藥用價值,是藥中之寶。
麻鴨,是最早為人類馴化的動物之壹。它喜水、耐寒、合群,產蛋率高,繁殖力強。縉雲麻鴨,有悠久的歷史,縉雲麻鴨以體型小、成熟早、產蛋多、耗料少等優勢,沖出浙江,走向全國
雲和雪梨,皮薄水多,酸甜適中,清涼可口,適於貯運,是我省12種傳統名果之壹。雪梨:縣誌上叫“消梨”,即溫州人說它有“消暑”功效神異的意思,由於表皮有細微星點,專家們稱為“細花雪梨”。其特點是個大(每只壹市斤左右)、星小、皮薄、肉細、味甜、水多、松脆可口、清潤留香,可作熱癥食療。麗水白蓮產於浙江省麗水市,又名處州白蓮,因該市在明、清兩代為處州府,故名。具有粒圓、飽滿、色白、肉綿 、味甘五大特點。其可食部分每百克含蛋白質16.6克,脂肪2克,糖62克,熱量332千卡, 粗纖維2.2克,灰分3.9克,鈣89毫克,磷285毫克,鐵6.4毫克。
按品質規格分為伏蓮和 秋蓮兩種。伏蓮采收於秋分前,因夏花伏實的初生種子,養分充足,顆粒圓整飽滿,殼薄, 表皮白而微紅,掰開兩爿,蓮心緊貼蓮肉,空槽淺狹,肉厚質佳。秋蓮在秋分後采收,外形 瘦長,粒小殼厚,表皮暗紅,剝開兩爿,空槽如小勺,肉薄,質較次。
麗水市地處浙南,屬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8.1℃,年降水量1427毫米,5~6月份降水量多,7~8月份雨量少 ,氣溫高。麗水市城關周圍的城郊平原,土地肥沃。栽植白蓮歷史已1400余年,早在800年前,該市即有蓮城之稱。本品除銷於國內,還有部分出口。
景寧惠明茶據《景寧縣誌》記載:唐大中年間(847-859),景寧已種植茶樹。鹹通二年(861),惠明和尚建寺於南泉山(今鶴溪鎮惠明寺村,寺因僧名,村以寺名),並在寺周圍栽植茶樹。此處所產茶葉品質優異,亦因僧名稱惠明茶,迄今已有1100余年的種植歷史。現在寺右尚有壹株古茶。此茶葉芽乳白帶淡黃,沖泡後又呈白色,色、香、味俱佳,人稱“白茶”、“仙茶”“蘭花茶”。
龍泉寶劍
中國東部的浙江省龍泉地區素以出產寶劍而聞名。龍泉寶劍之所以名聞天下,是因為它在多年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鋒利無比、剛柔相濟、寒光逼人、裝飾精美”四大特色。
“龍泉”是中國古代對寶劍的通稱,由此可見龍泉地區鑄劍技藝的精湛。龍泉寶劍創始於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春秋時期。相傳春秋時的著名鑄劍師歐冶子見龍淵山明水秀、人傑地靈,便取當地山中的鐵英在此鑄劍,成“龍淵”、“泰阿”、“工布”三大名劍,歐冶子也被後人尊奉為龍泉寶劍的始祖。唐代時將“龍淵”改名為“龍泉”並沿用至今。
龍泉寶劍的鑄造過程,從原料到成品,壹般要經過煉、鍛、銼、淬火等90余道工序。劍鑄成後,以當地特產的花梨木制作劍鞘和劍柄,再用銀、銅鑿花配鞘,使其更為精美。
新中國成立後,龍泉寶劍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擴大了生產規模並開發出大批新產品。1972年,龍泉劍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訪國際友人。 1983年“龍泉古劍”和“雲花劍”在中國國際旅遊會議旅遊紀念品評比中,獲國際旅遊商品優秀獎。1988年在第22屆全國旅遊產品評比中獲優秀旅遊產品獎。同年單劍、雙劍在全國首屆“武龍杯”武術器械研討評比會上雙雙獲得金杯獎。1992年龍泉劍又在國際武術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近年來,龍泉寶劍作為中國傳統的工藝品和武術運動器具,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推崇和喜愛。
還有好多好多哦....就不多介紹了。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