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法句經》原文及譯文——暗愚品第十三

《法句經》原文及譯文——暗愚品第十三

暗愚品第十三

暗愚品者,將以開蒙,故陳其然,欲使窺明。

暗愚品的大意是要開啟蒙昧,陳述暗愚的本相及其原因,目的是使暗愚之人重見光明。

〔壹〕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

譯文:失眠之人倍覺夜長,疲倦之人倍覺道路漫長;愚合之人倍感生死輪回漫長,正是因為不知佛陀所說正法(背道而馳沈淪)才如此。

〔二〕癡意常冥,逝如流川。在壹行疆,獨而無偶。

譯文:癡意常常是昏暗無光,不知逝去的歲月猶如流淌河水壹去無還。寧可獨處獨行走,不與愚人作夥伴。

〔三〕愚人著數,憂戚久長,與愚居苦,於我由怨。

譯文:愚隨之人看重命運,憂戚生命歷程漫長無涯:與愚同行同居之人必然憂苦無樂,對於生命自我任憑怨恨指使。

〔四〕有子有財,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有子財?

譯文:既有子女又有家財,暗合之人卻整日憂心仲仲;生命之「我」況且不是真正的屬於我有,哪裏還有什麽子女家財?

〔五〕暑當止此,寒當止此,愚多預慮,莫知來變。

譯文:夏天住在這裏,冬天也住在這裏,愚暗之人以為常住人間,徒懷千歲之憂,從來也沒有思考過未來的變化。

〔六〕愚蒙愚極,自謂我智;愚而勝智,是謂極愚!

譯文:愚暗蒙昧到了極點,反而自我認為智慧聰明,堅決認為愚暗的人勝過智者,這便是極頂的愚昧。

〔七〕頑暗近智,如瓢斟味,雖久狎習,猶不知法。

譯文:愚暗者親近善知識,猶如木瓢斟酌各種有味之湯,即使是長久地親嘗習學味道,但卻不知瓢中的羹味。

〔八〕開達近智,如舌嘗味,雖須臾習,即解道要。

譯文:開明通達者親近善知識,猶如舌頭品嘗味道,即使是片刻的品嘗,立即便知其羹味美無窮。

〔九〕愚人施行,為身招患,快心作惡,自致重殃。

譯文:愚暗之人實施行動,往往自身招來罪禍;暢快心意肆行惡事,自我招致深重罪殃。

〔十〕行為不善,退見悔悋,致涕流面,報由宿習。

譯文:行為不善,事後必生後悔心,以致眼淚縱橫流;這壹報應終由往昔惡習導致。

〔十壹〕行為德善,進覩歡喜,應來受福,喜笑玩習。

譯文:行為有德且善,事後無悔心歡喜;未來報應必將受福,喜笑顏開愉快地從事人生事務。

〔十二〕過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時,自受大罪。

譯文:惡業未到成熟之時,愚暗之人以為恬淡無事;等到過罪報應到時,自然承受巨大罪苦。

〔十三〕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危地,乃知不善。

譯文:愚暗之人所見所及,並不認為是趨向苦境;及至深臨墮入危險之地,方才知曉(當初所求)乃是不善。

〔十四〕愚蠢作惡,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熾然。

譯文:愚蠢之人犯下罪惡,不能自解自覺,禍殃焚燒自我,罪惡之火熊熊燃燒,經久不滅。

〔十五〕愚好美食,日月滋甚,於十六分,未壹思法。

譯文:愚暗之人喜好美食,日甚壹日不斷在飲食方面追求美味;達到極頂在十六分的追求中,未曾有壹分思念佛法。

〔十六〕愚生念慮,至終無利;自招刀杖,報有印章。

譯文:愚暗自然產生顧慮念頭,從生到死皆無壹利:自我招致刀杖之苦,報應猶如圖章印盡於紙,毫爽無差。

〔十七〕觀處知其愚,不施而廣求,所墮無道智,往往有惡行。

譯文:觀人所處即知其愚,既不布施卻又廣求,其人必將墮入無道無智境地,往往伴隨惡行出現。

〔十八〕遠道近欲者,為食在學名,貪倚家居故,多取供異姓。

譯文:遠離大道靠近欲望之人,為了謀生而在沽名釣譽;因為貪戀在家的緣故,廣泛地索取以供異姓之教。

〔十九〕學莫墮三望,莫作家沙門;貪家違聖教,為後自匱乏;此行與愚同,但令欲慢增。

譯文:習學大道切莫墮入「三望」的圈套不要做居家的僧徒;貪戀家庭違背聖人教旨,日後必將自我匱乏,此種行為與愚闇之人同行同處,只是徒增各種欲望。

〔二十〕利求之願異,求道意亦異,是以有識者。出為佛弟子;棄愛舍世習,終不墮生死。

譯文:求利的願望往往適得其反,追求大道往往也是得與願違此世清苦,其後得福,因此見識高明之人,出家去做佛門弟子;舍棄恩愛舍棄世間所有行為,終生不再墮入生死輪回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