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古今中外,美食和文化壹次次的艷遇,成為了飲食文化得以發揚光大的強心劑。下面我們將從家裏吃著舒坦、街邊吃得隨意、飯店吃個名氣三個方面來欣賞中國的飲食文化。
1. 在家吃,講究的是踏實、舒坦
最好吃的味道,是家裏的味道,家裏的飯菜雖然未必金貴,卻吃得安穩,吃得舒坦。家的味道,吃到胃裏,暖在心裏。在家吃的氛圍,是任何飯店都找不到的。
作者崔岱遠曾說:
以北京人的習慣而言,如果請人在家吃飯,那是主人對客人極大的尊重。
在古代,豬是代表財富和聲譽的,在我們老祖宗眼裏,家就是房子裏有壹頭豬,豬能幹什麽呢?當然是用來吃肉的。從《木蘭辭》裏“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到沈炯的“豬蠡窗悠哉”,肥頭大耳的豬不僅在古人的生活裏被寫進詩文,就連乾隆皇帝也留下了“夕陽芳草見遊豬”的詩句。
豬肉的吃法有千萬種,可以炒,可以煎、可以炸、可以煮……而這些做法裏面,普及程度最高的,當屬紅燒肉。
紅燒肉
紅燒肉不屬於任何菜系,但又似乎哪個菜系都有它的影子。每家主婦都會做壹道:紅燒肉。雖然都叫紅燒肉,但做法上卻沒有統壹的規矩,唯壹的***同之處是必選五花三層的豬肋條。紅燒肉離不開壹個燒,可以用水燒,也可以用紹酒燒,甚至啤酒燒。
大文豪蘇軾,又稱“東坡居士”,他專門給紅燒肉寫了壹首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先生真有口福,大早上起來連吃兩大碗,我都流口水了。蘇東坡先生帶著這種嗜好回到杭州任知州以後,把這種柔火慢煨出的紅燒肉變成了杭州名菜,東坡肉,這道美食壹直流傳至今,妳看那壹塊塊方方正正的大肉,紅潤油亮,裝在特制的小盅裏,就像小孩的拳頭壹樣顫巍巍的,吭哧壹口咬下去,頓覺脂溢滿腮,盛著濃香的油脂,從嘴角肆意流淌。
東坡肉
紅燒肉是家裏吃的菜,中華大地從南到北,只要是有豬肉的地方,誰家的媳婦都能做出壹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而中國人是擁有吃得創新能力的,在紅燒肉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了“腐乳肉”、“米粉肉”、“梅菜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