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大全咖喱土豆牛肉的做法
材料
土豆、牛肉、青椒、咖喱、植物油、糖、醬油、澱粉、料酒、鹽、洋蔥。
工作方法
1。土豆,青椒,牛肉切成小塊,牛肉用少許醬油,料酒,澱粉腌制。
2。取油鍋,放入洋蔥炒香,再放入牛肉翻炒。
3。將牛肉炒至半熟。加入土豆和青椒翻炒。
4。然後加入開水,加入少量醬油、鹽和糖。
5。蓋上蓋子,用中火燉大約半個小時。揭開蓋子後,用鏟子試土豆。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分開,並加入咖喱。
6。當咖喱完全融化,汁液收得差不多的時候,攪拌均勻,關火。
咖喱飯
材料
原料:雞腿1個,土豆1個,胡蘿蔔壹半,洋蔥壹半,柿子椒1/4個,大米適量。
1勺調味料酒,半勺生抽,2塊咖喱,適量植物油。
工作方法
1,雞腿洗凈,去骨,肉切塊;
2.將土豆、胡蘿蔔、洋蔥、甜椒切成小塊;
3、鍋中熱油,放入雞腿肉翻炒至變色,再放入料酒和醬油繼續翻炒;
4.加入土豆、胡蘿蔔、洋蔥,攪拌均勻;
5.倒入適量開水,小火煨10-15分鐘,至土豆變軟;
6.加入2片咖喱,加入青椒,拌勻,繼續燉7-8分鐘,收汁後出鍋。
7.吃的時候,把準備好的咖喱倒在煮好的米飯上。
技巧
1,倒開水不要過食材。
2.如果覺得淡,可以加壹點鹽調味。
3.做咖喱的時候記得同時煮壹鍋米飯。
咖喱雞飯
材料
配料:雞胸肉、土豆、洋蔥、胡蘿蔔、
輔料:鹽、醬油、雞精、咖喱塊。
工作方法
1.用滾刀將雞胸肉、土豆、胡蘿蔔切丁(切的不要太大,切的適中比較好,因為大塊的不熟),洋蔥切段,適中就好!
2.將水燒開,將雞丁焯壹下,撈出晾幹備用。
3.炒鍋放適量油。油八成熱時,放入咖喱塊翻炒幾下。加入洋蔥翻炒。加入土豆和胡蘿蔔。最後,加入雞丁和水,翻炒,直到土豆和胡蘿蔔完全煮熟。這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點鹽或者雞精,但是不要太鹹。
4.完成後蓋上蓋子悶3-5分鐘,味道會更好。
5.蒸飯裝在盤子裏,配以咖喱雞。
燒烤咖喱魷魚
1
把洋蔥磨成糊狀。
2
大蒜切碎
三
將洋蔥、大蒜、咖喱醬、醬油和糖混合。
四
撒上1湯匙油,拌勻。
五
把魷魚放在壹個密實的袋子裏
六
加入咖喱醬,拌勻。
七
將密集袋放入冰箱,腌制過夜。
八
用中火將魷魚煮至金黃色。
咖喱名字的由來
庫裏,拼音發音:gālí;;臺灣省《新編漢語大詞典》修訂版的註音是gā lǐ。咖喱是泰米爾語的音譯,意思是調味。“庫裏”有兩個意思。可以指調味品“咖喱”,也可以指用咖喱烹飪的各種食物(如咖喱飯)。
庫裏的專名由“kari”演變而來,印地語名為kuri。在印度的英語區(即印度南部),ku rly是英語拼寫,而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省,ku rly拼寫為KALRI,是以米飯或面包為主食的肉汁或醬汁。還有壹種說法是,這個詞在古英語14世紀的烹飪文獻中就有,拼寫為KULY,來源於法語kuile(直譯為烹飪)。
泰米爾語中的咖喱指的是壹種醬,是南印度各種菜肴的組合。它由蔬菜或肉制成,經常和米飯壹起吃。咖喱這個詞已經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在西半球。幾乎任何有香料和醬料的菜或者有南亞和東南亞風格的菜都叫咖喱。這個松散的傘狀詞主要是英國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這是壹個普遍的誤解,以為所有用咖喱粉或者各種肉類蔬菜做的菜都是咖喱。事實上,咖喱這個詞在印度很少使用。大多數含有扁豆的菜肴被稱為“達爾”,這意味著它是壹種用作備用的香料。由肉或蔬菜制成的菜肴也有特定的名稱,以區分烹飪方法或特殊的香料。然而,北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菜肴名稱確實被稱為Kulry或Khadi-其中包括酸奶,酥油和印度酥油。
庫裏的權威作家布蘭特·湯普森(Blent Thompson)曾經寫過壹段關於庫裏的話:在印度,kulry這個詞並不像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真正被使用,除非妳的意思是它在印度無處不在,只是被英國人歸類了。用姜、蒜、蔥、姜黃、辣椒、油等熬制的湯或燉菜,大多是黃、紅、油、辣、濃。胡椒在印地語中被稱為mirch,紅色被稱為lal,綠色被稱為哈利。只有紅色是用來煮咖喱的,但不僅僅是紅色,還有黃色、綠色、橙色、棕色等等。今天,咖喱壹般被定義為新鮮或幹燥的香料在油中油炸,並與洋蔥糊,大蒜和生姜壹起煮。其中香料不限,多為花椒、茴香、香菜、姜黃。
咖喱的歷史淵源
咖喱起源於印度。“咖喱”這個詞來自泰米爾語,意思是“許多香料壹起煮”。印度民間傳說咖喱是佛祖釋迦牟尼創造的。因為咖喱的辛香味道可以幫助掩蓋羊肉的腥味,所以被用來幫助不吃豬肉和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中,“Kali”是“醬”的意思。早期印度由蒙古人建立的莫臥兒帝國Magnum統治,期間從波斯(今伊朗)帶來的飲食習慣影響了印度人的烹飪風格,直到現在。
咖喱是各種香料的結晶。這是由於最初印度的主要肉類是氣味非常強烈的羊肉,單壹的香料未能去除其氣味,所以用多種幹香料粉制成的濃汁烹調,但效果出奇的好。這就是塔米爾“庫裏”咖喱的由來。“卡利”的意思是“用不同香料制成的醬”——現在被中國人翻譯成“咖喱”。
最早生產香料的國家有印度、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其中印度是最好的。印度在香料方面的巨大成就得益於南亞常年悶熱潮濕的氣候。炎熱的天氣不僅大大降低了人們的食欲,還使食物容易變質,滋生細菌。在食物中加入香料,不僅可以增加食物的顏色和味道,還可以促進胃酸的分泌,大大增加食欲,使食物更持久,適合印度的氣候。
咖喱首先在南亞和東南亞傳播。到了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亞洲時把這些香料帶到了歐洲,然後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咖喱融合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飲食文化,演變成了不同風格的咖喱吃法。
後來香料、咖喱等傳入以肉類為主食的歐洲國家,貴族視之為珍寶。甚至有人說,大量船只的建造是為了方便進口更多的香料,促進了航運的發展。正是在那個時候,幹咖喱原料——不同的香料變得更受歡迎。因為用船運輸時,香料以幹貨的形式出口,以免變質,所以香料粉至今仍受歡迎。隨著時代的進步,做咖喱已經越來越方便了。以前都是要曬幹研磨,然後攪拌調味。
自20世紀以來,固體咖喱塊甚至可以加熱食用的包裝咖喱隨處可見,咖喱成為壹種方便、經濟、快捷、健康的食物。
2013 1.6.英國林肯郡的壹家餐廳早前推出了壹款被稱為“世界上最辣”的咖喱,吸引了眾多食客前來挑戰。然而,只有55歲的醫生伊恩·羅斯韋爾(Ian roswell)成功地吃完了整份咖喱。因為咖喱太辣了,羅斯韋爾在挑戰過程中甚至產生了幻覺。
這款世界上最辣的咖喱辣到600萬個高比爾單位(辣單位),其制作材料包括20個世界第二辣的辣椒。廚師在制作咖喱時需要戴上護目鏡和口罩。
羅斯韋爾在壹小時內吃完了全部咖喱。在挑戰中途,他甚至產生了幻覺,跑到了街上。羅斯韋爾登上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山,但他說,完成庫裏遠比登上乞力馬紮羅山更難。自從這道咖喱問世以來,已經有超過300名食客前來挑戰,但只有羅斯威爾能吃完整道咖喱。大多數挑戰者咬了幾口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