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國內吃中餐,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桌上有生魚片時,流行在醬油裏放些芥末。
綠色牙膏狀的,在醬油裏擠上壹段,吃起來真是讓人“醍醐灌頂”,沖破鼻腔直至大腦,這種辛辣味夠刺激。
曾經有次,朋友請我吃壹家高級的日本料理店。
上了壽司、刺身後,我循例讓服務員上些芥末,服務員說,
“先生,不好意思,我們這裏沒有芥末,只有山葵。”
當時,我有點納悶,這芥末跟山葵不是壹回事嗎?難道還有區別?
日料吃到壹半,朋友指著碟中的山葵說,
“這家餐廳在杭州是出了名的,這個山葵味道正,不像別的日料店,用的是辣根。”
我聽了,更是疑惑,芥末、山葵、辣根,到底是什麽關系,不都是同壹種嗎?
後來,日本料理吃的多了,才慢慢知道,芥末、山葵、辣根,指代著三種不同的調料。
其實,芥末是個統稱、俗稱,好比紅酒也是個俗稱,代表著所有的葡萄酒。
芥末,又叫芥辣,可以分為黃芥末、綠芥末,其中綠芥末又分為山葵和辣根。
嚴格意義上,芥末是指黃芥末,就像紅酒,嚴格意義上是指紅葡萄酒。
黃芥末 Mustard,在國內和歐美飲食習俗中,是經常用到的調味品。它是由芥菜 Brassica juncea 的成熟種子,研磨而成的壹種調料。
黃芥末會有明顯的芥末刺激感味道,不過,人們還會在黃芥末中加入香料、酒、糖、醋等物質,加工成各種調料,這股辛辣感就會弱很多。
中國西北的涼菜拌粉皮,要澆上黃芥辣汁才好吃。舊時茶樓裏,都會放有黃芥末,與辣椒醬壹起是標配調料。
歐洲人吃牛排時,醬汁中會加入黃芥末。連德國香腸上,塗了黃芥末才夠味,宜家賣的熱狗上,不是有長長壹條膏狀的黃芥末。
我們通常認為的芥末,是山葵和辣根,是綠色的芥末。
山葵和辣根,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
山葵就是日語中的Wasabi(瓦薩比),是山葵的根莖部研磨而成,原產日本。
在日本人心目中,山葵屬於不可或缺的山珍食材。
跟釀造法國勃艮第名酒的黑皮諾葡萄壹樣,山葵也是個“講究”的植物,生長在高山上,喜歡幹凈,只能生長在無汙染的水質中,晝夜溫差要大,喜歡低溫,不能被陽光直射。
同時,生長周期很長,需要種植四年才會有收獲。
辣根 Horseradish,又叫馬蘿蔔、西洋山葵,也是根莖部研磨出的,原產西亞。根部肉質粗壯,長得比較像山藥。
相比富二代作風的山葵,辣根像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到處可以生長,容易栽種,抗旱耐寒,生長周期也短。
辣根的根部去皮後,呈現的是白色狀,之所以在大家面前出現的是綠色狀,是因為加工時,增添了顏色物質。
國內絕大部分的日本料理店,用的是辣根做的芥末。
因為辣根好種,價格便宜,只有芥末的十分之壹價格。
國內超市裏賣的,餐桌上餐廳提供的牙膏狀芥末,通常都是辣根做的,即使是好多日本進口芥末,細細閱讀上面貼著的中文標簽,也會發現,主料是辣根。
因為山葵,實在是太貴了。
辣根跟山葵都有強烈的刺激性辣味,因此,被用來當做山葵的替代調味品。不過,山葵的味道要比辣根來的更細膩,也多了壹層溫潤的甜味。
就像前面我朋友說的,“只有高級日料店,才會提供山葵”。
通常,高級日料餐廳會根據顧客需求,現磨山葵,鮮綠的山葵根,在磨板上壹層層碾磨成泥狀。
這是為了確保山葵的新鮮口感,通常在15分鐘後,山葵會逐漸失去風味,因此,有時還會當著顧客的面,現場磨制山葵。
吃日本料理時,山葵、辣根這些芥末的吃法,也是有講究的。
首先芥末不能放在醬油裏,這與我們國內的習慣性做法截然相反。
日本人總是講究美學,芥末放在醬油裏,多蘸幾次,就汙濁壹片,吃相不好看。
另壹方面,山葵裏這種辛辣味成分,揮發性比較強,放在醬油中,時間壹長味道就沒了。
吃壽司時,把山葵或辣根,從碟盤中夾壹點,放在壽司上,然後,壽司蘸些醬油後,放入嘴中。
吃生魚片(刺身)也是如此,將壹點芥末放在生魚片上,用另壹頭蘸醬油,然後,兩頭包著芥末送入口中。
這也是日餐禮儀的壹部分,而且,芥末沒在醬油中稀釋,吃進去更帶刺激辣感。
(關於刺身的吃法,還可以看《 刺身這麽鮮美,別被“錯誤的吃法”破壞了! 》)
有時候餐桌上,朋友也會問,為什麽吃日料,壽司、生魚片會用芥末,而不用其他的。
朋友也喜歡美食,畢竟日料中,生魚片這些吃的是海鮮的鮮美味,那麽,山葵、辣根這些濃重的辛辣味,不是掩蓋掉魚生的鮮味了嘛。
其實,我們吃生魚片時,放些芥末,多少能起到殺菌的作用!
還是歸功於山葵和辣根的這股獨特味道啦,它是由異硫氰酸鹽(ITC)物質而來,能夠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滋生,抑制腥味。
當然,該物質在山葵中的含量,要多於辣根。
最後,再多講幾句芥末與辣椒在辛辣味上的區別。
山葵、辣根的辣味,刺激的是鼻竇部分,而辣椒主要是刺激人的舌頭。
芥末的辛辣味,在室溫下聞到後,就會被嗆到,而辣椒的辛辣味,則要等到60度以上高溫,才會讓人流鼻涕打噴嚏。
芥末吃多了比辣椒更難受,那股刺激感,會沖擊到大腦。
這裏,鄭小塔我再說壹個比較好的辦法。
用鼻孔吸氣,再從口腔吐出,不要讓空氣經過鼻道,也不讓口中的辛辣味進入肺部,這樣會降低難受程度。
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