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與糖蔥薄餅有關的歷史背景有哪些

與糖蔥薄餅有關的歷史背景有哪些

簡介

糖蔥薄餅是壹種潮汕的小食.出自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福潭村,人稱鴨潭,所以也很多人把糖蔥薄餅叫作“鴨潭糖蔥”.是由壹層圓形的薄餅皮包住裏面的長條狀的糖蔥的,形狀是跟名字很相符的.糖蔥是長條狀,中間有許多通孔,像是多個蔥孔並排粘在壹起,顏色雪白,所以叫糖蔥.而薄餅皮是在壹爐上烙熟的,也是白色的,很薄的壹張圓餅.糖蔥撒上芝麻,用薄餅包起來,就可以吃了.

以前在潮汕地區的許多街頭可以看到很多賣糖蔥薄餅的攤檔,薄餅是現做的,糖蔥也是很新鮮的,吃起來裏面松脆外皮韌.現在這種食品已經漸漸失去它的消費群了,鄉鎮裏可能還多見壹點,據說市區裏面是很少見了.《潮菜天下》這本書裏面就有些糖蔥薄餅的圖片,很清晰,還有糖蔥的制作過程圖片,作者也是頗費筆墨寫了糖蔥薄餅的.以下是從張新民的《守望潮汕》摘來的壹段關於糖蔥和薄餅的描述:箔餅卷糖蔥又叫糖蔥箔餅,是壹種即將消失的潮汕美食,壹種甚至讓人在睡夢裏還會想念的甜香.現在,在各種現代精制糖果充斥市場的今天,讓我們乘著民謠的翅膀,重溫壹下這種古老的鄉土糖果吧!先說說糖蔥.做糖蔥的主要原料是白糖,要先在鍋裏熬煮成飴,冷卻到合適溫度後才趁熱拉打.拉糖的動作很象北方的拉面,但糖的韌性大,需要壹頭固定才好借力.我小時候看到的多是利用釘在木電線桿上的釘子,每次將糖條中間往釘子壹掛,拉長之後兩股合在壹起又往上掛.這樣不斷重復拉打,不斷將空氣包含在糖裏面,直到變成白色的中空長方形糖條.然後切斷成小指長的段段,成為香酥甜脆的“白糖蔥”.糖蔥,顧名思義就是有蔥孔而且象蔥白壹樣潔白的糖塊.糖蔥吃起來松松脆脆,入口即化又不沾牙,實在太好吃了.美中不足的是吃時老要掉糖屑,於是有了箔餅卷糖蔥.說到箔餅,也許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吃北京烤鴨時用來包餡的那種薄餅.但潮汕的箔餅要更薄,大約十來張疊起來才相當於北京薄餅壹張的厚度.潮汕箔餅也不是用搟面仗輾壓出來的,而是用壹種特殊的方法做成的.做箔餅的人壹手捧著稀面團,往熱鍋底壹抹收回,被粘住附著在鍋上的薄面層隨卻凝固成餅,於是另壹手即將箔餅揭起疊放在旁.如此壹抹壹收,壹揭壹放,十分地快捷.

現狀

糖蔥以前是用白色塑料桶裝,薄餅用另外的塑料袋裝,頗具風味,

但這種包裝在夏天很難長時間保持糖蔥的酥脆狀態.目前福潭村民開始使用了壹種新包裝,采用薄餅和糖蔥分開密封包裝的做法,把兩者放著同壹個包裝盒裏,可較長時間保存糖蔥,並把糖蔥薄餅推向市場的壹貫想法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