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長的小鎮上,已經很少能見到年輕人了。甚至在家裏藥房進貨時,老爸統計的銷量分析都是以心腦血管藥物和常見感冒藥物為主。
在我的記憶中,鎮上十幾年前就陸續關掉了舞廳、溜冰場、卡拉OK、遊戲機室等場所。初中的時候,仿佛就在某個暑假,我壹下子感受到了,這個鎮子,好冷清。我也開始在周末的時候乘車去市裏玩,逛商城、書店,同學聚會,後來到市裏的高中求學後,壹個月才回來壹次。
2
壹月份匆匆到來的疫情?,在小鎮似乎並沒有引起軒然大波。本來街上的人就少,日常生活保持的距離自然超過了安全距離,壹切生活繼續按照軌跡開展。這也是在疫情初期,讓小鎮裏很多中老年人放松了警惕的原因。
如果這次疫情發生在非春節或其他假期,我想,這種無差別感會更加強烈。
3
既往從臘月開始,街頭應該會有聯排的鋪子賣紅彤彤的春聯、鞭炮、燈籠等各種年貨?,誇張的時候,主幹道還會堵車,小鎮會有為數不多壹個月左右“青春”的樣子。
原本春節是學生放假、務工人員返鄉的主要階段,可是小鎮裏的學生都陸陸續續搬到了市裏,尋求更好的教育資源;務工人員在各種限行、封城的措施下,回來得寥寥無幾。主要回到鎮子裏的,是在不遠的市裏工作生活的年輕人(開車1小時以內距離),他們的童年在鎮子上度過(如我壹樣),過年的時候,鎮子上會有很多幼時的夥伴,大家壹起聚餐、打牌、逗趣下壹輩,老人們雖然多了很多生活負擔,卻也享受這種天倫之樂。
4
直至出現了第壹例從武漢自駕回來的確診患者(他其實也屬於中老年人範疇)。
朋友圈開始有各種流言和封路視頻散開,真真假假,從最初我極力阻止爸媽外出他們不以為然,到他們瘋狂阻止我去超市、取快遞、拿牛奶,事情發生了巨大轉變。
鎮上的老年人也在各種信息包繞下,逐漸戴上了口罩,去河邊洗衣服隔得距離更遠了(雖然本來都會隔上5米左右)。廣場舞逐漸停了,棋牌室和澡堂也陸續關門了,他們開始每日在家族微信群裏發各種專家說、政府說、論壇帖、養生帖,年輕人也會在群裏各種辟謠、提醒。
幸運的是,鎮上的人因為大多數都有幾方種蔬菜的田地,日常蔬菜供給自然不成問題,當我問家裏是否需要儲備蔬菜時,我媽的直接甩給我壹張圖。
這張圖,仿佛寫著大寫的兩個字“富有”。同時,老爸敏銳的嗅覺,在疫情初期去屯了大米等食物(怕後期漲價,事實是並沒有漲!)
5
那些已經從市區回去的年輕人,因為村子封路後宅在老家,曬曬太陽,做做美食,趁天氣好的時候去山上挖竹筍,帶著小孩體驗他們兒時的生活。這也許是他們離開小鎮去市裏打拼後,在老家待過最長的假期。
太陽把臉曬得紅撲撲,嗑著瓜子花生,竈臺裏燃燒的柴火烹飪著壹鐵鍋香脆的鍋巴、紅燒肉、燉雞,火盆上烤的年糕配上爸媽自制的辣椒醬,年前老人們在家準備的年貨,讓他們成了朋友圈美食大賽的主力軍。
那些沒有回去的年輕人,依舊遠程在線上每日關註了家裏長輩們的身體狀態。雖然常常覺得科技讓這個世界越來越冷漠,但是每當看到家人們視訊音頻的時候,也常常感謝科技讓大家能以這種方式link在壹起。
生活要繼續,疫情逐漸控制,復工的日子悄然而至,回到小鎮裏為數不多的年輕人也陸陸續續開始了返程。這個已經沒有什麽年輕人的小鎮,又開始慢慢回到平和的狀態,疫情讓大家多了壹段相處的時光,雖然每天都膽戰心驚盯著數據圖,但是封住的路沒有封住在異地年輕人對家裏的思念,也沒有封住家裏幾代同堂的愛?。
臨行前,老人們再三囑咐做好防範,年輕人依舊會不耐煩得說知道了知道了。
但是這次他們沒有直接揚塵而去,而是都會在後面加上壹句,妳們在家也好好的,不要隨便出門,註意保暖,做好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