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興的大茅山,山清水秀是個十分優美的景區。它位於德興市東南部,地處三清山、龍虎山、婺源、景德鎮環繞的地理中心,實際上它與三清山同出壹源,都屬於懷玉山脈。
它是我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山,它以其獨特的花木、難得的峽谷風光、縱橫的飛瀑、冷泉,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山的秀美、水的清靈、林的茂密、石的堅韌。
它的主峰海拔1392米,山峰連綿重疊,猶如壹條巨龍的脊背,挺立在雲端,巍峨雄偉,被譽為“千峰倚空碧,萬嶂礙於雲”。
大茅山 旅遊 區主要分為五部分,大茅山、梧風洞、筆架山、四角坪、雙溪湖。山水資源得天獨厚,谷深水清,溪流蜿蜒,古樹參天,雲海煙波,巖石眾多,山峰崎嶇,自然風光如畫。
值得壹提的是,梧風洞名稱中有壹個“洞”字。其實它不是壹個洞,而是壹個峽谷,其主體是馬溪。馬溪從大茅山主峰筆架山流下來,經山谷流向雙溪湖。
馬溪是花崗巖峽壁的河谷景觀與原始森林生態景觀的完美結合。峽谷的兩邊,有茂密的森林,奇峰怪石。谷底有礦物質豐富,呈現五顏六色的溪流、潭池、流泉、飛瀑,景色優美。
進入大茅山就像進入了人間仙境,心情格外舒暢,但由於不為外界所知或是還沒到避暑時間,所以目前遊客很少。這裏的負離子是城市數十倍的高,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優秀的生態環境構成了大茅山相對復雜的棲息地,孕育了大茅山生物多樣性,森林覆蓋率達到97%。景區夏季氣溫比上饒市區低5 ——7 左右,是江西人民的天然避暑勝地。
進入大茅山景區後,可以選擇入住梧風洞別墅。這個別墅群建於1959年,是由大茅山林場自行組織設計和建造的歐式風格別墅。 景區內到處都是流淌的、奔放的綠色。這裏遍布原始森林,行到深處,樹木蔥郁,古藤纏道。
明澈清冽的馬溪,在峽谷中奔跑穿行,不停地躲避和跳躍。歷經1200多米的落差,它壹路形成了深潭、流泉、瀑布,別具壹格。溪水礦物質豐富,碧綠如玉;清澈見底的溪流,或平緩,或湍急。
沿著梧風洞賓館前的小溪緩緩行走大約兩公裏,可以看到壹簾銀色水幕,若隱若現;水簾後的石壁及錯落其中的大小石塊,據說有緣於佛的人可以看出瀑布中的水流形狀酷似手持玉瓶的觀音菩薩,直下的瀑布就是觀音的甘露。水簾側面爬滿的藤條,像是壹頭飄逸的秀發。
沿著山路行走,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石頭,或在水底,或站立於峭壁之上,它們看起來像海龜、兔子、又像鳥或其它動物,神態各異。讓每壹個行走於此的人,不禁駐足流連。
大茅山不僅有許多大自然的傑作,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兩千多年前,戰國四君子之壹的春申君黃歇曾在此避難隱居,留下了壹個叫“黃歇田”的小村莊和數百畝肥沃的田地。唐末,黃巢起義軍在此駐軍修整,如今的“點將臺”邊,似乎仍能聽到將士們擂鼓吶喊的聲音。宋代理學家朱熹、文學家蘇軾等泰鬥巨匠也曾登臨於此,留下了諸多千古名篇。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方誌敏在此建立了贛浙皖革命根據地,留下了紅軍洞、三百烈士紀念碑等革命遺跡。大茅山是壹座充滿生命張力的山,翠綠幽靜的森林,讓山顯得神秘而厚重;連綿不斷的泉水和瀑布使這座山變得靈動而迷人,經過歲月風雨的洗禮,依然鮮活而持久。
大茅山下,彩虹童話村
從天然的避暑聖地大茅山下來,很難相信這裏居然藏著壹個夢幻般、神秘的童話村,村中壹幢幢美麗的房子坐落在壹起,真的有童話般的感覺。
這個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彩虹童話村。
2017年以前,彩虹童話村和大多數小村莊壹樣,瓦檐白墻,沒什麽特別的。直到彩虹童話村計劃的實施,伴隨著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在這裏被記憶喚醒,那些溫暖而充滿愛的故事又鮮活起來,小鎮仿佛壹下子回到童年時代了。
整個村子是上高下低的狀態,群山環繞的童話世界被塗成了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彩的顏色,像壹個舞動的音符點綴著青山。
每壹種顏色代表著壹種主題,比如說藍色是以海洋主題,相應以水、山泉瀑布、海洋魚類來展現,其他的顏色也歸類到相應的主題內。
壹抹抹斑斕的色彩鋪滿山村,整個山村顯得更更有靈氣了,感覺色彩斑斕豐又不淩亂。
當地領導通過壁畫藝術形式美化村莊,打造美麗鄉村,通過彩虹主題美化鄉村,吸引客流,達到產業扶貧、 旅遊 致富的意願。
當地結合村子自然地理環境因素以及地方人文特色,以彩虹為背景、以文化特色為主線構建了壹個五彩繽紛的彩虹童話村。
大茅山特色小吃“烏佬果”
村裏人熱情好客,我們品嘗了當地特色小吃“烏佬果”。關於“烏佬果”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壹是說當地人稱山蕨菜為“烏糯”,久而久之“烏糯果”就傳成了“烏佬果”;二是戰國時期春申君發明了“烏佬果”。
山蕨菜外形像龍頭,所以也叫龍頭菜,這與龍頭山鄉的地名巧合。德興是“烏佬果”的故鄉,我們更願意相信龍頭山鄉是德興烏佬果的發源地。
相傳,當年楚國人黃歇即“戰國四公子”之壹的春申君,曾任楚相,因躲避追殺,逃到了德興大茅山。德興漫山遍野的山厥成了黃歇的主菜,但這是季節性的菜。秋冬我們該怎麽辦?充滿智慧的黃歇想到了山厥根,他把挖來的山厥根洗、曬、磨成粉,再包著野菜當糧食吃。
後來,黃歇回朝執政,當地人為了懷念他,也學著做起了厥粉果。黃歇長年躲在深山,臉變得黑黑的,就像壹位老農,因此當地人就把厥粉果叫作“烏佬果”來紀念他。
烏佬果詮釋了“排除萬難、勇於創造”的精神。然而,隨著 旅遊 業的發展,需求量隨之增加,現在的“烏佬果”大多是由紅薯粉皮做成的,幸運的是皮薄透明,依然不失傳統風味。
住在大茅山梧風洞賓館,在秀麗幽靜的賓館外散壹散步,馬溪邊,修竹下,繁花旁,行道樹叢,留下了我們的足蹤。下山後走進大茅山童話村,就像是閱讀壹部由許多頗短的兒童故事編撰而成的童話。
那壹股童話的氣息不可抗禦,仿佛壹棟棟房子活脫脫壹個個童話人物,就仿佛站在我們眼前,栩栩如生,讓妳非把全村走完不可。又因為老百姓的生活,當地不可盡數的 美食 ,時而有田園之感,時而有煙雨中的婉約,恍如童話夢境,感到有趣。
這壹段大茅山的回憶是美妙絕倫的,終生難忘,於是記錄成行走過德興大茅山的旅行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