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是壹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壹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壹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遊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裏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裏,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壹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綴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壹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漲水這裏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樁,木樁壹個挨壹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那兒的房子無壹不是這麽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6?1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裏的城市,卻被壹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壹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豐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壹座藝術長廊。平日裏大運河真的像壹條熙熙攘攘的大街壹樣,各式船只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壹—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壹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壹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壹: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6?1瓦格納在這裏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它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威尼斯及其瀉湖
意大利語:Venezia
英文全稱:Venice and its Lagoon
威尼斯風光英文簡稱:Venice
編號:546-004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始建於5世紀、由118個小島構成的威尼斯,10世紀成為當時最主要的航運樞紐。總體上來說,它就是壹幅非凡的建築傑作。
素有“亞得裏亞海明珠”之稱的威尼斯(英文:venice 、意大利文:venezia) 四周環海,位於意大利東北部亞得裏亞海濱的威納托省(Veneto)。從地圖上看,威尼斯仿佛壹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裏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 威尼斯的歷史和地理
威尼斯是壹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這個面積只有不到7.8平方公裏的城市,壹度曾握有全歐洲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遊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裏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紀開始發展,14世紀前後,這裏已經發展成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遊於壹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為威尼斯全盛時期,成為意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壹。16世紀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於拿破侖的統治,有著壹千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和國從此滅亡。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區和意大利才實現統壹,從此成為意大利的壹個地區。 威尼斯的交通
威尼斯的西北角有壹條四公裏長的長堤與大陸相通,它不但是意大利重要的港口,也是壹座文化藝術古城。威尼斯及其瀉湖,由118個島嶼組成。素有“水都”、“水城”、“橋城”或“百島之城”的美稱這座世上獨壹無二的水上城市景色旖旎、風光獨好,城內歷史古跡比比皆是,是壹座風景如畫而又古韻十足的歷史名城,這裏的所有景色都離不開水。威尼斯全市有117條大小河道(另外壹資料:小運河和大運河***計177條)相通,靠401座各式橋梁把它們連接起來。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船是市內唯壹的交通工具。 威尼斯的內涵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誌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壹——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壹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橋構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沒有汽車的城市之壹。
威尼斯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風光。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還要狹窄,兩條船 不能並開,只能單行。街道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層大多為居民的船庫。連接街道兩岸的是各種各樣的石橋或木橋。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壹點也不妨礙行船。威尼斯的橋梁和水街縱橫交錯,四面貫通,人們以舟代車,以橋代路,陸地、水面,遊人熙攘,鴿子與海鷗壹齊飛,形成了這個世界著名水城的壹種特有的生活情趣。在威尼斯地眾多座橋梁中,以火車站為通往市中心的利亞德橋(Rialto)最為有名,又名商業橋,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築成,是威尼斯的象征。大橋長48米,寬22米,離水面7米高,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橋上中部建有廳閣,橫跨在大運河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從太陽型的橋洞中穿梭,裏亞托橋建(Rialto)於1180年,原先是壹座木橋,後改為吊橋。在1444年的壹次慶典中,因不堪重負,大橋折斷。1580~1592年,改建為現在的石橋。橋頂有壹浮亭,橋兩側是20多首飾商店和賣紀念品的小攤。威尼斯城內古跡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另外,還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都隔河相臨,十分別致。威尼斯的房屋建築風格各異,房屋的門窗、走廊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花紋。夜間泛舟威尼斯,獨有壹番情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意大利威尼斯,來感受她的美麗、溫馨和浪漫。 威尼斯有幾百年的歷史,從公元453年就開始了建築了威尼斯。 貢多拉(Gondola) 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壹個獨具特色的名字——“剛朵拉”(意大利語"GONDOLA",又譯為“貢多拉”或“剛多拉”)。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致的小舟壹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據1094年文獻記錄,其名來自7世紀時的第壹任總督。
剛朵拉有十分悠久的歷史,11世紀是剛朵拉最盛行的時期,當時的數量超過了壹萬只,但如今的威尼斯僅剩下了幾百只剛朵拉。雖然數目僅是18世紀的二十分之壹,但讓人高興的是,象聖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制造並修理這種小船,使這種古老的威尼斯傳統得以流傳。剛朵拉的外觀設計原本是各式各樣的,16世紀時的剛朵拉外表異常艷麗,貴族們經常乘坐裝飾著緞子和絲綢、雕刻精美的剛朵拉炫耀自己的財富。為了遏制這種奢靡的風氣,威尼斯元老院頒布禁令:不準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所有的剛朵拉都漆成了黑色。唯壹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這壹傳統壹直被保持了下來,如今的剛朵拉也是統壹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被裝飾成花船。
這種小舟有兩個部位可體現工匠們的想象力,壹個是自然奔放的船頭,很象15和16世紀用的六齒鉞戟。(每壹個齒代表威尼斯的壹個區),另壹個是依奧尼亞式船尾。到了18世紀,這種威尼斯尖舟的形狀和大小會慢慢地固定到我們今天這個樣子.
今天這種小舟壹般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對稱型,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壹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從前的剛朵拉的中間船艙還有壹個可以活動的船篷,用來給旅客遮陽擋雨,有的船篷上面開有小窗和小拉門。後來這種船篷也消失了。
貢多拉船夫現在只穿著壹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戴著壹項草帽。過去船夫們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劃船的時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擱在彎曲的槳架上長長的單槳劃。平日,剛朵拉主要作為旅遊船使用,乘坐剛朵拉費用較貴,平均每40分鐘約為70~120歐元.每年9月的第壹個周日下午,在威尼斯的大運河上還會舉行歷史悠久的剛朵拉傳統劃船比賽,即雷戈塔·斯多利卡(Regata Storica)劃船比賽。威尼斯賽舟節據史料記載起源於1315年。 宮殿及府邸
公爵府(又稱總督府)
總督宮(Palazzo Labia)
聖洛克大會堂(Scuola Grande di San Marco)
黃金宮(Ca' d'Oro)
葛拉喜館(Palazzo Grassi)
蝸牛府(Palazzo Contarini del Bovolo)
雷佐尼科宮(Ca'Rezzonico) 嘆息橋 連結著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壹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嘆息橋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壹。嘆息橋造型屬早期巴洛克式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壹側有兩個小窗。嘆息橋是壹座拱廊橋,架設在總督宮和監獄之間的小河上,享有盛譽。它建於1600年(另壹資料:1603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過這裏,常常會發出嘆息聲而得名: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人世,過去臨刑死囚走向刑場時必須經過這座密不透氣的橋,死囚們只能透過小窗看看藍天,想到家人在橋下的船上等候訣別,百感交集湧上心頭,不由自主地發出嘆息之聲——再向前走便要告別世間的壹切了。據說戀人們在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有壹個傳說:有個男人被判了刑,走過這座橋。 “看最後壹眼吧!”獄卒說,讓那男人在窗前停下。 窗欞雕得很精致,是由許多八瓣菊花組合的。 男人攀著窗欞俯視,見到壹條窄窄長長的貢多拉,正駛過橋下,船上坐著壹男壹女,在擁吻。那女子竟是他的愛人。 男人瘋狂地撞向花窗,窗子是用厚厚的大理石造的,沒有撞壞,只留下壹攤血、壹個憤怒的屍體。 血沒有滴下橋,吼聲也不曾傳出,就算傳出中,那擁吻的女人,也不可能聽見。血跡早洗幹凈了,悲慘的故事也被大多數人遺忘。只說這是“嘆息橋”,犯人們最後壹瞥的地方。且把那悲劇改成喜劇,說成神話。電影“情定日落橋”就在這取景的。嘆息橋兩端連結著總督府和威尼斯監獄,是古代由法院向監獄押送死囚的必經之路。
嘆息橋港口
威尼斯港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之壹,港口長12千米,總面積達250公頃,伸展出去,寬闊廣大,每年進出港門的船只在萬艘以上。威尼斯不僅風光奇特,而且還是文化名城,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就獨樹壹幟。喬爾喬涅、提香、丁托列托、委羅內塞等都是畫壇著名大師。在意大利歌劇藝術發展史中,威尼斯也占有重要地位。城內古跡繁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和眾多的海濱浴場。歌德和拜倫都曾對威尼斯城贊揚備至,拿破侖則稱其為“舉世罕見的奇城”。 威尼斯的橋
威尼斯有到目前為止有404座橋,這些橋的造型千姿百態,風格各異。有的如遊龍,有的似飛虹,有的莊重,有的小巧。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亞德橋,造型為單孔拱橋,用大理石砌成,建於1592年前後。橋長48米,寬22米。它曾出現在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文學巨著《威尼斯商人》記述的就是發生在這裏的 威尼斯的橋故事,幾個世紀以來,《威尼斯商人》不斷被後人搬上電影、電視,以話劇、歌劇等形式流傳於世。
威尼斯市內任何車輛都不能進入,因此城內的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像公交車壹樣有固定的線路和船站,或者您可以像出租車壹樣出租船。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是壹種古老的遊覽船,威尼斯人稱之為“貢多拉(Gondola)”,它是威尼斯特有的“TAXI”。“貢多拉”船身狹長,首尾翹起,最適宜在狹窄的水巷中行駛。艄公身著黑白相間的傳統服裝,頭戴有紅色帽箍的草帽,他們用單槳劃船,操作非常熟練。“貢多拉”制作嚴格而又講究:長11米,寬近1米半,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坐滿六人,加船夫壹人。乘著“貢多拉”,在古老的手風琴和其他樂器的悠揚音樂聲中穿行於古色古香的古老的水城中,欣賞“街道”兩旁古老的建築,古時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在腦海浮現。實在是壹種不可多得的享受,如果再去廣場享受壹次絕對正宗的意大利快餐,來份意大利面條或者來壹份比薩餅和意大利啤酒,那種愜意、浪漫的感覺便油然而生,會令妳更加陶醉! 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的狂歡節歷史上赫赫有名,1979年已經恢復,目前是全世界四大狂歡節之壹。壹個人戴上面具,失去了身份,獲得的自由,可以放肆,可以放縱,這是很多人喜歡狂歡節的理由。據說,節日期間,彼此說:“妳好,面具先生。”能趕上聖誕節時狂歡節的遊客畢竟是少數,買壹個面具就方便多了,買幾個小面具紀念品,花費也不算很大。也有遊人買上壹頂醜角的帽子,在大街上招搖過市,自得其樂。既然來威尼斯,不妨放肆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