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D口出來,往南步行五六百米後右拐就到了——藝苑南路。這裏是許多客村人的回憶,這裏也存在著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的“村民”紮根留下來的老手藝!
久而久之,小巷子的餐飲店成為了許多人必打卡之地。在這裏,沒有壹家餐飲店的味道是差的!
因為這裏,什麽都有;因為這裏,是廣州最真實的模樣!
我的廣州朋友總是和我說:“藝苑南路上「黨公」的糖水才是最好吃的!”
這次來到這條小街,勢必要嘗壹嘗,嫩嫩的豆腐花,甜甜的味道,淡淡的香味,吃了壹次都被這碗糖水折服了!
藝苑南路這家「黨公」其實是廣西的品牌,卻是廣東人在此深根了七年。每天,這裏的人氣都是非常高。
因為糖水種類繁多,積攢了諸多忠實顧客,所以街坊們在茶余飯後總會想著過來坐坐、聊聊。
五谷豐登豆腐花是這家店老板引以為豪的招牌,在老板制作的時候用了不同種類的豆子,從而得到五種顏色的豆腐花。五色豆腐花底下還鋪有芋頭、紅豆、糙米和銀耳,讓整個甜品口味更加香醇。
豆腐花的味道,綿綿滑滑的,讓人吃壹口都覺得甜甜蜜蜜的,讓每壹個人都不舍得松口~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壹碗滿滿的豆腐花都已經吃完啦~
店裏除了網紅豆腐花,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糖水。
壹碗糖水不僅是給顧客口感上的甜蜜,更是為客村人的生活增加了許多甜蜜的滋味。
憑借壹手出神入化的煎餅手藝,傳承了百年。
“姑娘,妳要什麽口味的?”“火腿煎餅果子,還要壹個手抓餅,加雞蛋和火腿。”
這家煎餅果子是安徽人開的,老板夫婦也是在藝苑南路“駐紮”了三年。
比起煎餅果子,手抓餅的制作真的超級誘人的哈~面餅在鋼板上漸漸鼓脹,待微微金黃,不疾不許地打入雞蛋煎熟,最後再放入配菜和醬汁。
餅皮不僅酥酥脆脆,就著醬汁,輕咬壹口,醬汁的味道和著餅皮的味道綻放,簡直爽呆了!
小小的招牌卻藏不住那舌尖上的味道。
在藝苑南路待了兩年,荊州鍋盔的攤位也從床上用品店的門口轉移到了B&B豬扒包旁邊。
這家的鍋盔是壹絕,很多人壹次都是帶好幾個走的!面團搓的壹樣大小,按出薄薄的皮,加入肉菜,直接放入烤爐,烤出來的餅皮又酥又脆,肉質又香又嫩,真的太好吃了!
雖說鍋盔是湖北特色,但卻是壹個年輕的廣東肇慶小夥子開的小鋪子。他穿著白T恤,戴著花袖套,立在鍋爐前,壹邊試探鍋盔的熟度,壹邊放入新攤好的鍋盔。
這家店裏的鍋盔有很多口味,最經典的梅菜扣肉餡鍋盔。
鍋盔個頭不小,味道香郁,整條街都能聞到它的味道啦~
西北的風味,傳向了全國各地。
「秦筷」是壹個連鎖店,但是在這店裏,所有的店員都是東北人,他們在藝苑南路已經三年了。
肉夾饃也很有特色呢,饃是脆皮的,肉末夾在幹巴巴的饃裏面,配著肉的湯汁,鮮美、香脆,味道真的不錯哦!
壹家店,壹門手藝,壹份情懷,希望能壹直傳下去,讓更多的人吃到北方的好味道!
舊舊的招牌,藏不住的是誘人的味道!
壹口大鍋,放滿水,水開後,放入粉,冒著熱氣,長筷子不停地翻著米粉,濃濃的香味漸漸散發。
這個螺獅粉裏面的酸筍就是它的精華。撈著粉,喝著湯,酸、鹹、辣、鮮,各種滋味都體現在這壹碗米粉中,真是越吃越好吃~
深夜的酒不如深夜的豆漿。
藝苑南路有壹家名氣很大的小店——潮汕夜豆漿。
招牌普寧腸粉很有普寧腸粉的feel。腸粉q彈潤滑,吃壹口湯汁四濺,味道很有潮汕的感覺,還加了很多菜脯,口味真是棒棒的!
潮汕人愛喝豆漿就油條。這裏的豆漿油條也是相當正宗呢~
濃濃的豆漿,熱乎乎的油條,溫暖了深夜裏的寒冷。
學生時代最愛的益禾堂,真的是記憶中的味道啊~
檸檬愛玉凍很不錯,酸甜冰爽,裏面的愛玉凍Q滑Q滑的街口壹家小吃
人滿為患,各種小吃、人氣爆棚
整條街景
? 超人氣的小店往往就在這裏哦
老舊的居民樓在街邊佇立。作為廣州城古老的街區,這裏保留了許許多多老廣州的點點滴滴。
有機會大家壹定要去品嘗壹下這裏的美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