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如果妳去婺源,這幾道當地特色菜值得壹試

如果妳去婺源,這幾道當地特色菜值得壹試

婺源,地處窮鄉僻壤之域,在成為“最美中國鄉村”之前,就像是這廣袤大地上開出來的壹朵小花,安靜而無名。可能正是這種地理位置,形成了壹個幾乎半封閉的地勢,人們對外界從不那麽關心,因此造就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發展出了以“吃”為特色的那種熱愛生活的方式。即便農間操作艱難辛苦,可但凡能過的節那是必定要過的,過節也必定是要有相應的美食制作,並且家家戶戶都很重視,哪家的女主人要是在廚藝上技不如人,不但會被男主人棄嫌,自己也會覺得臉上無光,所以土生土長的婺源人就都壹個個自然而然地成長為了貨真價實的吃貨。

婺源菜,口味上辣、香、鮮,在色彩上喜好紅綠相間的熱鬧,在用料上以米粉最為突出特色,在烹飪方式上以爆炒和粉蒸為主打。婺源菜的食用油以自種的菜籽油和山茶油為主,因此會有壹股濃郁的天然食物油香味撲鼻,但隨著大城市對山茶油的熱捧,當地人都把數量有限的山茶油省下來出售給了商家,自家就都只吃菜籽油了,飯店裏那就更是不可能再用山茶油了。

據說婺源菜總是讓去過的遊客念念不忘,我自己更是每次回婺源都管不住嘴而每天長壹斤體重,那裏真的是壹個吃貨的幸福天地,我覺得“粉蒸肉、粉蒸魚、紅燒紅包鯉魚、糊豆腐、肉丸子、土雞煲”這六道最具代表性的菜式值得推薦給外鄉人,並且按著下面的菜譜步驟也比較容易學會。

壹、粉蒸肉

1、五花土豬肉(城市裏買膳博士的)帶皮切成1-2cm厚的塊狀,裝入碗中,入鹽、料酒、豆瓣醬、生抽,攪拌均勻,腌制2小時;

2、大碗下面鋪上任何妳想要吃的蔬菜(菜心、茄子、辣椒、蘿蔔、毛豆、碗豆…),入鹽,撒適量米粉(蔬菜外表面薄薄裹上壹層粉)、攪拌均勻;

3、肉塊裹上蒸菜粉(比超市裏的米粉顆粒要大),魚鱗狀鋪在蔬菜上;

4、碗底腌制料和米粉都澆在肉的上面;

5、入蒸鍋,大火蒸10分鐘後關小火燜2小時,撒蔥花,出鍋。

這道菜筆者發現當地土豬肉和城市裏的土豬肉蒸出來的香味不壹樣,肥肉的油膩感也不壹樣。蒸久壹點,肥肉會被融化到下面的蔬菜裏去,肉塊吃起來爛而不膩,如果把五花肉換成風幹肉、腌鹹肉、土雞塊(下方不放蔬菜),或下方蔬菜換成各式菜幹,又都能各自成為另壹道當地特色菜。

二、粉蒸魚

1、鮮活魚殺好去凈切塊,均勻抹上壹層鹽,拌入新鮮辣椒碎末(青尖椒和紅尖椒)、姜末、料酒、豆瓣醬、芝麻油、辣椒油、生抽,腌制半小時以上;

2、撒米粉入魚塊(或像粉蒸肉那個裹米粉),攪拌均勻(以魚塊外部全部都裹上了米粉為準),按魚鱗狀順序鋪入盤中;

3、上蒸中火鍋蒸半小時,撒上蔥花末,即刻出鍋。

這道菜的主料可以是草魚、雜魚、汪刺魚、河溪小魚,或單蒸魚頭,有些人家還喜歡加壹味紫椒香料去腥氣,但紫椒這味香料有些人會吃不慣,可因人而異。

類似做法還可以變身出粉蒸新鮮腸子和粉蒸風幹腸子,粉蒸蘿蔔牛肉等等地方菜。

三、紅燒紅包鯉魚

1、鮮活魚殺好去凈,魚肚內放姜片,魚身抹上米酒和鹽,腌制半小時;

2、熱鍋入油,至9成熱,依次放姜片、蒜瓣、辣椒,煸香;

3、入鋰魚和辣椒,澆米酒、生抽,紅燒燜夠10分鐘。

這道菜主料是當地冷水塘裏養的荷包鋰魚為最佳,也是當地人家過年時必定要做的壹道菜,肉質鮮嫩,形狀似荷包,加之紅色更為喜慶,更寓意年年有余之意。

主料換作草魚、小河魚、汪刺魚等,又能變出各種紅燒魚菜來。

四、糊豆腐

1、豆腐切成碗豆大小,倒入高湯鍋裏;

2、入蒜末、姜、鹽、料灑,燜5分鐘;

3、澆入熟豬油,入蝦仁、肉蓉、香茹丁、筍丁、木耳末、油渣;

4、關中火,壹手攪拌,另壹手撒米粉入鍋,同時放香菜末、濕澱粉、油渣;

5、攪勻,煮透,舀出入碗內,澆上芝麻油,撒上蔥花和胡椒粉。

這道菜深受當地人喜愛,其配料當地人也是會自由發揮,比如有的會加黃豆芽末,有的不放香菜。然後把豆腐這個主料更換成菊花菜、青菜心、白蘿蔔、南瓜、豆角、芋頭、冬瓜、莧菜……只要妳想得到,都可以。

五、肉丸子

1、五花土豬肉,切丁,剁蓉;

2、入鹽、生抽、白胡椒粉,攔均,腌制20分鐘;

3、入姜末、冬筍末(或馬蹄末)、蔥白末,同時入蛋清、生粉,往同壹個方向攪拌均勻(不可兩個方向攪拌);

4、制作成丸子狀,入蒸籠,大火蒸20分鐘,出鍋。

這道菜在城市裏也較為常見,區別是婺源的肉丸子不摻任何面粉,是用純五花肉制作,並且生抽用量會大於其他地區,蒸出來的丸子香氣會更濃郁。另外就是如果在外面裹上壹層泡發過的糯米,就成了另壹道叫珍珠丸子的菜。

六、土雞煲

1、土雞宰殺,清理幹凈;

2、抹鹽,澆料酒腌制20分鐘;

3、茴香,花椒,桂皮用布包紮緊,與蔥段,姜塊壹起裝入雞肚子內,然後大火蒸2小時;

4、取出茴香,花椒,桂皮、姜塊等;

5、切塊裝盤。

這道菜如果做成湯煲就也會很常見,但婺源的特色是幹蒸做法,並且這算是當地最硬的壹道菜。因為在山區能夠做最好的菜肴的材料也就是養出來生蛋改善生活的土雞了,要不是貴客上門,壹般是不會舍得殺掉下蛋的雞的,所以這道菜在當地又叫姑爺菜。第壹次上門的姑爺除了進門時要吃掉壹碗四個蛋的糖水蛋,還要壹個人負責吃掉這樣壹整只雞。但隨著高鐵的開通,旅遊業的日益發達,慢慢的這種風俗也就開始逐漸消失了。目前這道菜要想吃到能夠粘住筷子不肯掉的雞骨頭的正宗土雞已經很難了,養雞的速度定是跟不上大理遊客的饕餮速度的。

有好菜,自是不能少了好酒配,婺源當地有自釀米酒的風俗,米酒的口感甘甜,完全不上頭,對於去婺源的外地人,有必要上嘗壹嘗,但也切記不能因其口感好而貪杯,因米酒的後勁十足,不知不覺就會給醉得不省人事。

最後值得再提醒壹句的是,在婺源不要迷戀看起來幹幹凈凈的大飯店,而是壹定要去那些街邊小店才可能吃到最正宗的婺源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