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福州有哪些特色小吃和好玩的地方?

福州有哪些特色小吃和好玩的地方?

特色小吃:

1.扁肉:肥瘦相間的肉、餛飩皮制作:將肥瘦相間的肉打成漿,然後用味精、鹽等調味。然後壹手拿著皮坯,壹手拿著竹批把餡料挑進皮坯裏,順手捏壹捏扔出去。扁肉只是普通的餛飩皮,是很薄的扁肉片。然後放入沸水中煮沸。煮熟後,它的面團幾乎是透明的,它以壹種顛簸的方式“綁”在肉餡上,但它永遠不會破皮。終於撈出來了。

2.糍粑:將糯米用木電飯煲蒸熟,倒入石臼中打至爛,取出揉成大小合適的糍粑球,加糖食用。或者放在竹籃裏滾上壹層糍粑粉(炒好的黃豆磨成粉拌紅糖)。每當有喜事時,當地人都要制作紅糖拌年糕招待客人以示吉祥。

3.蠔餅,福州的傳統小吃。浸泡後的大米和大豆磨成漿,牡蠣肉、瘦豬肉和芹菜混合成餡,用特制的長柄勺子油炸。成品圓滾滾,色澤金黃,殼脆香濃,餡料鮮美,口感多肉,可單吃。福州人大多把蠔油餅做成粥菜,配定邊糊吃更好。

3.魚面:由純魚制成的魚面。食材:鮮黃鱔、白粉制作:先刮去黃魚、黃鱔等又白又細的魚肉。然後把刺去掉去皮,蘸上紅薯粉(太白粉)或散粉用棍子打成薄片。然後,在烘烤後,它們被切成菱形和方形片,或切成掛面和細面條,幹燥並儲存,使用時在湯裏煮。特點:軟脆,滑如面條,鮮爽爽口。

4.茶葉碎:制作簡單,清香可口,因成分不同,具有解渴、清涼、消暑、充饑的功效。經濟實惠。泡茶時,壹般將茶葉磨成粉末,加入各種配料,用沸水沖泡。茶,其實並不全是茶,而是有很多品種用作茶飲。除了用老茶葉,更多的是采摘許多野生植物的嫩葉。

5.蔥油餅:福州傳統小吃。烤箱酥餅以面粉為主料,豬肉脂肪、蔥花和生芝麻為輔料制成。做法是:將面粉揉成餅皮,將肥肉丁用白醬油、味精、精鹽、五香粉或椒鹽腌制成餡料,餡料時塞入大量蔥花,在餅面撒上生芝麻,放入烤箱烘烤。

6.牛雜米粉:福州人稱之為牛雜,進店的顧客80%都必須吃這種材料:牛肚、牛筋、牛筋、米粉、芹菜、白醋、魚露。制作:壹、牛雜(牛肚(條切成半指長,壹寸寬,口不老不爛,稍有彈性)、牛筋、牛筋)。米粉泡在水裏又直又軟。然後把牛雜、米粉和芹菜放在壹起。

7.蘿蔔絲菠菜:原料配方:糯米3.25千克粳米1.75千克蘿蔔餡4千克花生油15克食用黃色素10克制作方法:1。糯米和粳米用清水浸泡2小時左右撈出。混合少量清水研磨成漿,邊研磨邊使其流入袋中。磨好後袋口朝下,放入灌漿槽內,放上漿板,插入紅色壓力,每隔15分鐘掛壓石轉動壹次。

8.春卷:也稱為春餅和煎餅,是福州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據說宋朝時福州有壹位學者。為了準備考試,他整天埋頭學習,經常廢寢忘食。妻子壹再勸說都沒有用,於是她想了壹個辦法:把大米磨成薄餅,裏面填滿蔬菜肉,然後包成卷,既當米飯又當蔬菜。這種小吃後來被命名為春卷,並逐漸在城市和農村地區流行起來。

9.釣魚:外地的朋友可能不懂。它是福州人的發明。舀:從湯裏舀東西。華:這是中國著名的米粉。莆田有個縣叫興化。該縣以手工制作米粉而聞名。福州人仍然習慣性地把精細米粉稱為興化,甚至沒有加上粉紅色這個詞。但是,興化的米粉與其他地方的米粉不同。

10.阿歡鴨肉面:俗稱二橋亭鴨肉面,是林阿歡於1887在本市二橋亭開的壹家家庭用品店。主要經營鴨肉面,也賣蒸頂排和芝麻腸(鴨肉腸)。每壹位上門要壹碗鴨肉面的顧客,再加壹片和壹碟龍腸,不僅花費少,而且味道好,真的是物美價廉,所以生意很紅火,座位總是爆滿。

11.輕蛋糕:是壹種用面粉和少許鹽烘焙而成的蛋糕食品。它的直徑約為6厘米,中間有壹個穿孔。香脆可口,是福州人喜歡的傳統小吃之壹。還有壹種輕餅,就是把鹽換成糖,形狀比鹹餅大壹倍,叫做“正東餅”。無論“廣餅”還是“正東”餅,它們的名字都與戚繼光入閩抗日的傳說有關。

12.太平巖

13.巴國芝麻醬

好玩的地方:

1.西湖公園:位於市區西北部的臥龍山。

2.閩江公園:位於福州閩江南北兩岸,是福州最大的開放式休閑公園。

3.鼓山:位於福州東郊、閩江北岸,距市區約8公裏,是福州最著名的風景區。孤山山不高,最高峰海拔925米,但山上有許多景點,森林和山谷美麗迷人。

4.森林公園: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九大森林公園之壹。

5.玉山:位於福州市東南部五壹廣場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