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0年至今。重點建設了淮安三線船閘、淮陰三線船閘和“水上立交”淮安樞紐工程,實施處理了中、裏運河有關險工段。續建的橋梁工程有裏運河淮陰壹號橋、中運河許渡大橋和五河口特大橋。並結合打造運河旅遊文化長廊,對裏運河以及與之相通的清安河、文渠河、越河大塘、缽池山景區水面等進行清淤疏浚,在岸邊灘地栽花種樹植草,合理調度涵閘、泵站,使整個城區水體靈動變美。
——城市建設:淮安市城市建設挖掘漕運文化底蘊,打造“運河之都”品牌,圍繞綠水特色,完成了裏運河、大運河綠化風光帶,古黃河生態園、中洲公園、荷花公園、缽池山公園等遊園綠地相繼建成,新增公***綠地304萬平方米,使淮安成為壹個獨具特色的“水中城、城中水、綠中城、城中綠”的自然生態城市。中心城市建城區面積現在達到80平方公裏,人口增加到83萬人。京杭運河的水運條件及兩岸環境的改善,為招商引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現在,淮安沿運河建廠、建科技和工業園區、建物流中心等,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很多客商還看中了淮安運河的綠水,紛紛投資淮安房地產,依水靠綠、鱗次櫛比地建起了新型花園式居民小區,使淮安加速向最佳人居環境城市邁進。
——風光旅遊:裏運河沿線具有典型的蘇北水鄉古鎮風貌,沿河人文景觀品位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故居和紀念館,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蘇皖邊區政府舊址、鎮淮樓、文通塔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眾多民居古建築,展示了蘇北民間、民俗文化。運河還串聯了碼頭古鎮、清江城、河下古鎮、楚州古城,見證著淮安歷史的變遷。2002年,我市確立了以淮安中洲島運河主題區,楚州三湖壹鎮主題區為主體,以裏運河為紐帶,打造“古運河文化長廊”淮安旅遊的黃金線。目前已建成大運河文化廣場、美食壹條街、東西大街、碼頭鎮韓侯故裏景區、康熙運河水上遊線路。中洲島公園、三湖壹鎮、入海水道、裏運河河岸景觀、碼頭鎮、慈雲寺、文廟風貌區。2005年8月淮安裏運河風光帶已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水鮮美食:淮安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淮揚菜”的主要發祥地就是在運河壹線。淮揚菜至所以鮮美,主要原因是其生於水性、妙於水性。大運河水豐草肥,水產四時不絕,魚、蝦、鱉、蟹、螺、蚌、蜆品種繁多,其中魚類品種最多,青、鰱、刀、白、銀、鯿、黑、鰻、鰍、鱔、鯰、鱖、鯉等等,多是淮揚菜必備。家常淮揚菜“熗三螺”用的河蚌、螺螄、蜆子,帶有運河特有的水土清新滋味。而水生蔬果類有藕、蓮、慈姑、芋頭、菱角、芡實、萵苣、茭白、水芹、蒲菜、蘆蒿等,這些水生類植物則更深得運河水滋潤,給品嘗者送去野趣和清香,增添了淮揚菜的神奇和活力。“壹著脆思蒲菜嫩,滿盤鮮憶鯉魚香”,名揚四海的淮揚蒲菜,只有運河楚州段的潔白肥美,有“天下第壹筍”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