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吃;品嘗。
《察今》:“嘗壹脟肉,而知壹鑊之味,壹鼎之調。”② 嘗試。
《齊桓晉文之事》:“我雖不敏,請嘗試之。”③ 經歷;遇到。
《庖丁解牛》:“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④ 曾;曾經。《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嘗敵試探敵人的強弱。《宋史·蘇洵傳》:“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嘗鼎壹臠嘗其壹二,可知其餘。語出《呂氏春秋·察今》:“嘗壹脟肉,而知壹鑊之味,壹鼎之調。”
(脟:同“臠”。)嘗新嘗食新收獲的五谷。
2. 翻譯:古文“嘗”嘗(嘗) cháng 字從尚從旨。
“尚”意為“攤平”、“展平”;“旨”意為“美食”、“美味”。“尚”與“旨”聯合起來表示“攤平舌頭感覺美食”。
本義:品味食物。引申義:體驗、試驗。
釋義1副曾經〖havealready〗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傷仲永》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宋?範仲淹《嶽陽樓記》釋義2動(形聲。
從旨,尚聲。“旨”,滋味美。
本義:辨別滋味,品嘗)同本義〖taste;trytheflavourof〗口味之也。從旨尚聲。
——《說文》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月令》臣先嘗之。
——《禮記?曲禮》不敢嘗。——《論語》百鬼迪嘗。
——《漢書?禮樂誌》嘗其旨否。——《詩?小雅?甫田》又如:嘗酒;嘗食(試辨食物的味道);嘗酎(祭祀的時候,嘗壹嘗新酒的滋味)嘗試〖try〗嘗,試也。
——《小爾雅》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襄公十八年》又如:嘗巧(試驗其技巧);嘗湯戲(正戲前加演的短戲)經歷〖experience〗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傳?僖公十八年》又如:備嘗艱苦;嘗到了公職的甜頭。
3. 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麽意思在文言文中“嘗”的意思是:
①吃;品嘗。《察今》:“~壹脟肉,而知壹鑊之味,壹鼎之調。”
②嘗試。《齊桓晉文之事》:“我雖不敏,請~試之。”
③經歷;遇到。《庖丁解牛》:“技經肯綮之未~,而況大軱乎!”
④曾;曾經。《勸學》:“吾~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1. 拼 音:[ cháng ]
2. 部 首: 小
3. 筆 畫: 9
4. 繁 體: 嘗
5. 五 筆: IPFC
6. 基本釋義:
辨別滋味:~食。~新(吃新收獲的谷物或應時的果品)。~鮮。品~。臥薪~膽。
試,試探:~試。~敵(試探敵人的力量)。
經歷:~受。備~艱苦。
曾經:未~。何~。
7. 相關組詞
品嘗,嘗試,嘗鮮,嘗新,何嘗,未嘗,飽嘗,奉嘗,原嘗,不嘗,嘗受,竊嘗,秋嘗,嘗藥。
4. 文言文“嘗”壹般翻譯成什麽文言文“嘗”有5種意思:
①<;名>;祭祀名。
②<;動>;品嘗。
③<;動>;試壹試,試探。
④<;動>;經歷。
⑤<;副>;曾經。
引證解釋:
①<;名>;祭祀名。
宗唐祭祀,秋祭名“嘗”。
《後漢書·馮衍傳》:“遭時之禍,墳墓蕪穢,春秋蒸嘗,昭穆無列。”(蒸:冬祭名。)
②<;動>;品嘗。
《呂氏春秋·察今》:“嘗壹臠肉,而知壹鑊之味,壹鼎之調。”這個意義後來寫作“嚐”,現簡化為“嘗”。
③<;動>;試壹試,試探。
《漢書·陳餘傳》:“乃使五千人令張魘、陳澤先嘗秦軍,至皆沒。”
④<;動>;經歷。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⑤<;副>;曾經。
《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為人傭耕。”
5. 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動>;吃;品嘗。
《呂氏春秋 察今》:“~壹脟肉,而知壹鑊之味,壹鼎之調。”
朝代:戰國末年
作者:呂不韋屬下門客集體編撰
釋義:品嘗壹小塊肉就知道了壹整鍋肉的味道,進而知道壹鼎肉的味道是否調和。
2、<;動>;嘗試。
《齊桓晉文之事》:“我雖不敏,請~試之。”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弟子
釋義:我雖然天生並不聰明,但是願意請求您讓我嘗試著做這件事。
3、<;動>;經歷;遇到。
《庖丁解牛》:“技經肯綮之未~,而況大軱乎!”
朝代:先秦
作者:莊周
釋義:連經絡相連和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沒有碰到過,何況是大骨頭呢?
《左傳 僖公十八年》:“險阻艱難,備~之矣。”
朝代:春秋末期
作者:左丘明
釋義:艱難險阻,都經歷過。
4、<;副>;曾;曾經。
《勸學》:“吾~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朝代:戰國
作者:荀子
釋義:我曾經壹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
《傷仲永》:“仲永生五年,未~識書具,忽啼求之。”
朝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壹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
擴展資料:
關於“嘗”的詞語:
1、嘗敵:試探敵人的強弱。
《心術》:“故古之賢將,能以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朝代:宋代
作者:蘇洵
釋義:所以古代明智賢能的將領,都能夠用壹定兵力去試探敵方的虛實,又能夠根據敵方的強弱,準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因此他對是進攻還是避戰撤退,都能做出自己的決斷。
2、嘗鼎壹臠:嘗其壹二,可知其餘。
《呂氏春秋 察今》:“嘗壹脟肉,而知壹鑊之味,壹鼎之調。”(脟:同“臠”。)
朝代:戰國末年
作者:呂不韋屬下門客集體編撰
釋義:品嘗壹小塊肉就知道了壹整鍋肉的味道,進而知道壹鼎肉的味道是否調和。
3、嘗新:嘗食新收獲的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