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壹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亡。食盡,賊又迫,謂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遺民,今擔兩兒,盡死。莫若棄己兒,懷遺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輩尚壯,日後當有兒。”妻從之。
鄧攸是晉朝人。鄧攸的弟弟很早便過世了,留有壹個小孩,叫遺民。正值社會動亂,北方的胡人入侵首都,搶奪牲口。鄧攸帶著妻子孩子逃亡他鄉。食物吃光了,胡人追的緊。鄧攸對妻子說:“我的弟弟死得早,只留下了遺民壹個孩子。如果我們帶著兩個小孩子逃命,都會死。不如我們撇下我們的孩子,帶著遺民逃走吧。”妻子聽後淚如雨下。鄧攸安慰她說:“不要哭了,我們還年輕,日後還會有孩子的。”妻子最後同意了。
96畫鬼易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曰:“畫孰最難?” 客曰:“犬馬最難。” 曰:“孰最易?” 客曰:“鬼魅最易。”曰:“何為?” 曰:“夫(發語詞,無義)犬馬,人所知也,旦暮見之,不易類(畫得像),故難;鬼魅無形者,人皆未見之,故易也。” (據《韓非子》改寫)
譯文:
有人為齊王畫畫,齊王問他:“畫什麽最難?” 他說:“狗、馬最難畫。”(齊王)說:“畫什麽最容易?” 他說:“畫鬼怪最容易。” 齊王說:“為什麽這麽說?”(那個人)說:“狗、馬是人們所熟悉的,早晚都可以看到,不容易畫得像,所以難畫;鬼怪是沒有形狀的,人們都沒看到過,所以容易畫。”
97.孟女不欺子
孟子很小的時候,壹天東邊有壹戶人家殺豬。孟子不知道那壹戶人家為什麽要殺豬,就問他的母親。孟母沒多想就說:“殺了豬給妳吃肉呀。”剛說完,孟母就後悔了,她在心裏數說著自己:“我懷著孟子以來,坐席不端正我不坐,割肉不周正我不吃,從孟子還是胎兒的時候我就讓他受良好的教育,現在孟子初識人事,我怎麽就欺騙他呢?這是教他說話不講信用啊。”於是,盡管當時家裏很窮,孟母還是去東邊殺豬的那戶人家買了些肉回來給孟子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了自己對孟子的承諾。後來孟子成為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壹位大師。
98.跛足虎
周處年輕時,兇悍霸道,成了家鄉的禍害。另外,義興河裏還有壹條蛟龍,山上有壹只跛足虎,他們壹起侵害百姓的生活,義興人稱之為" 三橫" ,尤其是周處更為厲害。有人勸說周處殺掉猛虎,斬掉蛟龍,目的是希望" 三橫" 只留下壹個。周處就殺掉老虎,接著有跳入水中殺蛟龍,周處追隨蛟龍,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中,壹起漂遊了幾十裏,經過三天三夜,鄉民們都說周處已經死了,大家互相慶賀。結果周處竟殺死蛟龍從水裏出來了。他聽到慶賀的消息後,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鄉裏的禍害了。周處決心重新做人,就到吳郡去找陸氏兄弟,陸機不在,只見到陸雲,他把自己的情況詳細告訴了陸雲,並說:" 我想重新做人,可惜虛度了大好時光,至今壹事無成。" 陸雲對他說:" 古人看重的是,朝聞道,夕死可矣。何況妳的前途還是大有作為的。另外,人最可怕的是不能立誌,如果誌向遠大,又何必擔心不能名聲遠揚呢?" 於是周處洗心革面,最終成為忠臣孝子。
99.樊重種樹
原文樊重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鹹來求假焉。此種植之不可已也。諺曰:“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此之謂也。
譯文樊重曾經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種植梓材和漆樹。當時的人們都對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幾年之後,梓樹和漆樹都派上了用場。過去那些恥笑他的人,現在返過來都向他借這些東西。這說明種植樹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諺說:“壹年的計劃,不如種谷子;十年的計劃,不如種樹木.”說的就是這件事呀!(做事應從長遠考慮)
原文樊重,字君雲。世善農稼,好貨殖。重性溫厚,有法度,三世***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其營經產業,物無所棄;課役童隸,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財利歲倍,乃至開廣田土三百余頃。其所起廬舍,皆重堂高閣,陂渠灌註。又池魚牧畜,有求必給。嘗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鹹求假焉。貲至巨萬,而賑贍宗族,恩加鄉閭。外孫何氏,兄弟爭財,重恥之,以田二頃解其忿訟。縣中稱美,推為三老。年八十余終,其素所假貸人間數百萬,遺令焚削文契。債家聞者皆慚,爭往償之。諸子從敕,竟不肯受。
譯文樊重,字君雲。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長耕種莊稼,並且喜歡做生意。
樊重性情溫和厚道,做事情很講究法度。他們家三代沒有分家,財物***有,但子孫都相互禮敬,家裏常常像官府壹樣講究禮儀。樊重經營家裏的產業,非常得法,壹點損失浪費都沒有;他使用仆人、傭工,能夠人盡其用。所以家裏能夠上下同心戮力,財產和利潤每年都成倍增長。以至於後來擁有田地三百余頃。樊重家所建造的房舍都是層樓高閣,四周有陂渠灌註。樊重家還養魚、養牲畜,鄉裏有窮困緊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壹般都滿足他們。樊重曾經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種植梓材和漆樹。
當時的人們都對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幾年之後,梓樹和漆樹都派上了用場。過去那些恥笑他的人,現在返過來都向他借這些東西。樊重的錢財積累至成千上萬,他便經常周濟本家同族,施惠於鄉裏。樊重的外孫何氏,兄弟之間為壹些財產而爭鬥,樊重為他們的行為感到羞恥,索性送給他們兩頃田地,來解決他們兄弟之間相互憤恨,相互訴訟。本縣的人都稱道樊重的行為和品德,將他推為三老。
樊重在八十多歲的時候去世,他平素所借給別人的錢財多達數百萬,他在遺囑中安頓子女們將那些有關借貸的文書契約全部燒掉。向他借貸的那些人聽說後都感到很慚愧,爭先恐後地前去償還。樊重的孩子們都謹遵父親的遺囑,壹概不接受。
100.司馬光勤學
原文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遊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壹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壹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101.乘風破浪
譯文宗愨的字是元幹,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高但,但是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的誌向是什麽?他回答:“希望憑借大風破萬裏的巨浪。”宗泌娶妻,妻子剛剛過門,夜裏就被搶劫了。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都嚇得逃跑了,不能夠進入房間。
102.天衣無縫
譯文郭翰在夏天的壹個晚上仰望上空,有壹位仙女,慢慢地降下來,仙女說:“我是天上的織女。” 郭翰慢慢地看織女的衣服,衣服上竟然沒有衣縫。郭翰問她,回答說:“天上的衣服都不是針線織的。”
103《李氏夫婦》
譯文黃生,是李氏小時候的朋友。(分別)十年後,二人在路途中相遇。李氏把他請到家,殺雞做飯。但是吃過不久,黃生的肚子就很疼,疼的流下豆子般大小的汗滴。李氏夫婦非常驚恐,打算找醫生(趕快)來看看。黃生堅持不讓他們去(找醫生),說是老毛病又犯了,沒有關系。李氏不聽從,堅持去請醫生。當時正在下暴雨,漫天烏黑,山道崎嶇,路滑難行。過了大半夜,帶著醫生回來了。醫生給(黃生)針灸,壹會(病)就好了。黃生(對李氏)說:“妳為我吃苦了!我拿什麽報答妳?”李氏夫婦說:妳是我朋友,應當很仔細耐心的對待妳,妳為什麽要說(報答的)這些話呢?”第二天天晴了,黃生就告辭離去了。
104.馬嚙(nie)盜髻(ji)
原文董熙載應友人邀,至其家豪酒。自午及薄暮,已酩酊矣。友人留其宿,熙載曰:“毋庸,吾尚可乘馬反家。”時月黑風急,未幾,醉而墮馬,僵仆道邊,馬韁持於手。忽有盜過,自喜曰:“天贊我也!”遂盡解其衣,又欲盜其馬。方俯身執韁,馬遽嚙其髻,竭力掙紮而不得去。待熙載醉醒,盡復取所失物,馬始縱盜。
譯文董熙載應朋友邀請,到友人家赴宴豪飲,從中午飲至傍晚已經大醉,朋友見狀欲留他住宿,董熙載說:“不用擔心,我還能騎馬回家。”當時天黑風大,不壹會因醉酒而從馬上掉下來,直挺挺的臥在路邊,韁繩還握在手裏,壹會有壹強盜路過,見狀很是高興,自言自語道:“天助我呀!”緊接著就脫其衣服,又想盜他的馬。彎腰拿韁繩,馬便用牙齒緊緊咬住強盜發髻,雖極力掙紮也不得逃去,等到董熙載酒醒後,把所失的東西都穿戴好,馬才把強盜放了。
105. 娘子軍
譯文唐高祖的第三個女兒,低微的時候嫁給了柴紹。唐高祖率兵起義,柴紹和妻子商量說:“妳父親想平定混亂的天下,柴紹我想迎接起義軍的旗幟,壹起離開不可以,單獨去又擔心後方出事,如何打算呢?”妻子說:“妳最好趕快離開。我壹個婦女,到那時自己另會有辦法。”柴紹立刻走小路趕往太原。妻子於是回到酃縣,拿出家裏的積蓄,組建壹支軍隊來呼應唐高祖,士兵有七萬人之多,和唐太宗壹齊包圍了京城,自稱是“娘子軍”。京城平定後,被封為平陽公主。
106多多益善
譯文劉邦曾經在閑暇時與韓信討論各位將領才能的大小。個自有高有低。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統帥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妳只不過能統帥十萬人。”劉邦說:“那對妳來說妳能統帥多少呢?”韓信回答道:“我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劉邦笑道:“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那為什麽被我所控制?”韓信說:“陛下不能統帥士兵,但善於帶領將領,這就是韓信我之所以被陛下妳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所能達到的。”
107歧路亡羊
原文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①,又請楊子之豎②追之。楊子曰:“嘻!亡壹羊,何追之者眾?”鄰人曰:“多歧路。”及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楊子戚然變容,不變者移時,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見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者笑者何哉?”楊子不答……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 者以多方喪生。”
譯文
楊子的鄰居丟失了羊,於是帶領他的朋友,還請楊子的童仆壹起追趕。楊子說:“唉!丟壹只羊,為什麽要這麽多人去追?”鄰居說:“因為岔路很多。”楊子的鄰居不久就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居回答說:“丟掉了!。”楊子問:“為什麽會這樣呢?”鄰居回答說:“因為岔路之中還有岔路,我們不知道往哪邊去追,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臉色變得很憂傷,過了些時還不說話,整天悶悶不樂。他的學生覺得很奇怪,便請問楊子說:羊不過是只賤畜,而且又不是老師的,為什麼為了這事整天都不笑呢?楊子沒有回答他們……心都子就說:大路因叉路多了而走失了羊,讀書人則因不能專心壹誌而葬送了壹生。
108.宋濂苦學
譯文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
109.玉不琢,不成器
譯文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尚書.說命》中說:“自始自終想著學習。”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110.狗亦有靈
譯文楊聲揚了壹條狗,他十分喜歡它。壹天晚上,楊聲外出,落入第壹口幹涸的井裏。狗便大叫不止聲音響徹了夜晚。第二天,有人路過,看見狗對著井叫,感到奇怪。過去壹看,只見井中有壹個人。楊聲說:“妳如果救我出來,我會報答妳的。”過路人說:“把這條狗作為回報,我就救妳出來。”楊聲說:“這只狗曾經救了我許多次,不能給妳,除了這個的壹切都可以。”過路人說:“如果妳不給我,我就不救妳出來。”這時,狗望著井底,揚聲明白了它的意思,便答應了。楊聲出來後,過路人就帶著狗離去了,狗壹步三回頭。五天後,狗在夜中回到了揚聲家。
44樓
111.劉庭式娶盲女
譯文:齊地人劉庭式還沒中舉時,心想迎娶自己的同鄉的女兒,兩家已草成婚約然而還沒給女方送禮。到劉庭式中舉,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兩眼都瞎了。女家是農耕之家,很窮,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規勸他迎娶那家小女,劉庭式笑著說:“我的心已經許配給她了。雖然她兩眼瞎了,怎能違背我當初的本心呢。“最後迎娶了盲女,並和她***同生活到老。
112.秀才讀別字
譯文:有壹個秀才喜歡讀書,但是別字很多。壹天,讀《水滸》,正好友人 上門拜訪,看見了問他:“兄弟看什麽書?”回答說:“《水許》。” 友人奇怪了說,“書很多,但是水許壹書還是沒有見過。”又問:“ 書中記載的,有些什麽人?”說:“有壹個李達。”說:“請問李達的詳情。”說:“手上有兩把大爹萬夫不能抵擋。”說:“書中還有什麽人物?”說:“有和尚魯智深,教頭林仲。”朋友知道她的別字十分多,不禁啞然失笑。
113.張祜好俠
譯文:張祜考試落榜,於是在江,淮地區漫遊,他十分喜歡喝酒,自稱俠士。
壹天傍晚,有個不尋常的人來到他家,衣著很很像是習武的人,腰裏有把劍,手裏拎著壹個包裹,包裹中有個東西,不停 向外滲血,他說:“這是張大俠的家嗎?”張祜 說:“是這樣的。”
這人坐下,客人說:“我有壹個仇人,等了十年沒有成功,今天晚上殺了他,開心地不能停止!” 張祜敬佩他,客人說:“ 我還有個恩人,是個義士。很多年我也沒有去報這個恩!他在離這三裏得地方,能不能借給我十 萬錢去報這個恩?明天就還給妳,以後我願為妳出生入死,在所不惜。 張祜相信了他,把他所 有的積蓄都給了這個人!這個人留下了包裹便走 了。
第二天,張古見這個人不回來,害怕包裹裏 的人頭被人看見,於是和家人壹起把人頭埋了。打開包裹壹看,竟是個豬頭。才知道被騙了。啊!世界上被稱為豪俠的人,不被人騙的很少啊。
114.搔癢
譯文:曾經有個人身上癢,他叫兒子幫他抓癢,抓了三次都沒抓對位置.叫妻子抓,五次都沒抓準.那個人大為光火,說:"妳是我的妻子,理應是了解我的人,怎麽抓不到我的癢處呢?"於是自己動手,抓了壹次就不癢了.為什麽?癢,人自己知道的東西,怎能不中呢?
115.拷打羊皮定案
譯文:壹個背著鹽袋子的和壹個挑柴草的結伴進城。中午時,兩人在樹下歇息,壹會後,準備趕路,扭頭壹看,發現背鹽人睡著了。擔柴人於是便起了貪心,把羊皮偷走上路了。背鹽人醒來,發現羊皮不見了,便認定是擔柴人所偷,急步趕上去。但擔柴人見此,反問道:“明明是我的羊皮,怎麽說是妳的呢?” 為爭羊皮,二人告到了縣衙。縣令聽了二人的訴訟後,立即令兩名衙役拷打羊皮。打了壹會兒後,縣令喝住了衙役,令二人到羊皮跟前看壹看,結果,背鹽人高興了,但擔柴人嚇得渾身發抖,只得如實地交代偷羊皮的經過。原來,衙役用木棍拷打羊皮後,從羊皮裏散落不少鹽末,證明這張羊皮是背鹽人的。
116.歐陽曄破案
譯文:歐陽曄治理鄂州。有州民為爭船互毆而死,案子懸了很久沒有判決。歐陽曄親自到監獄,把囚犯帶出來,讓他們坐在大廳中,除去他們的手銬與腳鐐,給他們吃完食物,善加慰問後再送回監獄,只留壹個人在大廳上,這個人顯得很惶恐不安。歐陽曄說:“殺人的是妳!”這個人不承認,歐陽曄說:“我觀察飲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妳是用左手,被殺的人傷在右邊胸部,這就是妳殺人的明證。”這個人才哭著認罪。
117.點石成金
譯文:壹個人特別貧窮,壹生虔誠地供奉呂祖,呂祖就是呂洞賓,相傳是道教的先祖。呂洞賓被他的誠意所感動,壹天忽然從天上降到他家,看見他家只有四面墻壁,非常貧苦,不禁憐憫他,於是伸出壹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壹塊厚重的石頭。立刻,鮮明地變化成了黃金,說:“妳想要他嗎?” 那個人又拜道:“不想要。” 呂洞賓非常高興,說:“妳的確能沒有私心,可以傳授給妳成仙的真道。” 那個人說:“不是這樣的,我想要妳的那根手指頭。” 呂洞賓忽然不見了。
118.原谷收輿
譯文:原谷的爺爺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討厭他,就想拋棄他。原谷此時十五歲,他勸父親說:
爺爺生兒育女,壹輩子勤儉度日,妳怎麽能因為他老就拋棄他呢?這是忘恩負義啊...
父親不聽他的勸戒,作了壹輛小推車,載著爺爺扔在野外。原谷在後邊跟著,就把小推車單獨帶了回來。
父親問說:妳帶這個兇具回來作什麽?
原谷說,等將來妳們來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壹輛,所以現在先收起來。
父親很是慚愧,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於是去把爺爺接回來贍養了。
119.李存審誡子
譯文:李存審出身貧窮沒有地位,他常常訓誡他的孩子們說:“妳們的父親年輕時只帶壹柄劍離開家鄉,四十年了,地位到達將相之高,在這中間經過萬死才獲得壹次生存的險事絕不止壹件,剖開骨肉從中取出的箭頭***有壹百多個。於是,把所取出的箭頭拿出給孩子們看,吩咐他們貯藏起來,說:“妳們這些人都出生在富貴之中,應當記得妳們的父親當年起家時就是這樣艱難啊。”
120.蛇銜草
譯文:過去有壹位老農耕地,遇見壹條受了傷的蛇躺在那裏。另有壹條蛇,銜來壹棵草放在傷蛇的傷口上。經過壹天的時間,傷蛇跑了。老農拾取那棵草其余的葉子給人治瘡,全都靈驗。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就用“蛇銜草”當草名了。《抱樸子》說:“蛇銜能把已經斷了的手指接起來,接得和原先壹樣。”說的就是這回事。
121.皰夫
譯文:從前有個廚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買了雞和肉回來,放在廚房。恰好這時有朋友來訪,就進房中和朋友交談。朋友告辭離去,廚子看見貓狗正在偷吃雞、肉。廚子很著急,對貓狗說:“妳們怎麽這樣不仁義,我有虧待過妳們嗎?”貓狗好像沒有聽見的樣子,吃的更兇了。廚子又說:“我平日為人忠厚,待妳們壹向很好,妳們今天想欺負我不成?”過了壹會兒,滿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頭,貓狗都跑了。有人說:“這個廚子,真是迂腐啊,那是貓狗,怎麽能當作人來對待呢?應該責備自己才對啊。”
122.食粥心安
譯文:範仲淹家裏貧窮,他在南都學舍讀書時,總煮二升米,做壹鍋子粥,經過壹晚的凝固後,用刀切成四塊,早上、晚上各拿兩塊,和壹點腌菜吃。留守有個兒子和他壹起學習,要回鄉陪父親,臨走前送給範仲淹壹些美味菜肴。範仲淹放在壹邊,不久後食物全腐爛了。留守的兒子說:“大人聽說妳過得清淡貧苦,送來這些吃的,妳為什麽不吃呢?”範仲淹說:“不是我不感謝妳們的好心,只因為我吃粥吃久了,心裏也安定,如今要我享用如此豐盛的飯菜,以後的日子裏我怎麽會平靜安心得再吃下這碗粥呢!”
123.獅子王與豺
譯文:以前有壹只在山上當王的獅子,壹天在深山中抓到了壹只豺狼,準備吃掉它. 豺狼說:"我將為大王妳每月送來兩只鹿來贖回我的小命".獅子王很高興. 豺狼按照約定時間每月給獅子王送去了鹿.自己也靠捕獲狐理,兔子等維生,數年之後,鹿都被吃光了,豺狼沒有什麽可以送給獅子了.壹天獅子遇到豺狼,說"妳殺太多生命了!今天輪到妳了.妳何其辦呢" 豺狼無言相對,就被獅子吃掉了
124.壹筐磨穴硯
譯文:古時候有個學習書法的人,自以為學成了,告別師父離去。師父說:“我有壹箱東西,不想送給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個人接受了,由於東西封條封得不是很牢,於是就打開來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硯臺,幾十枚,才知道是師父從前用過的。頓時覺得十分慚愧,於是返回繼續學習,直到使那書法精通。
125.賣瓜減字
譯文:有壹個農民,種了好幾畝西瓜,正好豐收,就挑出來賣。牌子上寫:“此西瓜出售。”壹個秀才走過,說:‘此’字可去掉,只留‘西瓜出售’就可以了。農民以為這樣是對的就這樣做了,又壹個秀才看見了,說:大家都看得見這是西瓜,為什麽要‘西瓜’二字?於是農民就去掉了。後來,又壹個秀才過來說:“西瓜是來賣的,難道不是賣的?‘出售’二字應該去掉。”農民很驚訝,於是就去掉了。正好旁邊有壹位老人,說:“五個字都可以去掉,但是必須寫上價格。”於是農民點了點頭改成了:每斤二文 。原因是應該省的就省,不該省的就不省,應該根椐事情的實際情況來定。
126.王安期不鞭書生
譯文:王安期任東海內史時,差役抓了壹個犯了夜禁的人來。王安期問道:“妳從哪裏來呀?”此人回答:“從老師那裏聽課回來,沒發覺天黑了。”王安期說:“如果靠鞭撻寧越這樣發奮讀書的人來樹立威信,恐怕不是治理好地方的根本。”就讓差役把這個人送回家了。
127. 黠猱
譯文:野獸之中有(壹種)叫猱,小而善於爬樹,爪子鋒利。老虎的腦袋癢,就讓猱撓個比停,(撓)出了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覺得(腦袋撓破了)。猱慢慢地取它的腦漿吃,剩下殘余的用來獻給老虎說:“我偶然得到些美食,不敢私自享用,用來獻給您。”來戶說:“忠心的是猱啊!愛我而忘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完了,還沒有察覺。久了老虎的腦袋空了,疼痛發作,尋找猱的蹤跡。猱卻已經跑到高樹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
128.孟母斷織
譯文:孟子小時侯,倍數的時候。她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背書有時會中斷下來,過壹會就又會背誦下去,她的母親知道他是遺忘了,就叫他過來說:“背書怎麽會停下來呢?”孟子回答說:“有的地方忘記了,過壹會又記起來了。”他的母親沒有說什麽,便拿起剪刀八織成的布剪斷了,用這來告戒孟子。從此以後,孟子背書,不再遺忘了。
129.何梅谷之妻
譯文清末光緒年間,有個叫何梅谷的人,以研究孔孟學說聞名於世。他的老伴卻特別信佛,每天從早到晚要念上壹千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何梅谷不讓她念,她不聽。何梅谷擔心這會在文人中成為笑柄。
有壹天,他叫"夫人",老伴答應了;他又叫,老伴又答應了;他還叫,老伴開始生氣了,不再理他;何梅谷更來勁了,連著又叫了幾聲,老伴大怒道:"跟叫魂似的,沒完沒了,真煩人。"
何梅谷說:"我才叫這幾遍,妳就顯得不耐煩了,妳壹天念壹千遍觀世音,妳說菩薩就不煩嗎?"
老伴頓時省悟,從此再也不每天念觀世音了。
何梅谷巧妙地設計了壹種讓其心煩的氛圍,通過這種氛圍讓老伴自己感覺到每日念觀世音,令人心煩,最終達到說服老伴的效果。
130.不識自家
譯文從前有個愚蠢的人,經常在外面懸掛鞋子作為標誌.壹天他到外面去,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進來.到了傍晚,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沒有看見鞋子,驚訝的問:“這是我家嗎?”來回走動卻不進去.他的妻子看見了他,問道:“是妳 的家,為什麽不進去呢?”愚蠢的人說:“沒有鞋子,不是我的家 .”妻子說:“妳難道不認識我了嗎?”愚蠢的人觀察了他的妻子,才恍然大悟.
130.不識自家
譯文從前有個愚蠢的人,經常在外面懸掛鞋子作為標誌.壹天他到外面去,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進來.到了傍晚,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沒有看見鞋子,驚訝的問:“這是我家嗎?”來回走動卻不進去.他的妻子看見了他,問道:“是妳 的家,為什麽不進去呢?”愚蠢的人說:“沒有鞋子,不是我的家 .”妻子說:“妳難道不認識我了嗎?”愚蠢的人觀察了他的妻子,才恍然大悟.
131.鷸蚌相爭
譯文壹只河蚌正張開殼曬太陽,不料,飛來了壹只鷸鳥,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急忙合起兩張殼,緊緊地鉗住鷸鳥的嘴巴。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肉。”河蚌說:“今天不放妳,明天不放妳,就會有死鷸鳥。”兩個誰也不肯松口。有壹個漁夫看見了,便走過來把它們壹起捉走了。
132.畫龍點睛
譯文南北朝時期的張僧繇是有名的畫家,畫技非常高超。相傳他在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龍,條條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但是都沒有點上眼珠,令人看後總覺得有點美中不足。有人問他其中的緣幫,他說:“如點上眼睛,龍就要飛走。”人們對此非常懷疑,壹定要他試壹試。張僧繇被迫無奈,只好答應大家的要求,給其中的兩條龍點上了眼睛,誰知剛壹點上,頓時烏雲翻滾,雷電交加,兩條龍果然破壁而起,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