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香,是四川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壹,也是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它實際上是火鍋的另壹種形式,所以人們又往往稱其為小火鍋。串串香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鮮明的特色遍布於全國眾多城市,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串串香的存在,甚至在壹定程度上,串串香已成為四川味道的代表。
菜品與起源編輯
串串香[1] 又名“麻辣燙”,它實際上是火鍋的另壹種形式,所以人們往往又稱它為“小火鍋”,“串串香”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的四川。最初的串串香,鍋底和菜都很簡單,發展到現在幾乎是無所不涮。不同的人制作的串串香都有所不同,因此,四川串串香種類繁多,風味各異。
歷史起源
成都的“川菜映像串串香”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那時重
串串香(8張)
慶火鍋剛進入成都餐飲市場不久,壹些城鎮待業人員為了生計,就在壹些熱鬧的場所如商場、影劇院、錄像廳等附近擺攤經營“串串香”。以竹簽串豆幹、兔腰,在鹵鍋中燙熟,蘸上麻辣調料,“好吃嘴”們邊走邊吃,逍遙自在。風味濃郁、菜品豐富、服務優質,價廉消費而深受大眾青睞,食客絡繹不絕。
傳統菜品
對菜品的創新與開發行動壹直比較緩慢,並未認真研究市場需求與客
串串香
人的口味需求,對菜品只註重其外表,如品種多樣、時鮮程度、擺放造型等等,沒有深挖其內在的口味、色澤、營養的健康搭配,更不註重品牌的培養。而今的消費者,對吃串串香已經有了更新的認識和要求。從80年代的“口食”,90年代的“目食”發展到今天“心食”的境界,從色、香、味、型、器的基礎上,上升到聲(聽聲音)、法(做法)、量(份量)、質(質量)、數(點菜量)的層面,而且更註重營養的搭配與吸收及原料的鮮活程度。[2]
創新菜品
為了迎合並滿足市場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壹些有遠見的串串香餐飲品牌開始在發展新品上講究兼容並蓄,進行菜系的融合、口味的匯串,傳承傳統制作精髓並與之相結合,創新推出新派串串
串串香
香,壹種能喝湯的串串香!
眾所周知,串串香好不好吃,底湯當然是最重要。新派串串香以紅湯(麻辣)、白湯(骨湯)、清湯(鮮香)、海鮮湯4種底湯為特色。底湯以雞骨、豬骨吊鮮,同時加入草果、丁香、砂仁、桂皮等20余種中草藥。並配以采用現代食品生物技術,以雞骨、豬骨以及蘑菇、幹貝等為原料,經低溫粉碎後提取有效成分,制作而成的高純度、高品質調味底料,充分保留原料特有的高蛋白質、鈣、肽等的營養元素。不僅涮燙出來的菜品口感好,而且底湯鮮美,且中解辣解燥,不用擔心上火,還可以起到補充鈣質、保養滋補,開胃順氣的功效。
選料豐富,營養全面,新鮮肉類、禽類、水產品、時令蔬菜、幹鮮菌果等均可入鍋,壹夾壹涮,便可食用,食品營養成分不流失。既能吃上鮮嫩可口的食品,又能喝上營養豐富的底湯,真正是更美味、更營養、更健康、更時尚。
菜品種類
串串香的種類很多,從海裏的海鮮,魚,蝦,蟹,貝類,到家禽,豬
串串香
肉,牛肉,羊肉,鴨肉,鵝肉等,還有健康的蔬菜等很多種,常見的菜品就有牛肉、雞肉、黃臘丁、鯽魚、魷魚、鵪鶉蛋、毛肚、黃喉、肉丸、火腿腸、肫肝、鴨腸、雞心、蟹柳、豆腐幹、豆腐皮、豆筋、土豆、芋兒、青筍尖、大白菜、藕片、木耳、香菇、豌豆尖等等,而所有的東西仍然是用竹簽穿成串。巴蜀人喜歡吃辣椒,而串串香也是越辣越好,不但要辣,還要辣的香,所以鍋底的佐料就十分重要了。鍋底是味道的源泉,像普通的我們可以看得到的,就有辣椒,花椒,桂皮,豆瓣醬,蔥姜蒜,八角,香葉,黨參,白芷等,有些還是中藥的鍋底,吃了後可以滋補的。
常用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