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由廣州菜、潮汕菜和東江菜組成,是中國四大菜系之壹。
廣州菜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菜系的基礎上,不斷吸收中國各大菜系的精華,借鑒西方菜譜的長處。廣州菜取材廣泛,選料精細,技藝精湛,善於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展”引進的萊品有5447個。有815種與菜肴相關的小吃,以及數百種小吃。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飪方法多達二十壹種,尤其是煎、炒、燉、炸、燉、扣。做出來的菜講究色、香、味、形。口味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季節性強,夏秋季輕,冬春季重。廣州比較常見的菜有水煮雞、水煮蝦、平爐乳豬、掛爐烤鴨、蛇羹、油浸蝦、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仁等。
潮汕地區的飲食習慣與閩南地區接近,同時受到廣州地區的影響,逐漸匯聚了兩大家族的長處,各具風味。近年來,新潮州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華,獲得了巨大的名氣,成為聞名中外的美食。潮州菜講究刀功和造型,其烹飪技巧擅長燉、燜、燒、煎、蒸、炸和浸泡。烹飪海鮮、湯和甜菜是最有特色的。味道依然清新,壓抑但不油膩。愛用魚露、沙茶醬、梅餅醬、紅醋等調味料。風味名菜有燒鵝、護國來、清湯蟹丸、油浸螺丸、可麗餅甜肉、太極芋頭等。
東江菜也叫客家菜。客家人最初來自中原。南遷後,他們的風俗和飲食習慣仍保留著壹定的中原風格。菜肴多為肉類,鮮有水產,主料突出,香味濃郁,油重味鹹。砂鍋菜很擅長。代表菜有鹽水雞、黃鴨、梅幹菜扣肉、牛肉丸、海參酥丸等。
除了正式的菜肴之外,廣東的小吃和點心也制作精美,各地的飲食習俗也有其獨特性,例如廣州的早茶和潮汕的功夫茶。這些飲食習俗已經超越了“吃”的範疇,成為廣東的飲食文化。
廣州美食
廣州人愛吃,也懂得吃。可以誇張地說,廣州人除了四條腿的桌子什麽都吃。因此,麻雀、鷓鴣、穿山甲、蝙蝠、海豹、老鼠、貓、狗、蛇、猴子和烏龜等1000多種材料可以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甚至不了解它們的人也會誤以為如此。
廣州地處亞熱帶,熱帶、亞熱帶水果種類繁多,壹年四季都有新鮮水果上市,因此有“水果之鄉”的美譽。廣州有500多種水果,其中荔枝、香蕉、木瓜、菠蘿分布最廣、產量最大、品質最好,被譽為嶺南四大名果。
廣州的美食歷史悠久,聞名中外。粵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壹,因其取材不限、重質重味、口味清新、變化無窮而成為國內外最受歡迎的菜系。它由廣州菜、潮汕菜和東江菜組成,以廣州菜為主體,具有選材豐富、制作精細、口味清淡、季節變化和註重營養科學的特點。廣州的餐飲業規模在全國首屈壹指。
廣式點心的特點是選材廣泛,制作精細,款式多樣,鹹甜兼備,口味清新。各種小吃講究色彩和諧,造型各異,相映成趣,讓人百吃不厭。
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有:蝦餃、蒸餃、粉條、潘塘荸薺餅、蜂窩芋頭角、雞蛋糕、糯米雞、家鄉鹹水牛角等。名小吃、名小吃、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例如廣州酒家的滿漢全席、北苑酒家的美味小吃、攀西酒家的點心宴、南國酒家的潮州菜、大三元酒家的紅燒裙翅、大同酒家的金皮乳豬等。
廣州大多數餐館和飯店經營“三茶兩餐壹宵夜”,集美食和娛樂於壹體,營業時間長,美食市場口味多樣,多方面滿足各類遊客的需求。
廣東風味
廣東小吃屬於嶺南風味,大多來自民間,且大多已流傳下來並成為傳統名吃。目前,廣東小吃不同於小吃。小吃是指街邊小店經營的小米面食品,制作相對簡單。點心是各種茶館和早茶,以及壹周的美景。它的特點是品種繁多,造型精美。
廣東小吃中最成熟的方法是蒸、炒、煮和炸,可分為六大類:油制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雜糧為原料,風味各異;糕點產品主要是大米和面粉,其次是雜糧,它們被蒸至成熟,可分為兩類:發酵和非發酵;粉和面類食品,以米和面為原料,多為熟食。粥有很多種,大多數粥的名字取決於所用的材料,有些粥也因其風味特點而聞名;甜點是指各種甜零食,不包括糕點和蛋糕。除了雞蛋和牛奶之外,所用的材料大多是植物的根、莖、莖、花、果實和仁。雜食不屬於上述類別,因其材料雜而得名,並以其價格低廉和口味多樣而聞名。
香酥蓮子包
它是用半發酵的面粉和酥心(糕點)對折為皮,以蓮蓉為餡,包成圓形蒸熟而成。它的皮色潔白,層次分明,柔軟而微涼而堅韌,香甜可口。粉果是用湖粉包裹蝦、豬肉和其他混合餡料,並將其制成角蒸。皮薄白,柔軟半透明,能看到角落裏的餡料。餡料好吃又甜。這種產品歷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話》壹書中描述了廣州的飲食習俗:“將白米浸泡半月,放入白粳米中,此處為碾米,以豬油潤之,亮而薄,內填茶醬、竹脂(筍)、肉粒、鵝膏,謂之粉角。”20世紀20-30年代,餐館和茶館競相創造名牌菜肴來吸引顧客,茶室E姐的壹位女面點師創造的粉果是最好的,被稱為E姐粉果。上世紀40年代,茶香室倒閉,E姐的後人轉戰大同酒家,於是E姐粉果成了大同酒家的名小吃。20世紀50年代後,主要的茶館和餐館也將其作為茶點。紅粉果已成為羊城的壹大亮點。
菱角蛋糕
它是用菱角粉和糖水混合蒸的。荸薺,粵語中又稱馬蹄,故名。它的顏色是茶色的,半透明的,可以折疊而不開裂,它柔軟光滑,清爽堅韌,味道極其甜美。這種產品在廣州的泮溪餐廳最有名。因為它位於盛產馬蹄的盤口。生產的馬蹄粉粉質細膩,晶體大,口感香甜,可制成各種小吃、零食。用它制作的菱角糕是攀西酒家的傳統名菜,四季皆宜。
倫教蛋糕
它是由米漿經發酵和蒸煮制成的。其餅體晶瑩潔白,表層光滑平整;內眼孔縱橫相連,均勻有序;柔軟光滑,香甜可口。該產品因起源於順德縣倫教鎮而得名,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清代鹹豐所著的《順德縣誌》載:“倫教餅,前文人隔百裏,泊於舟中。事實上,當時只有壹個知名人士。在華豐圩橋旁邊,河底有壹塊石頭,有壹股清泉。其家宜置石洗糖,澄清除濁,不為他人所用。”不過,後人在煮糖時采用了加蛋清除濁的方法,這種做法壹直流傳下來,並隨著華僑的足跡流傳到東南亞各地。
蜂巢芋頭角
用芋泥做皮,豬瘦肉、蝦肉、香菇等。油炸後制成餡料,裹成牛角,放入油鍋中油炸。它的皮膚顏色是金色的,表層密布著小眼睛,看起來像壹個蜂窩。外皮酥脆,內層軟滑,餡料微多汁,好吃又香。該產品是茶葉市場上的必備小吃,在廣西和海南很受歡迎。以廣西荔浦產的芋頭為最佳,故又稱荔浦芋頭角。
打肉丸
打丸子是壹道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的客家湯品。以新鮮牛肉或瘦豬肉為原料,配以土豆粉、胡椒粉和調味料。將鮮肉用厚鐵墊剁成糊狀,加入調料,擠成肉丸,與豬骨湯壹起文火熬制。柔發加丸嫩滑酥脆,風味獨特,深受老少喜愛。
蘸鴨
鴨蘸鴨是客家人夏季的美味佳肴。五月和七月是鴨子上市的季節,在客家城鄉可以隨時品嘗到這種美味的時令菜肴。
蘸鴨以嫩鴨為原料,撒上生硬鴨、蒜、醋、糖、糯米為配料。將鴨子宰殺,去內臟,洗凈,焯水,抹上新鮮豬油,切成長方形塊。然後將其浸入硬油、黃金或大蒜醋中,這種醋具有獨特的風味。
蜜汁烤肉
傳統菜肴。制作方法是:將去皮的半肥瘦肉切成蔬菜,放入瓦鍋,用調料腌制45分鐘,用燒烤圈串起來,放入烤箱烤30分鐘至熟,淋上糖漿,再烤2分鐘。這道菜的肉外鹹內甜,略帶蜂蜜味,瘦肉焦香,肥肉香甜。
烤鵝
燒鵝是廣州的傳統烤肉。燒鵝起源於烤鴨,以中小型清遠黑褐鵝為最佳。整鵝去翅、去腳、去內臟,吹制,塗五香,縫合肚皮,沸水燙皮,冷水冷卻,糖水均勻去皮,晾幹後腌制,最後掛在烤箱或明火上烤熟,切碎後食用。燒鵝色澤金黃,味道鮮美。在廣州有很多烤鵝店,其中最著名的是常棣的玉吉烤鵝酒店和黃埔區長洲的深井烤鵝。
西餐
自上世紀80年代進入深圳以來,西餐壹直很受歡迎。目前,各大星級酒店均設有西餐廳。除了西餐廳,東南亞國家的菜肴也逐漸進入深圳。首先是泰國菜,由中泰餐廳經營,非常受歡迎。在南國電影聯合會二樓開設了壹家越南餐廳,在上林苑酒店、粵海酒店和陽光酒店相繼開設了韓國料理和日本料理,華僑城的壹家小吃店專營印尼風味菜肴。
最美味的食物
東北菜在滿族菜的基礎上,吸收了全國各地菜系的特色,特別是魯菜和京菜,不斷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味。其特點是:鹹甜分明,脆爽香脆,風味濃郁,色澤鮮艷油亮,造型精美,烹飪方法擅長烤、炸、烤、蒸、燉、煮。其他菜肴如“白肉血腸”、“什錦火鍋”和“鴛鴦大蝦”都很獨特。
深圳東北人多,東北菜自然也搬到了深圳,尤其是東北人開的餃子店,很受歡迎。
北京菜
北京菜的特色是由宮廷風味、清真風味和山東風味融合而成的。烹飪技巧擅長烤、煎、炸和燒。菜肴質地嫩脆,味道重於鮮香,造型美觀。名菜有:北京烤鴨、北京水糕、涮羊肉等。
白雲豬腳
白雲朱壽是廣州歷史名菜之壹。它的制作方法是:將豬手(前腿)洗凈,剁成塊,煮熟,在流動的泉水中沖洗壹天,撈起,用白醋、白糖和鹽煮沸,冷卻後浸泡幾個小時,然後即可食用。因泡豬手的泉水取自白雲山,故名“白雲豬手”。
白雲豬手是壹道味道香甜、肥而不膩、外皮酥脆、百吃不厭的菜肴。這道菜講究色、香、味、形,用“五柳醬”或紅辣椒絲點綴,色澤鮮亮,味道更佳。
紅燒大裙翅
紅燒大裙翅是高級宴會中的高級佳肴。它的菜肴美味可口,第二是選用優質的裙翅,由各種肉類烹制的大量湯料制成。
20世紀30年代,大三元酒樓號稱“雞翅大王”的吳孌制作了這道菜,它以其獨特的烹飪方法,烹制出了韌脆、湯清味鮮的頂級雞翅,深受食客的歡迎。
龜苓膏
龜泥呈神秘的棕色,凝膠狀,無論容器的形狀如何,加入蜂蜜後看起來都是晶瑩剔透的。用勺子把它切成小塊,然後擠在壹起。據說越苦越好,能清熱降火,宜多吃。
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個頭大,外觀獨特。除了鮮肉粽子和紅豆沙粽子之外,還有以雞丁、鴨丁、叉燒、蛋黃、蘑菇和綠豆沙為餡料的什錦粽子。
廣東小吃是壹種廣東美食,與點心有著悠久的歷史。屈大均的《廣東新話》中有多種民間美食,如粉果、莎翁、粽子、脆皮等,這些美食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都很興盛。雖然點心的種類沒有點心多,但用料比點心雜,可分為六類。除了粥,還有:油鍋,也就是炒米面的食物,鹹油條;甜甜的糖沙翁,笑瞇瞇的棗,脆脆的麻花;鹹的和甜的混合在鹹煎餅裏。這種小吃不分季節,壹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冬天最豐富。食用時,通常與粥搭配,使其濃稠和稀薄。
面食
品種有油條、方便面、餛飩、餃子等。餛飩很早就來到廣東。目前,餛飩和面條在廣東最受歡迎,稱為餛飩面,在城市和農村都有。它由雞蛋液和面粉制成,搟成薄皮,用豬肉末和蝦仁制成的餡料包裹,與全雞蛋面壹起煮,配以湯蝦。面條爽口,餡嫩,湯鮮。
蛋糕粉
著名的糕點有倫教糕、海綿糕、棉花糕、布施糕、面糕、蘿蔔糕、芋頭糕、荸薺糕等。其中倫教餅因產於倫教鎮而得名。據《順德縣誌》記載,明代已流行數百年。現在已經遍布全省乃至東南亞各地。米粉的著名產品包括腸粉、沙河米粉和瀨戶米粉。腸粉看起來有點像豬腸,因此得名。它的餡料可以隨時隨地更換。豬肉叫豬腸,牛肉叫牛腸,蝦、豬肝、魚片都叫餡料。沙河粉是廣州郊區沙河出產的最好,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