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1]太常,官名,漢為九卿之壹。以後各代設太常寺,置卿和少卿各壹人,掌管宮廷祭犯禮樂等事。
[2]越:指令浙江地區。古越國建都於會稽(今浙江紹興),春秋末年越國滅吳,向北擴展,疆域有江蘇南部、江西東部、浙江北部等地區。
[3]巨霆:迅雷。
[4]以縣令人為侍禦:從外任知縣調入朝廷為禦史。清代稱禦史為“侍禦”。
[5]牝牡(pín—mǔ聘畝):雌雄,指男女性別。鳥獸雌性叫“牝”,雄性叫“牡”。
[6]與: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於”。
[7]糠覈(hé河):粗糲的飯食。覈,米麥的粗屑。
[8]厭:通“饜”,飽食。膏粱,肥脂與細糧,指美食。
[9]翁姑:公婆。
[10]奩(lián):此指閨中盛放什物的箱匣。
[11]笑姍(shàn):嘲笑。姍,古同“訕”,譏諷。
[12]惕惕:耽心、憂慮。
[13]第,但。善謔(xuè):善於戲耍玩笑。
[14]刺布作圓:縫布作球。刺,縫制,圓,球。
[15]數十步: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數步”。
[16]紿(dài):古同“詒”,欺騙;欺詐。哄騙。
[17]訇(hōng 轟)然:形容踢球的聲音。
[18]斂跡:躲藏,藏身。
[19]刓(wán 玩):劃刻。
[20]杖:棒打。
[21]乞宥:求饒。宥,原諒。
[22]收涕以忻:止住眼淚而歡喜高興。
[23]“裝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及以下數句:這裏是合寫他們所扮演的兩出戲。裝公子作霸王,指扮演西楚霸王項羽;下文寫小翠”乃艷服,束細腰,婆婆作帳下舞”,指扮演虞姬;串演的是楚漢相爭時霸王和虞姬的故事。公子作沙漠人,指扮演發兵索取昭君的匈奴王;下文寫小翠“髻插雉尾,撥琵琶,丁丁縷縷”,指扮演王昭君!串演的是漢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
[24]婆娑:舞蹈的姿態。
[25]丁丁(zhēng zhēng 爭爭)縷縷然:形容彈奏琵琶所發出的連續不斷的聲響。丁丁,形容聲音響亮。縷縷,形容聲細不絕。
[26]給諫:官名,給事中的別稱。明代給事中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掌侍從規諫、稽察六部弊誤等事。清代隸屬都察院。
[27]素不相能:向來不相容。
[28]三年大計吏:明清時,每三年對官吏舉行壹次考績。對外官的考績稱“大計”,對京官的考績稱“京察”。
[29]握河南道篆:做河南道監察禦史。篆,官印。明代都察院下設十三道監察禦史,給予印篆,分區負責考察各該地區刑名吏治情況。《明史,職官誌二》謂“都察院衙門分屬河南道,獨專諸內外考察。故王給諫嫉妒而欲中傷王侍禦。
[30]冢宰:周代官員,為六卿之首。明代以內閣大學士為相,中葉啟多兼吏部尚書,故又稱吏部尚書為冢宰。
[31]素絲:白色生絲。濃髭(zī資):密集的胡須。
[32]虞候:宋時貴官雇用的侍從。此指侍衛、隨員。
[33]廄(jiù舊)馬:指家中的馬匹。廄,馬棚。
[34]侍禦王:侍禦王先生,指王太常。
[35]給諫王:給諫王先生,指王給諫。
[36]回轡:回馬。
[37]蹈我之瑕,尋找我的過錯。瑕,玉的斑點,比喻缺點或毛病。蹈,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盜”。
[38]詬讓:責罵。讓,責備。
[39]出:休棄。
[40]儀采服從:儀容、風采、服飾和扈從。
[41]相公:此指上文所說的“冢宰”。
[42]寢:停止、中止。
[43]改行(xíng 形):改變其所作所為。
[44]首相:也指上文所說的“冢宰”。
[45]善公者:與王公友善的人。
[46]覓中袍:尋找官服,擬穿戴出見賓客。巾袍,猶言冠服。
[47]袞(gǔn 滾)衣旒(liú 留)冕:此指穿戴帝王冠服。袞衣,皇帝所穿的|龍袍。旒冕,前後懸垂玉串的皇冠。
[48]禍水:漢成帝寵趙飛燕的妹妹合德。披香博士淖方成唾曰:“此禍水也,滅火必矣。”見《飛燕外傳》。照五行家的說法,漢朝得火德而興,因而說趙合德禍害漢室,如同水之滅火。後因稱敗壞國家的女性為“禍水”。
[49]指日赤吾族矣:不久就將誅滅我家全族。指日,不日,為期不遠。赤族,全家族被殺。
[50]抗疏:上疏直陳。不軌:越出常軌,不守法度。《左傳·隱公五年》:“不軌不物,謂之亂政。”
[51]下之法司:把王給諫交付法司審理。明清時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為三法司,負責審理重大案件。
[52]臧獲:奴婢。《荀子·王霸》:“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勢業。”《註》:“臧獲,奴婢也。《方言》謂荊淮海岱之間,罵奴曰臧,罵婢為獲。或日,取貨謂之臧,擒得謂獲。皆謂有罪為奴隸者。”
[53]充雲南軍,充軍到雲南。充軍為古代刑罰。宋代把罪犯發配往軍內或官作坊服勞役,明代則大都發配往邊遠駐軍服役,都叫充軍。
[54]擢:提升。京卿:清代對三品或四品京官的尊稱,或稱“京堂”。這裏指從侍禦擢升為大常寺卿。
[55]絕:氣絕。
[56]坦笑:坦然而笑。
[57]囅(chǎn 鏟)然:笑的樣子。
[58]浸淫:滲漬。
[59]沾浹(jiā 加):濕透。
[60]如形影焉:如影隨形,謂親密相伴。
[61]罣(guà 掛)誤:同“掛誤”,語出《戰國策·韓策》。此指官吏因公事受譴責。
[62]中丞:巡撫的別稱。明清時,巡撫兼帶副都禦史銜,相當於前代的禦史中丞,故稱之為“中丞”。
[63]忿: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和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奮”。
[64]而翁: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而公”。而,同”爾”
[65]爽然自失:語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意謂深為內疚。爽然,茫然。自失,內心空虛。
[66]膠續:指續娶。舊時以琴瑟諧和比喻夫婦,因此俗謂喪妻為斷弦,再娶曰續弦。《十洲記》謂海上鳳麟洲,多仙人,以鳳喙麟角合煎作膏,名“續弦膠”,能續弓弩的斷弦。後來因稱男子續娶為“膠續”或“鸞膠再續”。
[67]澆禱:酹酒祈禱。
[68]廄卒:馬夫。捉:抓住。鞚(kòng 控):有嚼口的馬絡頭。
[69]索勝:總還勝過。
[70]榛梗:草木叢生,阻塞不通;喻隔閡,前嫌。
[71]遲暮:喻晚年。遲,晚。
[72]抵死:到老死;終究。不作繭,以蠶不作繭比喻婦女不能生育。
[73]納幣:下聘禮。見《青娥》註。太史:古史官。明清時,因修史之事歸於翰林院,因稱翰林為“太史”。
[74]玉玦:玉飾,形為環而有缺口,古時常用以贈人表示決絕。《茍子·大略》:“絕人以玦,反絕以環。”
[75]再造:猶言再生。
[76]失聲於破甑(zèng 贈):東漢孟敏荷甑而行,甑墮地破裂,孟敏不顧而去,認為“甑已破矣,視之何益”。見《後漢書·郭泰傳》。這裏反用其意,借以指責王太常毫無涵養,竟然惋惜已碎的玉瓶,詬罵對王家有再造 之德的小翠。失聲,不自禁而出聲。甑,陶甑,古代炊器。
[77]月缺重圓:指小翠盛氣離開王家,後在園亭又與公子重新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