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德感街道的農業發展

德感街道的農業發展

德感街道辦事處為江津市主城區北岸部份,幅員面積116.5平方公裏,境內有森林6.2萬畝,耕地4.66萬畝;有人口88082人,其中農業人口59980人,占68%。德感與市區壹橋相連,鐵路、公路、水路十分發達,距重慶市區僅40公裏。區位優勢獨特優越。

2000年,國民生產總產值已突破8.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2657元。其綜合經濟實力名列江津第二,已躋身於重慶市鄉鎮企業明星鎮行列。德感原為農業大鎮,歷來是糧食生產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繁華要地;又是糧食及農副產品集散要津。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四大支柱產業:優質果蔬業:德感是渝津橙的發源地,其錦橙、長葉橙享譽重慶市內外,現有以錦橙為主的各種優質果樹6500畝,年產量達1.2萬噸以上。蔬菜主要以沿江大棚早春菜和槽上反季菜為兩大特色,以光華的菜秧和臨峰生姜為兩大支柱品牌,臨峰生姜,品質優良,遠近聞名,《重慶種植業區劃》中有臨峰的生姜則因其姜莖細嫩潔白,早在解放以前就十分有名,是具有發展前途的地方良種的評價。全處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3萬畝,年產量已突破4.5萬噸,產值近3000萬元。

觀光生態農業:長沖溫泉熱帶魚基地,已投資800余萬,建池1000畝,建賓館、餐飲樓、會議廳、娛樂廳(室)、停車場等3500平方米,建園區公路5000米、現已建成集魚種引繁、垂釣、休閑、觀光多功能為壹體的觀光農業園區。園區不但是西南最大的熱帶魚基地,成功引進了單純雄性羅非魚、美國叉尾回、淡水白鯧、巴西鯛、武昌魚、荷花魚、長江鯝、巴丁魚等特種優質魚類20多個品種。該基地已成為重慶市水產科技培訓中心和川渝各農業大專院校師生實習基地。 現園區每年遊客近萬人次。園區年總收入1969萬元。園區所在村--合心村也被中國農業發展促進會評為全國精品農業村。以業主投入為主的臨峰桃花山公園和臨峰森林公園,是嵌在6萬余畝森林中的兩顆明珠。***占森林5000畝,其中桃花山4000畝,集山、水、園林、人工湖泊為壹體,是返撲歸真、回歸大自然的森林旅遊、度假、休閑佳地。

現已建成景點10余處,業主投入已達500萬元,樓堂館室已可壹次性接待遊人5000人次以上。中日合作造林工程的花果型觀光農業區,以培育5000畝桃花、3000畝梨花、2000畝枇杷為目標,布局在江津城區對岸的3個村13個社,形成走出津城看江津的賞花觀景休閑娛樂區。現已完成3200畝,植苗37.6萬株。

農副產品加工業初具現代化規模:江津白酒,有史百年,已揚名全國;荷花牌米花糖系列,是國家農業部認定名牌;順發芝麻桿系列,是重慶市確認的名牌;精米、食用油加工企業,已步入現代化生產,全處農副產品加工產值達到3000萬元。不斷增強的農村養殖業:以養殖大戶為主,產供銷壹條龍而帶動全村***同富裕的光華村養殖模式,推進了農村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現已有5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13個,小家禽(蛋雞、肉兔為主)上萬只以上養殖大戶36個,其他養殖大戶17個。生豬肉兔等已成為江津良種引繁示範基地和獸防培訓基地。面對新世紀,德感辦事處已作出新的規劃藍圖,按其壹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即突出壹個特色、狠抓兩個重點、實施三大項目,發展好四大支柱產業。壹個特色是城郊型特色。

兩個重點是抓好科技興農和市場開拓。三大項目是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長江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及農業科技示範項目。四大產業是綠色果蔬業、生態觀光農業,水產畜禽業,農副產品加工業。近期重點抓好以下工作:加快發展城郊生態觀光農業。

長沖熱帶魚基地主要以精品魚發展為突破口提升第三產業開發檔次;實施臨峰森林公園和桃花山公園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硬化園內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功能;抓好中渡桃花山及篆山坪中渡5000畝桃樹栽植及公路和人行道路的興建等幾項工程.萬畝級清見桔橙基地建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

5000畝花椒基地建設,以石稻村為中心,發展九葉青花椒5000畝。培育農業專業大戶,總結推廣光華模式,重點發展特種養殖,改良生豬品種,完成500頭PIC良種種豬推廣。夯實擴大農副產品加工業。要在現在基礎上,繼續開發蔬菜、水果、畜禽等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長產業鏈,促進增收。實施科技興農戰略。要大力實施科技示範項目,普及農業科技教育及培訓,全面實施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