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戰爭中,被砍傷右腳,不治身亡。長孫夫差繼位(太子波早逝)。圔閭臨死時,告誡夫差:勿忘復仇!
夫差安葬祖父後,派侍者十人,輪番立於庭中。自己每次經過,都大聲喊:夫差!妳忘了越王殺妳祖父嗎?然後自答:啊!不敢忘。以儆惕其心,激勵其誌。命伍子胥、伯嚭練水兵於太湖。又立射棚於靈巖山,訓練士兵射擊。
服喪三年期滿,夫差出兵攻打越國,為祖父報仇。他率全國之兵,以伍子胥為將,伯嚭副之,從太湖取水路進攻越國。
越王勾踐召集群臣,商討對策。範蠡說:吳軍懷為君王復仇之誌,心憤力齊,銳不可擋,宜斂兵固守,避其鋒芒。文種說:不如卑辭謝罪,息戰求和,等吳軍退去,再徐圖謀劃。勾踐未采納二人意見,舉全國三萬之兵,迎戰吳軍,結果慘敗,五千殘兵敗將被困於會稽山。勾踐十分後悔,沒聽範、文二大夫之言,以陷此絕境。
文種獻計說:情況非常危急,趕緊向吳王求和。
勾踐問:吳王不答應,怎麽辦?
文種說:吳國太宰伯嚭貪財好色,忌功嫉能,與子胥同朝,而誌趣不合。伍子胥個性強悍,吳王害怕與子胥商討國事,而親近信任伯嚭。如果秘密私會太宰,獲得他的歡心,與他先達成口頭協議,他再勸說吳王,吳王不會不聽,伍子胥阻攔,也起不了作用。
勾踐說:妳去見太宰,送什麽給他?
文種說:軍中缺少女色,若獻年輕漂亮女子於他,壹定成功。
勾踐連夜派人到都城,讓夫人挑選宮中八個絕色美女,身著華貴服飾,文種帶著她們,另攜白璧二十雙,黃金千鎰,晚上悄悄進入太宰營。文種對伯嚭說:我國國君年少無知,未能恭恭敬敬伺候吳王,以致獲罪。現在越王勾踐後悔莫及,願領全國之民臣服吳王,擔心吳王不納,所以派我先拜訪您。您是吳王心腹重臣,吳王對您言聽計從,希望您在吳王面前替勾踐說說好話,讓勾踐到吳國侍候吳王。這點薄禮,請您笑納,今後將源源不斷給您送來。
伯嚭故作生氣,說:越國就要滅亡,全部財富將歸吳國,妳拿這點東西賄賂我,有何用?
文種說:越國還有五千精兵,尚可壹戰。即使戰敗,會把倉庫裏的金銀珠寶沈於江底,怎能說盡歸吳國?再說,即使這些東西被吳國所獲,輪到您和諸將最多十之壹二,其余將歸吳王。反過來,如果您替越王勾踐求和成功,今後越國美色財寶都將先送您,再獻吳王。壹席話說到伯嚭心坎上,於是答應替越王勾踐在吳王面前說情。 第二天。伯嚭領文種到吳王所在中軍,伯嚭先進去,告訴夫差,越王勾踐派文種來請降。吳王勃然變色,說:寡人與越有不***戴天之仇,豈能允其求和?
伯嚭說:大王,您忘記孫武說的話嗎?兵者,兇器也,可暫用不可久長。先王圔閭正是在這樣的戰爭中為越所傷,以致身亡。大王,您不能有丁點閃失啊。越有五千軍,將作困獸鬥。再說勾踐戰敗,將焚宗廟,殺妻子,沈金玉於江。吳國雖然滅掉越國,將壹無所獲。現在文種求和,越王願舉國臣服於吳。勾踐請為吳臣,其妻請為吳妾,越國所有寶器珍玩,盡獻吳宮。受越之降,獲厚利;赦越之罪,顯聲名。名利俱收,吳可稱霸諸侯,何樂而不為? 吳王夫差聽伯嚭壹番利害得失的剖析,覺得言之有理。於是召見文種,同意越王勾踐投降。這樣,越國不滅,越王勾踐並諸大臣得以存活。
越國和越王勾踐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由於文種對吳王夫差、宰相伍子胥、太宰伯嚭三人及三者關系有著深刻了解,因而能從貪財好色的伯嚭身上打開缺口,讓越國獲得極其寶貴的喘息機會。代價是越王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夫差,並源源不斷向吳國輸送美色財貨。勾踐臥薪嘗膽三年,得以返國。
勾踐赴吳國前,召諸大臣安排國事。文種說:四境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臣。與君周旋,臨機應變,臣不如蠡。範蠡說:文種治國能臣,主公以國事委之,可使耕戰足備,百姓親睦。至於輔危主,忍垢辱,往而必返,與君復仇者,臣不敢辭。
越王勾踐非常幸運,擁有兩位當時頂尖的智慧高人,不離不棄輔佐她。否則,不僅不能滅吳稱霸,反而將滅國身死。
文種的智慧側重治國政,範蠡的智慧側重治軍旅。越王勾踐和大臣範蠡在吳國三年,含垢忍辱,飽經磨難,獲得吳王夫差同情與信任,被釋放回國。由於君臣同心,采取各種發展生產,增加人口的措施,使越國國力得以穩步提升。
文種聽說吳王夫差要廣建宮室,以自娛樂。對越王勾踐說:臣聞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淵之魚,死於芳餌。今王誌在報吳,必先投其所好,然後得制其命。勾踐說:雖然知其所好,豈能制其之命?
文種說:我有滅吳七策:壹、送錢送物,取悅吳國君臣,讓他們始終對越心存好感。二、高價購買他們的糧食,空虛其儲備。三、遣送美女,迷惑其心智,懈怠其鬥誌。四、選送好工匠和材料,讓其廣建宮室,勞命傷財,弱其國力。五、賄賂諛臣,讓其擾亂國君謀略。六、設法讓吳王賜死諫臣(伍子胥),削弱其輔佐之力。七、暗中積財練兵,滅吳稱霸。
勾踐聽完,異常興奮,吩咐諸臣,逐條實施。
文種七條計策,可謂相當陰險,表面獻媚巴結吳國君臣,實則助其享樂,惑亂心智,忘乎治國強軍,最終達到削弱吳國,壹舉殲滅,稱霸諸侯的目的。
有壹年,越國糧食欠收,文種給越王勾踐出主意,說:我們以欠收為由,向吳國借壹萬石糧,告訴他們明年如數奉還。待明年糧食收上來,我們把要還的谷子蒸煮壹番,快熟時,晾幹,顆粒又大又飽滿,他們會用作種子,將導致顆粒無收。文種的這壹計謀,毒辣異常。
由於吳王夫差和太宰伯嚭對越國君臣非常有好感,結果真借給越國壹萬石糧食。第二年,越國把蒸熟的稻谷還給吳國,吳王夫差見越國又大又飽滿的谷子,異常高興,讓農人拿去做種子,結果舉國饑荒。於是,吳王派人向越國借糧,越王以自給不足,加以拒絕。
越國從滅國的邊緣,十年教訓,十年生聚,由弱逐漸轉強。吳國恰恰相反,由盛逐漸轉衰,終被越國所滅。整個過程,文種起了關鍵作用,其超凡卓絕的智慧,獲得淋漓盡致的展示。當然他的智謀得以成功實施,建立在兩方面的基礎上:其壹,越王勾踐處境艱危時,善於聽取並采納臣子的建議,有納諫的廣闊胸懷和長遠眼光。其二,吳王夫差正如他祖父所言,愚魯昏聵。不但聽不進忠臣智臣的意見,還賜死宰相伍子胥。而伯嚭這禍殃君害民的侫臣,偏偏受到他的信任與重用,最後導致國破身亡。
文種盡管智慧過人,但也有欠缺。他功成不退,結果成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犧牲品。滅吳之後,範蠡攜西施泛舟湖海,離開越國,得以保全身家性命。他在齊國寫信告訴文種:越王鳥喙鷹視,狼行虎步,只可***患難,不可同享受,得盡早離去,不然有殺身之禍。文種看後,稱病不朝。有人狀告文種謀反。越王勾踐賜劍文種,說:妳破吳七策,寡人只用三條,就滅了吳國。余下四條,妳給先王用去吧。
文種只好拔劍自刎。
2020年11月草
2021年2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