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買面回來了,孫燕把剛才的情況講給他聽,陳春說:“我剛在路上也惡心想吐,咱們可能是焦碳中毒,輕微的。”孫燕聽後心情頓時緊張起來,她望著屋內的這個大爐子想:如果氣味再濃壹點,他倆可能會熏死在這出租房內,幾天不會有人知道。她的兒子小寶也將受成孤兒。教訓呀!
在第二場雪到來之前,小寶的爸媽回來了。小寶放學回來,看見媽媽站在二媽的院子裏,穿著綠色毛呢大衣,他感覺媽媽長得像姨媽,太突然了,小寶有點緊張,她怯怯的看著媽媽。,有點生疏。他張張嘴,又不好意思叫出“媽媽”孫燕迎上放學回家的兒子,伸手拉著兒子的兩只小手。小寶靠著媽媽的腿,仰著臉,嘿嘿地微笑著。孫燕撫摸著兒子的頭,說:“二媽的飯做好了,去盛飯吃吧。”她提了提兒子的祆領,這個藕色燈芯絨棉襖是她去年在家時給兒子買的,現在拉鏈都壞了,上面重定了扣款和扣子,肯定都是二嫂壹針壹線幫縫的,孫燕望著兒子歡快跑進二媽廚房那稚嫩的身影,莫名的鼻尖壹酸,眼眶溢滿了淚水。
晚上,小寶喝上了最好喝的飲料,媽媽遞給他壹個精致的書包。媽媽說:“這是大連的王平阿姨送的”。小寶接過書包打開看看:裏面有個紅包,還裝有很多小食品,小寶高興極了,他躺在媽媽身邊,睜著眼睛,很久睡不著。
壹個月之後,孫燕提著兒子的書包和壹兜子衣服,牽著兒子前往她姐姐孫輝家。小寶今年將借住在姨媽家繼續求學。小寶不願意離開家,他跟媽媽說:“今年讓我爸壹個人出去掙錢吧。”孫燕腦海裏只想著能多掙錢,卻忽略了孩子的孤單,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依靠和陪伴。
孫燕的姐姐孫輝家住在鄉鎮周邊,所在學校方便便利,教學質量也好。學校領導控制借讀生名額,孫燕給她九哥孫剛打個招呼,請他給這個學校的校長通融壹下,他們畢竟都在教育界***事,應該好說話些。
壹路上,孫燕拉著兒子的手,小寶壹直擰著勁,也不理她。孫燕控制著自己不多想,想多了會流淚。她舍不得把兒子放在老家。去年年底她到大連老虎灘街道小學去咨詢過,校長說:“外地學生要收借讀費。開始去必須留壹級。”孫燕又考慮到她自己的處境,她住的那簡易房又冷,條件差,日子過得也不穩定,兒子來了也是遭罪。想想還是留在家裏好些。
孫燕把兒子托咐給姐姐,再去拜別了母親,然後帶著家鄉的特產茶葉和板栗,踏上了返城之路。
小寶報上名了,他在姨媽家,在新的學校,開始了新學期求學。
孫燕到了大連之後,又攬了幾個工地食堂的油條生意。每天起的更早,到晚上還堅持給王平大姐送壹份原味豆漿。王平時常早上到她攤上看看,忙了就搭把手,和來買油條的居民叨叨嗑,只要是她認識的人,都知道陳春夫妻倆是她帶過來的。
工地食堂的油條款,慢慢地就欠著,賒著。孫燕經常去要帳,跟緊了就給壹部分,壓壹部分。好在攤上的生意還可以。
天氣由冷到熱又到冷,緩緩滑進嚴冬,又到年關了。在外打工的人陸續返鄉。村莊和集鎮又熱鬧起來。返鄉的人帶回壹些城市的痕跡。他們穿著體面的衣服,挎著精致的竹藍,到集鎮門店,地攤,悠閑的轉轉看看。壹些攤位的賣主兜攬著生意,挑好聽的話說:“喲,老鄉掙大錢的回來了,來,看看,買點什麽,家鄉的東西,便宜……”壹般的人聽著這話,都會過來挑壹些買回家,為了面子,也不講價。
這些年外出壹部分人打工,給家鄉也帶富裕了。他們在外掙錢除了吃喝,其余的錢都攢著拿回來花。在家守著的人多種壹些田,也多打了糧食,鄉村都立起了壹棟棟二層小樓。
中午放學了,小寶匆匆忙忙跑回家。在學校關了壹上午,早就肚子餓了。壹直住在姨媽家的姥姥聽見腳步聲,從廚房探出身子大聲說:“小寶,妳媽媽回來了。”小寶“嘎”止住腳步,壹臉茫然,有些拘束。孫燕聞聲起身迎了上來。她把兒子拉進廚房坐下來,又摟著兒子坐在自己的膝蓋上。生蔬了壹會兒之後,小寶問:“媽媽,妳什麽時候回來的?”孫燕說:“我昨天回來的”
晚上幾個孩子在壹起寫作業。孫燕和媽媽,姐姐壹起聊天,拉家常。孫燕夫妻倆是昨天從大連回到自己家的。她婆婆這幾年壹直是幾個兒子輪流贍養。明年該輪到幺兒陳春贍養。婆婆雖然七十多歲,身體還可以,孫燕跟婆婆商量:“我們還想出去打工,給您寄生活費回來,您自煮自吃,看可以不?”婆婆答應了。她希望孫子小寶回來跟她壹起住。
小寶作業寫完了,孫燕牽過兒子說:“妳明年還回去上學哈,小寶。”小寶說:“妳們明年再不出去打工呀?”孫燕說:“我還出去,明年妳奶在咱家。”小寶忙說:“不,我還在我姨媽這學校上學,我老師說,叫我明年別轉學,我奧數考第壹名呢,老師對我很好。”
姨媽說:“小寶想在這兒上學,就讓他還在這兒上吧。”
小寶抽回媽媽牽著的手,拉耷著臉,再也不說話。孫燕把兒子拉到身邊,小寶穿著姨媽手工做的小藍花棉襖。腳蹬保暖鞋,外面套著校服。孫燕用手摸摸小襖,手感輕松又細軟。她勸小寶說:“妳奶奶也很愛妳呀,明年奶奶輪咱家來了。妳回來和奶奶壹起住。我們明年多留點錢家裏,讓奶奶總買好菜作妳們吃”孫燕哄著兒子,小寶不吱聲。
小寶回到了自己的家。春節過後,又到自己村的學校去上學。孩子還小,什麽事都是被動的,沒有話語權。任由父母把他當作小動物壹樣送去送回。多年以後,孫燕想起這事就心裏發痛,淚溢眼眶。
陳春夫妻倆過完春節,又踏上了新壹輪的返城之路!
大連三面環海,有豐富的海鮮美食,有多個花園式的廣場,有國際上的節日在這座城市舉辦。盡顯著文明和繁華。周邊還不停地在開發,遠遠能看見壹個個吊車插著紅旗在空中飛舞,旋轉。老虎灘大面積開發己接近尾聲,原來的小漁村,已變成了現代化的居民區,兩年前的舊貌所剩無幾。
林園工人忙著種植花草,還有壹些工人在樓區修修補補,壹切設施配備完整。地攤將影響市容被取締。孫燕又面臨失業。城管幾次勸說到後來沒收東西。孫燕都舍不得放棄。這兩年這個小攤讓她看到了蓋樓房的希望。比在老家種田強幾倍。她夫妻倆最擔心的還是建築隊食堂的欠款難要。食堂已經拆了,工人都撤走了。食堂分別欠著賣豆腐蔬菜的,賣饅頭的,賣油糧的,賣油條的,這些小商販的錢。他們幾家互相打聽老板的新工地地址。
“幾個工地欠妳的錢?”
“三個,妳呢?”
“也三個”
“秦老板他人在這兒,就是沒錢給,他說等甲方壹撥款,就給咱們結帳”
“他欠妳多少油條錢?”
“壹仟八百多,欠妳多少呀?”
“三仟多”
“這些人象咱們掙他多少錢似的,賴著不給”
“是呀,咱都是小本經營,哪有那大利潤?”
“不給錢,跟在他後面要,過年不回家”
幾個同壹處境的人在壹起聊起來,親切,帶勁!
天已經下了兩場雪,小寶心裏想:爸爸媽媽可能快回家了。他每次放學回家都有期盼。等回家又看不到爸媽的影子,他想:可能到明天他們就回家了。可等放學回來,仍然是奶奶壹個人在家等他回來吃飯。“媽媽,妳們買票了嗎?什麽時候回來呀?奶奶今年在家還養了壹頭豬。她說等妳們回來了殺年豬。我們都等妳們回來過年呢。媽媽,妳們想我嗎?家裏有我和奶奶,妳們壹定也想回家吧!”小寶望著門口星星點點飄灑的雪花,想念著爸媽,努力記憶著媽媽的模樣!
大連也下起了雪,陳春和幾個要賬的人,打聽到了老板的新工地,他們過去找到了老板,老板說:“沒有錢,等開發商拔了款才能結帳,妳們耐心等幾天,春節前壹定給。”
雪下大了起來,壹場接壹場,眼看春節到了,回家的火車票還沒買。孫燕對陳春說:“明天去買票吧”
火車站售票口排著長長的隊伍,陳春天不亮起來去排的隊。臨到他了,他伸著頭對窗口的售票人員說:“我買中轉票,大連到北京,再轉信陽。”
“信陽票沒有,後幾天都沒有”售票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