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最早提出“財務自由”這個概念的人,正是《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他對自己實現財務自由以後的狀態是這樣描述的:
1994年,我退休了,那時我47歲,我妻子37歲。退休並不是因為我們沒事可幹。對於我和我妻子來說,只要不發生意想不到的大事,我們就完全可以選擇工作或是不工作,我們的財富可以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自動增長。我想這就是自由。
從這壹段文字當中,我們可以察覺到,羅伯特·清崎在他47歲時,並沒有成為富豪,如果發生意想不到的大事,他的財富仍然不足以支撐。所以,即使他已經提前退休了,他也並沒有無所事事,而是去努力發展自己的財商教育事業。
最終他的財商教育事業遍及全世界,他成了很多人的理財啟蒙老師,當然也包括我在內,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後來,在2012年,即使他的壹家價值400萬美元的公司破產了,也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個人財富的積累,因為他同時擁有8家公司,而破產的只是其中最不值錢的壹家。
同樣,對於我來說,實現財務自由以後,給我帶來的最大好處也是可以自由的選擇我所鐘愛的理財教育事業。至於說,我的事業未來能夠做得多大,我並不是太關註,我只關註,我能否為更多的人創造價值,只要我能真正體現自身的價值,那麽市場遲早也會給到我相應的回報。另外,我也越發覺得,人越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越是容易賺到錢。
當然,實現財務自由也會給我帶來其他的好處,比方說,我這人特別好吃,現在我外出吃東西對價格就不太敏感了,壹頓飯消費兩三百是常事。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各種風味小吃,出差到外地時,在小吃街由頭吃到尾,每壹樣都試壹下,撐死了吃也才幾百塊。但就算是這麽個吃法,我在吃方面的花費壹個月也才五、六千左右,跟我的現金流相比,仍然是很小的開支。
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愛好吧,有的人喜歡車,每個月在養車上面都要花費幾千上萬的;有的人喜歡包包,家裏可能屯著幾十個名牌包包,而我就是喜歡品嘗美食。當然,沒有去吃過的高檔餐館,我也會偶爾去嘗嘗鮮,但我頭腦很清醒,高檔餐館目前還不是我能夠經常去的地方,我仍然需要盯緊我的現金流和每月節余比率,讓我始終保持這種財務自由的狀態。
所謂財務自由的好處,也就是讓我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同時還能盡可能的滿足我的欲望。當然,我的財富仍然在不斷增長,它就象我多年前種下的壹棵樹,經過年復壹年的澆灌,現在它的根已經足夠深,我已經開始享受它的樹蔭,未來它還會成長得更大、更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