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高中以臘八節為話題的作文範文800字
臘八古稱“臘日”。從先秦時起臘日已被當作壹個節日來過了,但當時臘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時,臘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從此人們在這壹天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並祈求豐收。
在歷,每年的臘日天子們都要向天祈福,並且大宰牲口,舉辦“臘”這種祭典,以求神靈、祖先保佑,取得來年豐收。“臘鼓鳴,春草生”是漢代流傳的民諺,它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臘日敲鼓驅疫,迎接新春的儀式和情景。而到了現在,過臘八馬上讓人想起來的壹件事可能就是喝臘八粥了。
臘八粥顧名思義,是要湊夠八樣的,紅棗、花生、核桃仁等等不壹而足,隨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寶粥。到了臘八前壹天,家家的主婦就開始準備了,在街頭巷尾碰巧見了,不妨站壹會兒交流壹下妳是哪八樣,我是哪八樣。總有人忽然的驚叫壹聲:哦,我忘了!然後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當地大聲笑起來。臘八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飄著濃濃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學生壹直討論到上課仍爭執不休到底誰家的粥更好喝。
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以來源於佛教的說法較多,壹說傳為佛教徒仿牧女供養世尊乳糜之典故,而於臘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壹說農歷十二月初八為佛誕日,諸大寺作法佛會,煮果品、五谷等物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後多饋贈信徒,以邀佛佑。其後,此風氣漸傳至民間,成為我國民間風俗之壹。不過,我老家卻有壹個和這毫不相幹的傳說,倒也有趣。講的是很久以前,壹個非常不仔細(方言:其意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壹年壹年的,花錢就象流水。這壹年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我想就是臘月初八日吧,才忽然發現所有的家產都已經花完了,甚至連吃的也沒有了,饑餓之下只好把家裏所有的裝糧食的缸底兒給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剛好湊了八樣,就熬了壹鍋粥,這鍋粥真是酸甜苦辣,壹言難盡……最終這個人還是饑餓而死。為警示後人,所以家家到了這壹天都要熬臘八粥吃,以示珍惜糧食和財富之意,也有過日子要思量,別鉆過頭不顧*之意。
小時候每年喝臘八粥母親都會講這個故事,然後說:“其實也就是快過年了,讓人家兒都把缸底兒的剩糧食清清,打掃幹凈,利利索索的過個年。”母親對什麽事的分析總是壹針見血的,我想也許真的是這個意思吧。那就讓我們別忘了清清自己的糧食缸,幹幹凈凈利利索索的過個年吧。
篇二高中以臘八節為話題的作文範文800字
臘八這壹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壹麻壹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壹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壹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壹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壹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幹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壹起,放在粥碗裏,活象壹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壹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裏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壹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壹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篇三高中以臘八節為話題的作文範文800字
農歷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壹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在民間,壹直流傳著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俗。
關於臘八粥的來歷有著壹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雲遊四海。有壹天,他因饑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壹放牧女童發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於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羅在壹起,加上壹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壹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壹口壹口地餵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後,很快蘇醒過來,並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壹天,寺廟裏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後,再分給窮人食用。後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壹種習俗。南宋詩人陸遊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臘八粥作為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壹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年的臘月初八,母親都會給全家人熬壹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那時的生活很清苦,沒有太多的東西用於做粥的配料,可是母親卻總會想盡辦法給我們做上熱騰騰的臘八粥。母親把事先煮熟的紅豆、綠豆、花生和淘凈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壹起倒入大鍋中,蓋上鍋蓋,在竈裏架好火。待開鍋後,母親隔壹段時間用飯勺攪幾下,防止粘鍋,隨著鍋裏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臘八粥的香味頓時溢滿了整個土屋。
手捧著盛滿香噴噴臘八粥的大碗,心裏感覺幸福極了。急不可耐地吃上壹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覺讓我愛不釋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暖和溫馨,給全家人平添了壹種過年前的節日氣氛。那時我只是覺得臘八粥好吃,而沒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後離開了家,才越發感受到這其中承載著母親太多的辛勞,太多對子女的美好祝願。
篇四高中以臘八節為話題的作文範文800字
元宵節的湯圓讓人吃出喜慶的味道,端午節的粽子讓人吃出懷念的味道,中秋節的月餅和除夕的年夜飯,讓人吃出團圓的味道,而臘八節的臘八粥,則讓人吃出溫暖的滋味和親情的味道。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又到了過臘八節的日子。溫香綿軟的臘八粥,端壹碗在手,香噴噴、熱乎乎、暖洋洋,壹鍋濃情臘八粥,與家人團圓,品味那深情的傳統節日氣息。
小時候,我最難忘的是奶奶熬的臘八粥。看著奶奶準備各種食材,有大米、紅米、糯米、黃豆,加上芋頭,再放上紅砂糖,我就像她的“小尾巴”跟前跟後,問這問那,“奶奶這是什麽?”“我的孫兒,是黃豆啊!”奶奶壹遍說著壹遍用勺在鍋裏攪著。“奶奶這又是什麽?”“乖孫兒,是紅糖啊!”“哇!食物的種類可真多!”“對呀!”奶奶不緊不慢地遍攪遍說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圍著奶奶,嘴裏也壹遍壹遍重復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呼吸著從鍋裏飄散出的臘八粥,香軟、甜糯、綿滑,那美味是我童年時光裏最溫暖的記憶。
我稍長大些時,成了媽媽為我們熬臘八粥。前壹天晚上媽媽就把做粥的各種食材準備齊全,大米、糯米、玉米、蓮子、黃豆、花生米、紅棗等等,洗好放在鍋裏泡著,壹早就起床熬粥。鍋裏飄散過來的粥香味漸漸地溢滿在家裏的各個角落,絲絲香甜,繚繚繞繞,沁人心脾,我閉著眼輕輕地吸著香氣。
看著媽媽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瑩透亮,圓圓黃豆和玉米金黃燦爛,臘八粥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和顏色,我總是舍不得把它壹氣喝完,而是壹小口小壹口地慢慢喝、細細品。媽媽慈愛地、笑盈盈地看著我,我童年臘八節就是在臘八粥和著媽媽厚重的愛中過來的。
在我的記憶中,每頓飯第壹碗媽媽總是先給奶奶端上桌,然後就是爸爸和我。這壹年的臘八節,原本爸爸說好和我們壹起過的,但臨時工作有安排不能按時回家了,聽到後,媽媽先是壹楞,臉色暗淡了,隨後立馬又調整自己的情緒,安頓我和奶奶吃飯、休息。我都睡了,朦朦朧朧中聞到了香甜的.臘八粥味。我推開門,朝亮著燈的地方看去,餐桌旁,爸爸正端著碗壹口壹口喝著粥,“工作再忙也要按時吃飯啊!”“沒事,這麽晚了,妳也要早點休息!辛苦妳了!”是啊,我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少在家,家裏的壹切重擔都落在媽媽壹人肩上。她上孝敬婆婆,下關愛兒女,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日子壹天天過去了,媽媽沈甸甸的愛在我的脊髓裏越積澱越深厚。現在媽媽有了白發,皺紋爬上了額頭,走路也不再像從前那樣輕快。
今天,媽媽依然還在為家裏熬著臘八粥,熱氣騰騰、香氣飄繞,濃香濃香的,細細品味,慢慢回味,今天的甜蜜,明天的希望,蘊藏著多少生活的溫馨快樂、幸福甜美。溫暖的滋味和親情的味道在房間裏四散開來,緩緩地飄向窗外,飄向遠方。
篇五高中以臘八節為話題的作文範文800字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壹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壹個小節便是舊歷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的俗稱叫做“臘八”。“臘八”在我的印象裏有著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壹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媽媽仍會把每壹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壹天晚上,媽媽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媽媽說著,像變戲法壹樣拎出壹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壹般,在炕上打著滾,嘴裏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媽媽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壹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媽媽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再壹次叮囑我們早起,並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壹說法源於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臘八”這天,媽媽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麽悠揚,那麽綿長,那麽溫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竈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裏彌漫開來,媽媽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媽媽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艷的“臘八粥”盛到碗裏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壹片。哥壹邊吃壹邊還不安分地將碗裏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壹樣的粥竟每壹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裏,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後腦勺,逗得壹家人笑不成聲。媽媽端著碗坐在壹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裏的我們卻沐浴在媽媽溫暖的目光裏,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壹幅多麽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麽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壹身疲憊時,我多麽想沐浴在媽媽那溫暖的目光裏再吃她做的壹碗“臘八粥”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