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美國人都喜歡吃中餐。從筆者目前寄居的紐約市來看,曼哈頓島上的唐人街和皇後區的法拉盛,基本上已成了中餐館的天下。如果是初來乍到,不經意間看到這裏中餐館的架勢,再聞壹下滿大街飄溢的中餐香味,妳可能會以為自己是走在北京東華門的食品壹條街上。當然,這裏的食客大部分是華人,偶爾也可以見到黃頭發、白皮膚的“老外”,正對著純中文菜譜壹臉迷茫。不過,也有不少熟門熟路的“老外”專門喜歡到華人紮堆的中餐館吃飯,因為他們認定這裏的中餐“正宗”。筆者剛到紐約的時候,有壹次朋友在壹家四川人開的餐館裏請我吃麻辣火鍋,還沒坐下,就看見有不少“老外”正“涮”得滿嘴流紅油。我對朋友嘀咕了壹句:“這是不是專宰老外的店?”結果鄰座壹位近兩米高的帥哥站了起來,笑瞇瞇地用臺灣腔的國語對我說:“這裏是美國,妳才是老外。”
不過,如果妳認為中餐在美國的“群眾基礎”光是在唐人街,那就大錯特錯了。請客戶到中餐館吃飯,對許多美國人來說,是壹種體面的交際方式,而上班族中午打個電話,訂份香噴噴的揚州炒飯,也是經濟實惠的果腹之道。
中國的“全蛇宴”,美國人不敢吃
我的朋友馬科斯基,是壹個不折不扣的“中餐迷”。因為生意上的關系,他每年要去中國很多次。多年以來,他老兄可謂吃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因此也總結出不少門道。
根據馬科斯基的觀察,中國北方漢子吃飯時喜歡喝類似伏特加那樣的烈酒,而南方人似乎過於秀氣,餐前壹概用嬰兒杯品著被統稱為茶的不明飲料,而且不管妳要不要,侍者都會不由分說地給妳端上壹大壺茶。這些用餐規矩和美國人完全不同,美國人吃飯時喜歡喝冰水,壹般吃完飯才會喝茶或咖啡。馬科斯基起初不知就裏,曾在不同城市的餐館要求侍者上冰水,結果大部分都回答說沒有,只有壹個比較機靈的夥計,立刻把壹瓶礦泉水放進冰箱冷凍室,幾分鐘後果然給他上了“冰水”。馬科斯基說,至少在這壹點上,美國的中餐館基本上已經“入鄉隨俗”,每壹家餐館都會準備充足的冰水。
談起中國菜的豐盛美味,馬科斯基當然是贊不絕口。同樣是螃蟹,中餐根據各地方口味的不同,可以做出廣東的蔥姜炒蟹、上海的醉蟹和四川的香辣蟹,而美國人則把溫哥華大蟹和緬因州龍蝦壹概倒入開水中煮熟,然後蘸上芥末等調料吃,雖然味道也不錯,但總覺得單調了壹點。不過,對於筆者多次推薦的陽澄湖大閘蟹,馬科斯基卻始終不感興趣。他說“老美”大男人性子猴急,怎麽能體會妳們中國南方人那種壹只小螃蟹啃上半小時的享受勁兒呢?
其實,和許多美國人壹樣,馬科斯基盡管喜歡中餐,但對壹些具有特殊“異國情調”的菜,他還是持排斥態度。比如說黃鱔、海參、血蚶,還有麻辣肚絲、火爆腰花之類。有壹次,他到廣東中山,壹位朋友神秘兮兮地說晚上要請他吃壹頓令他終身難忘的中國菜,他咽著口水充滿期待地熬到入席,壹看傻了眼,竟然是“全蛇宴”。他說那天為了掩飾恐懼的心理,只好拼命喝酒拒絕吃菜,結果酩酊大醉,究竟蛇是什麽味道他也說不上來,但他認為朋友沒有說錯,這頓耗費不菲的“全蛇宴”,確實讓他“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