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很多人紛紛表示自己在河道中調到了不少怪魚,這種魚身形成紡錘狀,頭部和背部有黑色斑點,密集排列,分布於被,顏色為青黑色,腹部偏灰白。原來此次他們釣上來的魚名為黑鱸,是壹種外來魚類,至今為止,廣西、廣東、武漢、山東等自然水域中都發現過它們的身影。不少人擔心它入侵到中國後會泛濫成災,結果真會如大家所想嗎?
第壹、引進黑鱸。黑鱸又名大口黑鱸、加州鱸魚,他們原產於加拿大和美國,雖說我國本土也有鱸魚,但由於數量有限,加上其食用和藥用價值較高,在我國壹直有著魚中珍品的美譽,因此國內原產的鱸魚價格偏貴,均價都在38元壹斤左右,並不是誰都能消費得起的。為了找到替代的鱸魚品種,我國將目光放到了黑鱸身上。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臺灣首次引進這種魚,很快黑鱸變為刺少肉多、肉質細嫩鮮美等特點,深受躍於無數的國人追捧。而它也同樣因為抗病能力強、生長快等優勢,深得養殖戶喜歡,很多人紛紛加入養殖鱸魚的行列,加上他們定價比當地鱸魚便宜,也使得這種外來魚類能夠迅速躥紅,壹度風靡各地。
第二、擴張之路。由於江河和航道治理等原因,不少黑鱸就此流入自然水域,開始了擴張之路。黑鱸的繁殖季節在每年的三至六月,詞語壹胎懷卵量最多可達10萬裏,壹年內可多次產卵,生長期很快,加上雄魚會負責守護魚卵孵化,這大大增加了魚卵的成活率。黑鱸和我們熟悉的黑魚壹樣,屬於兇猛的掠奪性肉食魚種,以魚、蝦、蟹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它們性情兇猛,加上本身又是入侵物種,在野外基本不存在天敵,在缺少食物的情況下,甚至還會出現同類相食的局面。
第三、難以斷言。若是環境適宜,食物充足,這種魚最大能長到20斤以上。早前美國、日本等地方便釣到過巨型黑鱸,目前珠江已然出現了黑鱸泛濫的跡象,壹旦他們真的建立龐大的種群數量,那當地的本土魚家或將會被黑鱸屠戮殆盡,不論是對當地漁民還是當地生態而言都不是壹個好消息,但目前為止,水產專家,漁政部門對黑奴的問題都尚未有明確的科學解釋,因此很難下斷言。但絕大多數人更多偏向於黑鱸不會泛濫的說法。
第四、私自放生。受國內魚資源匱乏,加上很多野外水域限制垂釣的影響,不遵守規則竭澤而漁的人越來越多,私放自調的情況愈發嚴重,有些釣魚人甚至還會專門偷偷放生具有掠食性的路亞魚種,這也讓黑鱸能在全國各處迅速擴散,增加了這種魚泛濫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