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年俗
除夕
“雞冇叫,狗冇咬,半夜吃飯衡山佬。”這是形容衡東吃年夜飯的壹句俗語。意思是大年二十九的下半夜,家家戶戶就起床操辦起年夜飯來了。當大年三十剛過去幾個小時,也就是大年二十九的下半夜,人們就已經吃過了年夜飯。這裏的年夜飯不是守著“春晚”吃了,比“春晚”整整提早了15個小時。
為什麽半夜吃飯呢?
據考證,因為過去窮人家都欠了點債,或地租,或高利貸。壹年到頭了,債主要來收債了,可還不起債怎麽辦,只有壹個辦法:躲。
可俗語又說,叫化子也要過年啊。窮人難道就連過年的權利也就沒有了嗎?
於是只好全家在大年三十天未亮之時,把年飯吃了,躲到外面去,任妳債主上門來討逼。
天黑了,債主回家過熱鬧年去了,窮人們也就回在到了家中。把早上沒有吃完的飯菜炒熱再吃,謂之“投年”。所以過大年,只吃兩餐又成了壹風俗。
現在人們再也不必在壹年的最後壹天為躲債而外出了,這風俗現在慢慢退化。
春節
大年初壹,壹年的開始,拜年的禮節是少不了的。俗話說:“初壹崽,初二郞”今天是兒子給長輩拜年的日子。
清早起來,父母就擺好了果盤,端上了米酒,等著兒子們起床來行行拜年禮。過去拜年的禮節比較繁,要鞠躬作揖。現要簡單多了,只要問候壹聲就行。
酒是壹定要喝的,叫“掛紅”,大概是酒沖腦門心,臉部血管膨脹充血,滿臉紅光的緣故吧。臉紅了,喻示壹年紅紅火火,順心順意。
喝完了父母的拜年酒,就要給左鄰右舍的長輩拜年。東家進西家出,喝壹杯酒,品壹口茶,其樂融融,過去的矛盾、意見,糾紛沖突都在這串門拜年中消失,真是“新年壹拜泯恩仇”啊。
拜年還講究壹個“早”字,俗話說“拜年拜得早,吃個豆腐腦,拜年拜得遲,吃塊蘿蔔皮”說的是早來拜年有好東西吃,來遲了就只好啃蘿蔔皮了。
初壹壹般吃素。最常備的菜肴是北瓜和芋頭,取“百事通達”和“遇事順利”之意。
現在習俗改了很多,大魚大肉壹樣地吃。拜年也不講究遲早了。也不講究“初壹崽初二郞”的順序了。大家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回來過年,“家就是年,年就是家”,這個家既可以是父母家,也可以是嶽母家。